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艷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跨越近千年的時光流轉,至今仍讓我們欣羨,不僅為她超凡的才情,也為她與趙明誠的伉儷情深而動容。歷史上,還有這樣一位女子,同樣的才華橫溢,同樣與夫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她就是“清代第一女詞人”——顧太清。
一、顯赫出身
顧太清從小聰穎無比,先由祖母啟蒙學習,后來又從老師學文化,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功底。她尤其喜愛詩詞,更是寫得一手好詞。待到二八年紀,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雖然才貌雙絕,可婚事卻遲遲無法定下,原來,這與顧太清的身世有關。
顧太清并不是漢人,而是滿洲鑲藍旗人,西林覺羅氏(名春),她的祖父——甘肅巡撫鄂昌,是顯赫一時的大學士鄂爾泰的侄子。鄂昌原本官運亨通,沒想到皇帝翻臉比翻書還快,一場文字獄襲來,鄂昌被賜自盡,家產藉沒,家道由此敗落。到顧太清時,家族的榮光早已成往日云煙,她因此也淪落為“罪人之后”,婚事成了一個大難題。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經·鄭風·風雨》
偶然的機會,顧太清與奕繪相識了。相當的年紀,相同的詩詞愛好,同樣的才華橫溢,讓兩人之間有了更多的話題。很快,二人從相互傾慕,漸至兩情相悅,雖然奕繪已有妻子,但顧太清為了愛毫不介意做側室。即便這樣,顧太清的出身還是成為了橫亙在他們中間的一個鴻溝。
原來,奕繪是皇族,他的祖父正是我們熟悉的《還珠格格》里的永琪王爺。這樣的一位貝勒娶側福晉,按當時的規定,必須經由宗人府查驗戶口審核。像顧太清這樣的罪人之后,絕無可能通過審查。無奈之下,奕繪請王府的一位下人,收顧太清為養女,改姓顧氏,再呈報宗人府,終得以核準,這才順利把顧太清娶回家。顧太清這時已經二十有六。
▲“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詩經·鄭風·女曰雞鳴》
二、琴瑟和諧
有情人終成眷屬,顧太清與奕繪過上了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日子。顧太清雖然只是側室,卻獲得了奕繪所有的愛。正房夫人過世后,奕繪再沒有娶妾,除了公務繁事外,終日與顧太清廝守。他們在郊區僻靜之處建起一座別墅,常常邀上三五好友,寄情山水,郊游唱和。
這段時間,顧太清應該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了!生活的甜蜜,更加滋養了她的才情,詞作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她的幸福溢于言表,連詩詞里都是撲面而來的甜蜜氣息!
▲“對月形單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倩女幽魂》
顧太清集結了自己的詩詞,定為兩冊。詩集與詞集分別取名為《天游閣集》、《東海漁歌》,與夫君的《明善堂集》和《南谷樵唱》相對稱,還為自己取“太清”之號與奕繪的號“太素”偕偶對稱,顧太清與奕繪的情深意篤可見一斑。
然而如此神仙眷侶的生活,卻在顧太清40歲那年戛然而止。奕繪突然患病不起,不久后離世,只留下顧太清無盡的思念與無限的惆悵。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長干行》
