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發布:黎海濱(湖北武漢)
-
人到中年,我閑讀孟浩然。
我讀他,不只因他是我的湖北老鄉。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在古代詩人中負有盛名。他與王維、李白、王昌齡等同時代大伽級詩人都是他的鐵哥們,與杜甫也關系甚好。他性格耿直瀟灑,崇尚氣節、喜歡幫助患難的人,卻一生十分任性,年僅52歲就自己找死,英年早逝。
縱覽孟浩然的人生經歷,令我深受震撼——“孟浩然”是一劑藥,專治各種“中年任性癥”!
您不信?請看下文。
(1)詩歌大V,也想弄個官兒當當
-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唐開元年間,湖北襄陽城外,一個叫做“澗南園”的鄉間小院里,剛剛起床的孟浩然望著窗外滿地的殘花敗葉,提筆寫下這首《春曉》。
讀了幾遍,自我感覺良好,得意洋洋地跑去跟老婆炫耀:看,又寫成一篇,發出去就是爆文,閱讀量10萬+,你信不信?
他老婆不屑一顧:成天寫這些玩意兒有啥用?10萬+又怎樣?山水田園詩大V又怎樣?網紅了不起啊?快40歲的人了,不務正業,除了會寫幾首破詩,還會干啥?到底還要不要考取功名?你看看你那些朋友,誰沒個一官半職的?你再看看你……
就這樣,巴拉巴拉一陣兒數落。
孟浩然臉皮厚,滿不在乎:吶,做人呢,最重要是開心,功名的事是不能強求的,你再給我一點時間好不好?
他老婆說:你這樣做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你知不知道大家都很擔心你啊?
孟浩然嘴一撇:切,跟你講過多少次了,博取功名不一定非要參加高考,難道高考是我們的唯一出路嗎?那種考試,我嫌麻煩,懶得參加,我要真去了,肯定前三名。
他老婆說:不吹牛逼你會死啊?!
(2)羨慕李白:不考試也當上了公務員
-
自從隋煬帝創立了科舉制度,科舉考試就成為國家選拔人才,任用官員的主要依據和途徑。
但,并不是唯一途徑。對于一些特殊人才,即便沒有學歷,也是可以破格提拔任用的。
比如大唐詩歌界最牛逼的兩個人,李白和杜甫,一個從來就沒參加過高考,一個是高考落榜生,但這并不影響他們成為大唐詩壇的領軍人物。
特別是李白,從開始就沒考慮過參加科舉考試,好作品自己會說話,就是靠寫詩在文壇闖出了名氣,也因此結識了許多身居要職的達官貴人和文化名流,比如賀知章、元丹丘等人,通過這些人脈關系,又認識了玉真公主,也就是唐玄宗的妹妹。
你混什么樣的圈子決定了你的事業高度。因為這些高端人士經常在朋友圈轉發李白的詩,終于引起了唐玄宗的關注。
就這樣,一個沒有學歷的平民詩人,受到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接到邀請那一刻,李白欣喜若狂,當場賦詩一首: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那種得意,那種狂妄,那種終于等到這一天的驚喜簡直無法掩飾。
也就是在那一天,李白被封為翰林供奉,陪王伴駕,成為皇帝身邊炙手可熱的紅人。
費勁巴拉考什么科舉啊,書呆子才去考科舉,孟浩然內心期望的,就是這樣一條捷徑。
(3)求官不成,長安趕考名落孫山
-
30歲的時候,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已名滿天下,基本上屬于詩壇網紅了,卻遲遲沒有得到任何人的舉薦。失望焦慮之余,他寫詩抱怨:
鄉曲無知己,朝端乏親故。
誰能為楊雄,一薦甘泉賦?
我一個農村人在老家沒啥朋友,朝里也沒人,誰能為楊雄一樣的我做個推薦呢?
