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茶的起源,傳說始于高辛帝(公元前2367年)時代,為畬族所擁有。相傳畬族始祖盤瓠原是海龍王的孿生子青龍,他羨慕人間生活,投胎太耳婆而孵化的龍犬,因幫帝打敗番王有功,娶高辛帝之第三女為妻,成為駙馬之后帶著高辛帝女來到鳳凰山興家立成,成為畬族。
烏龍(青龍之弟)聞知后來到鳳凰山尋找哥哥,半路上,恰好看見青龍變的駙馬盤瓠,正在兇猛追捕一只老山羊,便變成一條古藤伏在路上,想與哥哥開個玩笑。誰知駙馬一心只想逮住老山羊,冷不防被古藤絆了一腳,掉下萬丈山崖死亡。烏龍無意中害死了自己的兄長,悲痛俗絕,但已無法挽回。為了撫養青龍的后代,烏龍奏請玉帝,愿化為茶樹,來生來世供青龍子孫享用。
玉帝準其所奏,并說你原是非等閑之輩,化作茶樹之后,也讓你享有盛名,就葉烏龍茶吧,并賜你有獨特韻味,香氣醉人,造福人類吧。因此,畬族與烏龍茶樹結下了不解之緣,共同繁衍生殖。所以,在隋、唐、宋時期,凡有畬族居住的地方,就有種植烏龍茶樹。可是,在隋朝年間,因地震引起山火,鳳鳥髻狗王寮一帶的茶樹被燒死,僅存烏崠山、待詔山等地,畬族人民被迫在烏煙瘴氣中向東方(福建)逃竄,尋求生存。后來,鳳凰山上的畬族在唐、宋、明時期,多次向東遷徒,并把烏龍茶種傳播到福建等地。
傳說南宋末年宋帝衛王趙昺,南逃路經烏崠山,口渴難忍,侍從識得茶能解渴,便從山上采得新鮮茶葉,讓昺帝嚼食,嚼后生津止渴,精神倍爽,賜名為“宋茶”。后人稱“宋種”,其茶樹原稱鳥嘴茶,生長在海拔1000米左右處草坪地的石山間。后人慕帝王賜名“宋茶”名聲,爭相傳種,因此,民間產生并流傳“趙昺路經烏崠山,口渴難忍,山民獻紅茵茶湯,吳飲后稱贊是好茶。”因而得名宋茶的傳說。
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