我國大約有10萬多條河流,以江河為名,但是為什么有的河流叫河,有的河流叫江呢?
首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國北方的河流一般稱為河,比如,黃河、海河、淮河、塔里木河;我國南方的河流,則稱作江,比如,長江、珠江、錢塘江、瀾滄江。這個區別是我國南北差異的體現,南“江”北“河”。當然,也有例外,北方有嫩江、烏蘇里江、黑龍江,南方有瀏陽河。
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河流規模區分,“大江小河”。但是這種說法明顯很扯淡,黃河小嗎?照這個來說,如果黃河小,除了長江,其它河流都得叫河了,珠江改名叫珠河,瀾滄江叫瀾滄河,聽著就不太舒服。
第三種說法,認為入海為江、注湖為河。支持這種說法的多為臺灣學者,而且多是擁有中華情結的人。他們認為,在我國境內,通常把注入內海或者湖泊的河流叫河。譬如,黃河、遼河都注入我國內海渤海灣,叫河;塔里木河注入羅布泊也叫河。而把注入外海或大洋的河流叫江。例如,長江注入東海,叫江;珠江注入南海也叫江。這種說法排除了我國島嶼上的河流,因為這種河流無論注入哪里,都被叫作河或溪,比如,萬泉河、濁水溪。
第四種說法是沒有斷流歷史的叫江,有斷流歷史的叫河。這是河流過程的分別。支持這種說法的主要是臺灣、日韓的地理專業人士。從地理角度看,江與河的界定確實有所區別:河一般流量相對小,季節變化較大,含沙量大的河流;而江則流量較大,長年穩定,含沙量小。當然,江河的命名還有歷史、人為原因等,不能一概而論,但確實有一定的道理。譬如我們今天可以在國內找到一個反例:松花江歷史上有過一次斷流。依據這種說法,松花江今后是不是應當改叫松花河?
對于河流叫法“江”與“河”的區別,只存在于我國境內或者流經我國的河流之中。外國的河流,叫江的極少。即使有,也與我國有關。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河流經過我國,譬如:黑龍江,圖們江,烏蘇里江,怒江……二是朝鮮半島的河流叫江,其原因是在很長時間內,朝鮮和韓國曾經是中國的納貢藩國,連河流名稱也是中國人給取名的。在國外,并無江河之分,只要是河流,英文統一用“River”,我們翻譯過來后默認為河。這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河流命名的區別反映出古人對河流水文狀況的認識掌握,并能夠為生產生活提供便利,用河水澆灌出一片片樂土,滋養出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