有人給他出主意,說你別傻等著呀,毛遂自薦啊,直接給領導寫信。
為當官,孟浩然模仿李白,也想攀高枝、走捷徑。
才子就是才子。他提筆就給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寫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以求引薦: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不得不說,這是一首好詩。前四句通過水墨畫式的大筆渲染,將八百里洞庭的壯觀景象躍然紙上。
當然,這首詩的重點在后四句。孟浩然委婉地向丞相張九齡求官:我想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報效國家,卻無用武之地,只能看到你們施展身手大有作為,我白白地羨慕你們喲。
張九齡學富五車,也十分愛惜人才,收到這首詩一瞅,就明白孟浩然的小心思。
然而,張九齡滿身正氣:這違法組織紀律啊小孟,你想當官,想為國家做事為啥不去參加科舉考試呢?想在我這兒投機取巧走后門,那可是行不通的。
就這樣,孟浩然碰了一鼻子灰。好吧,考就考,誰怕誰。
唐開元十五年,孟浩然從湖北襄陽老家趕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那一年,他已經40歲了。起初還有點不好意思,到考場一看,臥槽,多大歲數的都有,有的同學已經考了十幾年了,滿頭白發還在堅持呢。
孟浩然深受鼓舞。盡管這是他第一次參加科舉,但從小飽讀詩書,才華橫溢的孟同學一點也不緊張,胸有成竹,沉著冷靜,埋頭答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是金子早晚都會花光,最后,孟浩然果然不負眾望——落榜了。
當晚,給老婆發信息:對不起,我已經盡力了。
(4)臨場發揮欠佳,浪費千載良機
-
雖說孟浩然參加科舉名落孫山,然而,詩壇的朋友們并沒有看不起他。
好友王維私自邀請孟浩然到自己辦公的內署(辦公室)玩。不一會聽到房外有人呼叫:皇上御駕到!孟浩然聽了嚇得屁滾尿流,趕緊爬到床下躲起來。王維是個聰明伶俐的人,可不愿犯欺君之罪,待唐玄宗一進屋,就稟報了實情。
唐朝玄宗高興地說:我聽說過這個人很有才學,卻沒見過,怕什么呀?還要躲藏起來!接著吆喝孟浩然趕快出來。唐玄宗詢問他的詩作。可能緊張過度了吧!孟浩然腦瓜霎時短了路,施禮后張嘴就背誦:
北闕休上書,南才歸蔽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號稱“梨園祖師”的唐玄宗,治國本領差勁,琴棋詩書畫卻樣樣精通,聽了那句“不才明主棄”龍顏就不悅了,慍聲說道:你從沒求我做官,我也不曾拋棄你,為啥打胡亂說?說完拂袖而去。
事后王維哭笑不得:哎喲,我的哥,你為啥不背那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里面既有八百里洞庭的壯觀景象,也有你發揮聰明才智報效國家的愿望,皇上橫聽豎聽都會滿意的,偏偏去背一首牢騷詩!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你自斷了仕路也!
孟浩然摸著頭說不出話來,除了悔恨還是悔恨啊!
從此以后,孟浩然心灰意冷,回到襄陽鄉下,終日飲酒賦詩,縱情山水,不再謀求功名。
——此事載于《新唐書·孟浩然傳》。
(5)飲酒誤事,丟掉最后一次機會
-
孟浩然有個朋友叫韓朝宗,人稱“韓荊州”。
李白曾在一首詩里說:“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
為啥大家都想認識他?因為此人特別喜歡向朝廷舉薦人才,有好多沒有學歷的特殊人才,都是經他推薦提攜走上領導崗位的,把組織部的活兒都給干了。
韓朝宗時任襄陽刺史,對自己轄區內的才子孟浩然再了解不過了,說你不能在鄉下就這么混一輩子啊,可惜你的文才了。這樣吧,明天我要啟程進京述職,你跟我一起去,到時候見了圣上,我再給你說說,好歹給你安排個位置。
驚喜來得太突然了!孟浩然千恩萬謝,感激涕零。雙方約定,明早8點,辦公樓門前,不見不散。
——天無絕人之路啊,不得不說,在孟浩然的事業征途上,從來都不缺少貴人相助。
老孟心花怒放,回去就跟老婆說:明天我要跟韓市長進京面圣,給我收拾下行李。然后把咱家那只老母雞燉了,晚上我要請伙計們喝酒。
就在院子里擺上酒席,來了好多朋友,提前慶祝,也算是給孟浩然送行嘛。
結果,可能是太興奮,老孟喝多了。爛醉如泥,人事不省,第二天早上怎么也叫不起來。
韓朝宗一行在大門口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派人過去一問是這情況,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誰的鴿子你都敢放,尼瑪沒喝過酒啊喝成這樣?!真是爛泥扶不上墻,算了,我們走。
就這樣,孟浩然喪失了最后一次入仕的機會。
——中年任性,這代價是不是太高了?
