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只是萌,并不能一統天下。而在起義軍中征戰四方的劉邦雖然頗有成長,但是和破釜沉舟,以一當十的項羽比起來,根本不夠看。
真正讓劉邦這個無賴亭長在秦末漢初,英雄輩出的年代,一統天下的,小編以為,是那次轉變。
沒錯,就是這次轉變,讓劉邦和項羽有了本質的差距,讓他走上了一條道路,也是自古以來,天下最難走的一條路——帝王之路。
劉邦在西進入關,攻入咸陽,招降子嬰后,看著落日中雄壯的咸陽宮殿,幾乎要沉醉在這帝王之所也。宮中的金銀財寶,奇珍古玩讓來自沛縣的小亭長目不暇接。宮中的絕色美人,精致樂器,讓這個來自沛縣的小無賴醉生忘死。他幾乎立刻表示了想在咸陽宮中尋歡作樂的想法,但是被張良樊噲勸阻了。然后他封秦府庫,還軍霸上,約法三章。
約法三章
難道劉邦是傻子嗎?明擺著的無數財寶,絕色美女,帝王之業等著他,他不要?就是因為他慫了已經破釜沉舟,攜勢而來的項羽?
不,劉邦應該是想起了當初自己的誓言。
那個時候,他還沒得到呂公的賞識,他連亭長都不是。他還只是一個好吃懶做的賴漢而已。
然后偶然機會,他到咸陽,看到了秦始皇出行之壯,謂然太息:“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那個時候的他,只是單純的想成為受到眾人矚目,出名的人,不期望能到達秦始皇那樣的水平。
但是,在劉邦再次來到咸陽時,秦始皇已死,他成為了此刻主宰咸陽的人,他回憶起當初的誓言。劉邦看著落日中壯麗的咸陽宮殿,一條路展現在他的面前。然后劉邦決定走上去了。
他要成為秦始皇那樣的開國皇帝,成萬世帝業。他要走帝王之路。
然后,劉邦就朝著漢高祖開始蛻變。
鴻門宴,已經和張良商量好對策的劉邦,在買通項伯的情況下,安然度過危機,并殺了出賣自己的曹無傷。劉邦第一次逃脫了項羽的殺機。
暗度陳倉
隨后項羽聽從范增,將劉邦封于漢中。劉邦手下人心渙散,將士思故土紛紛逃離。劉邦聽用蕭何建議,啟用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拿下關中,轉戰回咸陽。隨后劉邦東進略地,更立漢社稷,以已死懷王之名,發文召集天下諸侯共討項羽。劉邦軍五十六萬,項羽匆匆集合三萬精兵與之為戰。項羽大破劉邦,殺漢軍以至于濉水斷流。慌忙逃竄中,劉邦丟失了妻子和父母,在逃亡的過程中,他為了逃命,將子女挨個丟棄,最后才逃的性命。這是他第二次逃脫項羽的殺機。
之后,劉邦又收兵卒,軍滎陽南。被項羽取糧道,困于滎陽。劉邦先用陳平計謀,離間范增,后在手下紀信裝成他的模樣投降,方才乘機逃亡成功。紀信被項羽燒死。這是劉邦第三次逃脫項羽的殺機。
之后,隨著韓信北方戰場的的成功,軍成。劉邦裝成使者,夜入韓信營中,直接取走兵壁得韓信軍,復成軍勢。隨后劉邦在與項羽對峙在汜水,項羽后方糧道被彭越騷擾,趁項羽驅逐彭越,不在軍中,漢軍挑釁楚軍后,在楚軍渡水時伏擊成功,促使項羽回防。項羽在人困馬乏,兵糧不足的情況下,將劉邦的父親放在煮沸的大鍋旁,威脅他退兵,否則就烹太公。
劉邦笑著道:“我們當初約定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烹他,請務必給我一杯肉羹。”項羽大怒,就要殺了太公,但是被項伯勸阻了。
