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謀士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
五大謀士
今天主要提郭嘉,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
荀彧早年被舉孝廉,任守宮令,后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曾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后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郁成病而亡(一說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盡)。死后被追謚為敬侯,后又被追贈太尉。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贊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于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后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
曹操對郭嘉與荀彧評價不一,更看重誰?
荀彧初投曹操,曹操說:“這個人就是我的張子房啊!”
官渡之戰,曹操因為缺糧曾經一度想退守許都,寫信給荀彧,荀彧勸曹操要堅持。勝利后,曹操評價說:在這種時候能看出取勝的機會,這種謀略是世上少有的。打敗袁紹后,曹操想先征劉表,荀彧卻說:“應該趁著袁紹新敗,部下離心的機會,趕緊平定河北四州。如果這個時候向南征伐劉表,恐怕袁紹就會死灰復燃,趁機會偷襲曹操的后方。如果這樣,那么,后方的根據地兗州和豫州就難說還能不能擁有了。”曹操聽從了荀彧的建議,迅速平定了袁紹所擁有的四州。連同官渡之事,曹操評價說:“荀彧這兩個計策,……謀略特殊,功勞非常,連我也比不上他。”
荀彧
對郭嘉,曹操初次召見過后說:“能讓我成就大業的,必定是這個人。”平定三郡烏丸后,曹操說:“惟有郭奉孝才是能知曉我意向的人。”郭嘉死后,曹操上奏漢獻帝說:“郭嘉……每每發有宏謀大議,在臨敵時預作機變,在臣的籌策猶豫未決時,郭嘉總能立即助臣促成妙策。平定天下,郭嘉謀略的功勞是最高的。”后來在赤壁失利后,曹操事后哀嘆說:“郭奉孝假如還在,就不會讓我弄成這個樣子。”
郭嘉
看看曹操對兩人的評價,郭嘉和荀彧也不在一個層次上。郭嘉雖然也是能夠讓曹操“成就大業”的人,但就像劉邦手下陳平、酈食其、隋何等人一樣,誰又能比得上張良?在具體戰役上,郭嘉只是一個知道曹操意向的人,而荀彧則是一個連曹操都“比不上”的人。這又豈能相提并論!郭嘉是個能幫助曹操“促成妙策”的人,而荀彧則是一個在別人看來不是機會時,能“看出取勝機會”的人。
另外,曹操對郭嘉的評價,有些是在郭嘉死后議論的,這不免有些感嘆懷念,有一些念人好的成分在其中,與荀彧全部是在活著的時候評價也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