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但是為什么會做夢,卻沒有人能夠說的清楚。夢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虛無縹緲,又神秘莫測。若說夢是幻覺,然夢中之人物事件,醒后皆歷歷在目;若說夢是真實之表現,然醒后難找與夢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中國是最早對夢進行研究的國家,早在弗洛伊德2000多年之前,我們就有一本關于夢的專著--《周公解夢》。
關于解夢之事,一直以來,有幾種方法。
一、直葉之夢
直葉之夢就是夢見什么就發生什么,夢見誰就見到誰。明人陳士元所著的《夢占逸旨·感受篇》有云:“何謂直葉?夢君則見君,夢甲則見甲,夢鹿則得鹿,夢粟則得粟,夢刺客則得刺客,夢受秋駕則得秋駕。”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北宋的沈括,也就是《夢溪筆談》的作者。這本書是一部涉及古代漢族自然科學的書籍,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但是為什么卻叫《夢溪筆談》呢?
用沈括自己的話來說,是他曾在三十來歲的時候,就經常有過這樣的夢境:他來到一座小山,看到山上花木如錦,綠蔭成林,山下有一條小溪,流水潺潺,清沏見底。這樣相同的夢境每年都會重復幾次。十多年以后,沈括的一個朋友說替他買了一塊地,當時的沈括正仕途平步青云,也沒在意。不久之后,他被貶謫到宣城做官,無意想起自己朋友給自己買的莊園,便來到這里,發現景致和以前夢境中一模一樣,于是他歸隱田園,將此地命名為“夢溪”。
二、易理之夢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六回,鄧艾奉詔伐蜀。出發前鄧艾做了一夢,夢見坐在山上,旁有流水,便去向殄虜護軍愛邵請教。愛邵說:“按照《易》卦,山上有水叫蹇卦。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孔子云:‘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將軍此行,必然克蜀;但可惜蹇滯不能還。”也就是鄧艾這次去一定能攻克蜀國,但是也許回不來了!蹇卦的本義是蹇滯,故不得還。
三、文字拆解
顧名思義,這個解夢的方法就是利用漢字的拆解組合來解夢。
沛公劉邦做亭長的時候,曾經夢見追趕一只羊,他拔羊角,角就掉了,再拔羊尾巴,尾巴也掉了。圓夢先生說:“羊字去掉上面兩點角和一豎下半的尾,是個王字。”后來,劉邦做了漢王。應了此夢。
相傳黃帝與蚩尤大戰,久攻不下,為此,憂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賢哲輔佐他,以滅蚩尤。有一天晚上,他夢見大風吹走了天下的塵垢。接著又夢見一個人手執千鈞之弩驅羊數萬群。醒來后,心覺奇怪。暗想,風,號令而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難道有姓風名后的人嗎?千鈞之弩,異力者也。驅羊數萬群,能牧民為善也,天下難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處訪尋這兩個人。結果在海隅找到了風后,在澤邊找到了力牧。黃帝以風后為相,力牧為將,大敗蚩尤。
四、引申法
這種方法用得最多,成語“夢筆生花”就與此夢有關。李太白少年時,曾得一夢。夢見筆頭上生有鮮花,后果然才情橫溢,天下聞名。鮮花乃繁榮昌明之象,筆上生花自然象征文采出眾。民間用這種方法解夢更是普遍,如“夢圍棋者,欲斗也”,“夢見杯案,賓客到也”;“夢見柳,當出游也”、“夢出禾稼,財氣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