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嘉偉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第9篇
三張表格我們介紹完了,那他們之間是如何相互關聯的呢?如何通過他們讀懂財報?
我們先看看三張表的核心功能:
1 資產負債表
它反應的是企業的財務狀況,企業有多少資產,分別是什么資產,有多少負債,長期債務和短期債務分別是多少,有多少需要付利息的債務,它反應了企業控制了多少資源,以及持續經營和成長能力如何
2 利潤表
反應了一個時期內企業的經營成果,賺了還是虧了,分別是多少,展現的是企業用資產負債表里掌握的資源為股東創造盈利的能力和過程,
3 現金流量表
展現企業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情況,反應了企業一段時間內收了多少錢,流出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展現了企業籌資資金和管控資金的能力,我們可以從這個表看出企業是否有足夠的償債能力,是否可以持續,健康的經營。
那他們之間是如何發生關聯的呢?
利潤表的凈利潤會增加企業凈資產里的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利潤表的凈利潤=資產負債表“期末盈余公積+期末未分配利潤-期初盈余公積-期初未分配利潤+期內實施的分紅”。
那現金流量表如何與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發生關聯?
我們先要理解一個概念,資產和費用的關系,對于企業來說如果一筆支出只在一年以內起作用,那么就會被記為費用,會減少當期利潤,如果作用期超過一年以上的支出叫做資產,會增加資產總額,所以短效支出叫做費用,長效支出叫資產。
企業的每筆進賬,無論是債務,資本還是經營收入都會記錄到現金流量表里,然后通過支出變成費用或者資產。所以,資產負債表的負債和權益,先要經過現金流量表這個出入口,轉化為資產負債表里的資產或者利潤表里的費用。而利潤表里的費用去公司外面轉了一圈之后會變成收入,通過現金流量表回到公司,回來的多,利潤為正,回來的少,利潤為負。
利潤=收入-費用,利潤是正是負由收入和費用的大小決定,企業賺錢了,會增加所有者權益,虧損會減少所有者權益,所以資產負債表的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會因為利潤表的存在,演化成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企業如果想要虛增利潤,必須要虛增資產或者減少負債,財務造假90%會虛增資產,因為這只需要企業內部合作就可以搞定,而減少負債需要外部合作,難度很大。
同時利潤表的每一筆收入要么變成現金,要么產生應收款,他們分別和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聯系起來了。
利潤表的營收可以和資產負債表的應收賬款,應收票據,以及現金流量表里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建立簡單的對應關系,因為有代收的17%的增值,所以營業收入×117%≈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增加額,計算結果在10%上下波動都是正常的。
現在我們基本知道了這三張表是如何關聯的,那怎么做財報分析呢?四個步驟:
第一步,瀏覽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各個科目,關注是否有異常,大比例的變動就是異常的一種,比如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端要關注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長期待攤費用攤銷是否明顯超過營收的增長;在負債端關注應付票據,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短期借款是否大比例增長。
利潤表要看營業利潤率是否大幅變動,在看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資產減值損失之和與營業利潤的比例是否有大幅度變化,最后看營業利潤和凈利潤的比例是否穩定。
如果以上沒有異常就進行下一步,如果有異常就需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如果搞不清楚真實原因,就可以放棄。
第二步:財務指標的歷史分析
{!-- PGC_COLUMN --}歷史分析主要是看企業當期的表現和歷史比較,要看5年以上的財務表現,一個長期表現好的的企業當期取得好的凈利潤增長可信度更高,而一個連續虧損的企業突然利潤大增的可信度就要低一點。
比如凈資產收益率這個指標,如果企業連續5年都差不多,那么可信度就大一些,如果忽高忽低,就是不太正常了。
第三步:對比利潤和現金流量變化
把企業5年的凈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分別相加,而且因為現金流包含了代收的17%增值稅,所以經營性現金流凈額之和應該大于凈利潤之和,當然如果結果差不多也能說明凈利潤的含金量很足。
如果企業的利潤很好,但是現金流卻大幅度低于凈利潤,要查找出真實的原因,這會讓我們遠遠的避開財務造假的企業。
我們可以通過上篇文章企業現金流肖像描述的關注點進行對照,看看企業屬于哪個類型。
第四步:與競爭對手比較
與對手比較可以看出企業在行業里的真實狀況,比如單看企業的營收增長為15%,但行業里的對手增長都是20%,那么其實他的市場份額在不斷縮小。
第一要比較利潤表各項收入和費用,看看管理層的能力對比,另一方面看資產負債結構,看看他們的資源運用方向是否一致。
投資者對財報異常情況的關注,對財務指標的歷史對比,趨勢分析,同行對比,最終完成對企業安全性,盈利能力,成長性,運營能力的量化評估。
那么具體看哪些指標呢?
1 安全性分析
所謂安全性,指的是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短期債務能力,用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關系就可以衡量,資產負債表里的流動負債是企業一年內要償還的債務,一般用二個指標: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當這個計算結果等于2,那么說明問題不是很大,但是流動資產中有一部分是存貨,存貨會減值,而且要賣出去變成應收賬款再變成現金,這樣周期很長,所以有了另外一個指標: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當把流動資產中的存貨減去之后再除以流動負債,如果結果等于1左右,說明短期債務償還能力還可以。
除了這二個指標,衡量企業償債能力還有負債率,但是不同的行業負債率都不一樣,沒有統一的標準,應該和同行對比才能看出企業的真實狀況。
作者自己也提出了一個: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息負債≥1
這個公式主要考慮的是有息負債,而沒有考慮無息負債,因為無息負債都是應付賬款,這是企業在產業鏈上地位強勢的證明,所以無需考慮,這個公式是有點保守的,所以可以放寬為
貨幣資金+金融資產凈值÷有息負債≥1
這也是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很好指標
2 盈利能力分析
可以從二個角度分析,一個是營業收入角度,即每單位的營業多少轉化成為了利潤,要關注營業利潤率,毛利率,凈利潤率,
營業利潤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三費)÷營業收入
毛利潤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凈利潤率=凈利潤÷營業收入
一個是從資產的角度,每單位股東的投入加上有息負債產生了多少利潤,要關注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ROE=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總資產收益率ROA=凈利潤÷平均總資產
所謂平均資產就是期初加期末除以2.
這二個指標中凈資產收益率更重要一點,因為這是衡量的股東投資回報率,投入到公司的每一元錢在一年內獲取多少利潤,長期來說股民的回報率和凈資產回報率相差不大。
總資產回報率考慮了杠桿因素,二個公司同樣是100元凈資產,同樣賺了20元錢,但一個借了100元外債,所以公司的總資產更大,一個沒有借外債,所以總資產更小,但他們凈利潤一樣多,說明沒有借外債的公司總資產回報率更高,盈利能力更強,投資者風險更小。
今天就聊到這里,明天見,請多轉發,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