三、身陷緋聞
幸福的日子總是短暫,顧太清與奕繪琴瑟和諧地生活了十四年后,奕繪撒手人寰,留下她一個人冷冷凄凄。所幸,顧太清還有詩詞的陪伴。然而,也正是因為詩詞,給她平靜的生活帶來了驚濤駭浪,讓她跌入人生的谷底。
奕繪去世的第二年,杭州一位名叫陳文述的風流文人,想請顧太清為自己編纂的詩集賦詩一首,遭到拒絕后,竟然自作主張,胡亂將一首詩署名顧太清,混于詩集中并刊印出版。顧太清得知后氣惱不已,作詩一首回復陳文述:“含沙小技大冷成,野鶩安知澡雪鴻;綺語永沉黑暗獄,庸夫空望上清宮。碧城行列休添我,人海從來鄙此公;任爾亂言成一笑,浮云不礙日頭紅。”因這首詩,顧太清得罪了陳文述,為后來的“緋聞”埋下禍根。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咸陽城東樓》
才子龔自珍當時是王府的常客,他的詩作很受顧太清的欣賞。這年的初秋,龔自珍做了一首《己亥雜詩》:“空山徒倚倦游身,夢見城西閬苑春;一騎傳箋朱邸晚,臨風遞與縞衣人。”詩后還有一句小注:憶宣武門內太平湖之丁香花。這首詩在京城的文人中傳抄開來,恰巧陳文述此時也在京城,看到這首詩后,像發現新大陸一般興奮。
他把詩中的詞句與現實一一對應起來:顧太清喪夫,正是身著縞衣;朱邸不正是紅墻的王府嗎?而王府就在太平湖畔不遠。顧太清原名為春,這是不是夢到了顧太清呢?還給她一張信箋?而毫不知情的龔自珍這時又作了一首詞:“明月外,凈紅塵,蓬萊幽謐四無鄰;九霄一脈銀河水,流過紅墻不見人。驚覺后,月華濃,天風已度五更種;此生欲問光明殿,知隔朱扁幾萬重。“在陳文述捕風捉影地臆想下,詞里所有的細節,全部巧妙聯系起來而且絲絲入扣,這下陳文述更加言之鑿鑿,得出結論:顧太清與龔自珍關系曖昧。
▲”匹夫結憤,六月飛霜”——《獄箴》
緋聞像長了腳一般四傳開來,再加上好事之人的添油加醋,一切都成了無可辯駁的“事實”,寡居的顧太清就這么莫名其妙地成為“緋聞”的主角,渾身是嘴也辯解不清。王府豈能容忍不守婦道的女人?這一樁“丁香花公案”的最終,顧太清被趕出王府。她帶著一雙年幼的孩子,無處容身,只得變賣首飾,勉強租了一間破舊的屋子度日。
四、苦盡甘來
從雕欄玉砌的王府到破敗不堪的舊屋,從養尊處優到難以繼日,從受人仰慕到遭受嘲諷,顧太清體會著人生的無常與無情,她多想追隨奕繪而去,可眼前的一雙兒女又怎能拋舍?顧太清在貧寒中養育著兒女,在唾棄與鄙視中忍辱負重地茍且偷生,她還肩負著重要的責任:“賤妾豈自惜,為君教兒成。”她掩飾著淚水,所有的心碎只能付諸詩詞。
▲“病骨支離羈思亂,此情正要公料理。”——《滿江紅》
這一場無中生有的“緋聞”,讓顧太清嘗盡了辛酸和苦楚。在人生的谷底,她摒棄所有的過往,悉心教導兒女。心傷時,她來到奕繪的墓地,傾訴著無限的思念。面對丈夫雜草叢生的墳墓,顧太清的心境漸漸平和。人生不過如此,所有的繁華與苦難終會成為過往,超然世外,灑脫應對,也許是人生最好的姿態,她寫下這首詩:“一番磨煉一重關,悟到無生心自閑;探得真源何所論,繁枝亂葉盡須刪。”
刪盡“繁枝亂葉”的顧太清,在十多年后,終于等來了人生的轉機。顧太清的孫子續承爵位,回到王府,顧太清得以重返這個承載了太多記憶的地方。在這里,顧太清安詳地度過人生的晚年,死后與奕繪合葬。
▲顧太清畫像
歷經種種磨難,顧太清終于可以安心地閉上雙眼。一代才女跌宕起伏的人生讓人嗟嘆,而她把所有的境遇都訴諸筆端,化成一首首詩詞,如同閃亮的璣珠,在歷史的長河里熠熠生輝!
更多歷史解密,請關注微信我們愛歷史(ID: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