然后項羽約定單挑,劉邦帶著軍隊對項羽當面數他十大罪狀,項羽大怒,親手伏弩射中劉邦,劉邦受傷,但是沒死,逃回軍中。這是劉邦第四次逃脫項羽的殺機。
隨后二人僵持不下,劉邦派候公說和,和項羽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但是項羽要釋放他的家人,項羽同意了。就在劉邦準備履行約定時,他聽從張良陳平斬草除根的勸諫,趁項羽履行約定,解甲東歸時呼叫韓信和彭越一同圍剿項羽。
但是韓信和彭越并沒有如約一同前來,劉邦獨自對陣項羽,大敗,只能退守圍住項羽。隨后劉邦壓住心中對韓信和彭越的不滿,聽從張良的勸諫,對二人許重約,二人遂一同圍剿項羽。
最后三軍十面埋伏項羽于垓下,張良教士卒四面楚歌以亂項羽軍心,最后追項羽至東城,項羽自刎烏江,劉邦獲得了楚漢爭霸的勝利。在安定天下,最后以項羽頭示降魯地后,劉邦憐魯地父老忠心,以魯公之禮厚葬項羽,泣之而去。
就這樣,每逢與項羽對陣,武力統帥被項羽完爆的劉邦,一舉定勝,擊敗了強敵項羽,成就霸業。就像他后來說的:帶兵打仗,他不如項羽,但是他能用帶兵打仗比項羽還厲害的兵仙韓信。運籌帷幄他不如張良,但是他能聽從張良的勸諫完爆項羽。治理內務,處理內政他不如蕭何,但是他能用蕭何,所以他和項羽對陣的過程中從來沒有擔憂后勤的問題。他于識人用人之處,勝項羽百倍啊。識人用人,便是帝王之術最重要的方面。
在項羽被擊敗后,劉邦被尊為皇帝,隨后他分封有功之臣,平定天下。接下來,劉邦開啟了人生中后的漫長的征討之旅。今天有哪個王謀反,明天又哪個候搞事,劉邦在平定四海的過程中,繼續成長,最后和他同時期的天下英雄幾乎都被他擊敗或者歸順他后,他已經成長成統帥,魅力,政治,識人,用人都是巔峰的皇帝了,但是他就要死了。
呂雉擔心他死后,朝廷不穩,問道:“蕭何去世后,誰來代替他啊?”
劉邦回復:“曹參可以。曹以后可以讓王陵代替他。王陵太憨直,可以讓陳平輔佐他。陳平雖然智謀有余,但是難以單獨任命。周勃行事穩重,以后安定劉氏天下的,定然是周勃,可以讓周勃當太尉。”
等到呂雉再問,劉邦回復道:“這之后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事了。”
嗚呼!識人之能何勝于此!!
眾所周知,蕭規曹隨,王陵憨直,頂撞呂雉被迫告老還鄉,陳平出謀劃策保劉氏血脈,后剿滅呂氏迎孝文帝的卻是周勃。其人其事,皆如劉邦言。
想必羅貫中也是被劉邦這段囑托震驚,心懷向往,才會在三國演義編寫諸葛亮托后事的時候仿照這段所著。
這就是真正的漢高祖劉邦,他從來沒有停下來,他一直在成長。
從什么都不會,押送囚徒都會出差錯,再到英雄巔峰的漢高祖,劉邦一直在進步。他的目標一直在提高,最后走上這條帝王霸業。只是這條路非常艱難,他幾次與死亡擦肩而過,他也曾經鐵石心腸,丟棄親人茍且偷生,更是在項羽烹他父親是大笑道:“則辛分我一杯羹。”說出這樣喪絕人性的話。小編不知道劉邦當時是心中流血笑著說出這種話,還是鐵了心裝作笑著說出這種話。但是,劉邦無疑做出了一個合格的帝王的選擇。他沒有放棄,堅持的走下去。所以,項羽,韓信,彭越都敗在他手下,他成為了最后的漢高祖——劉邦。
大風歌
嗚呼,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就是真正的漢高祖——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