(6)再度任性,落得個英年早逝的結局
-
弊廬在郭外,素業唯田園。
左右林野曠,不聞城市喧。
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
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
這首《澗南即事·貽皎上人》,是孟浩然隱居田園的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遠離城市的喧囂,在幽靜的山林里過著平淡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曬曬太陽,喝喝茶,看看書,擺弄擺弄花草,河邊釣釣魚,然后發個朋友圈: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孟浩然一再失誤、求官不成之后,徹底了結“入朝入仕”的愿望,隱居林下,寫了大量的詩,其詩歌內容多為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有一些屬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好友王維并稱“王孟”。其詩雖不如王維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后,開創了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
孟浩然的詩已擺脫初唐應制、詠物的狹窄境界,更多地抒寫了個人的心懷,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得到了世人的傾慕。李白稱頌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禮贊他“清詩句句盡堪傳”。他在當時即享有盛名。
唐開元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40年,當年跟孟浩然同時進京趕考,后來進士及第,以邊塞詩著名的詩人王昌齡路過襄陽,專程來看望老友。
那一年,孟浩然患了癰疽(一種皮膚和皮組織下的化膿性炎癥,嚴重后可能誘發敗血癥),經過精心治療,此時雖已好轉但還沒痊愈,郎中囑咐他要忌口,千萬不可吃魚鮮,更不能飲酒,否則復發了,以前的治療不僅白費,而且還可能危及生命。
可是,十幾年沒見的老朋友來了,咋能不喝點酒呢?因為生病,已經幾個月滴酒未沾的孟浩然都快急死了,正好趁著王昌齡造訪,擺下宴席,其中有一道菜是襄陽人請客必備的“漢江查頭鳊”,肉嫩味鮮,別提多好吃了。
兩人桌上觥籌交錯,海吃胡喝,相談甚歡。有一道菜歷來是襄陽人宴客時必備的美味佳肴——漢江查頭鳊,肉嫩味鮮。
任性忘乎的孟浩然,把郎中的囑咐丟到了九霄云外,這道菜一上桌,就大吃特吃起來。
剛過幾天,王昌齡還沒離開襄陽時,孟浩然的癰疽復發了,就此永遠閉上了眼睛,時年52歲。
真的是“不聽郎中言,頃刻死眼前”。有句古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想必王昌齡對孟浩然的死一定愧疚了一輩子!
孟浩然死后不到十年,他的詩集便編定,送“秘府”保存。有《孟浩然集》現流傳于世。
話說孟浩然英年早逝的噩耗傳來,大唐文壇為之震驚,詩歌界為突然失去了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山水田園派詩人而感到遺憾和悲哀。
孟浩然生前好友李白曾賦詩一首,高度評價了孟浩然淡泊名利,瀟灑任性的一生,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孟浩然的無比仰慕之情: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時過千余年,我再次讀到孟浩然中年任性的那些故事,仍不禁為之扼腕。
這真是——“孟浩然”是一劑藥,專治各種“中年任性癥”。
善良的人們,千萬要引以為戒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