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主線:
歸納總結: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演變經歷了復興與成熟兩個階段。
(1)復興階段:文藝復興時期,重新打出人文主義的旗號,恢復了人的尊嚴;宗教改革運動中,馬丁·路德等人沖破天主教的神學統治,發展了基督教人文主義,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
(2)成熟階段:啟蒙運動時期,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以及德國思想家康德等人宣揚理性,反對神性,認為人之理性是衡量萬物的標準,人之理性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這些啟蒙思想家的觀點在社會上影響很大,人文精神從此在西方占據了主導地位。
1.多元史觀理解西方人文精神
(1)唯物史觀: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與同期社會經濟發展、政治民主變革結合起來,明確精神層面與經濟、政治層面之間的辯證關系。
(2)文明史觀、全球史觀:關注西方人文精神與中國古代儒家思想、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政治變革之間的比較、聯系,形成對歐洲文化、世界文化的整體性認識,如:①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嚴復翻譯了許多西方名著,學習西方的“民權”思想,對維新運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②推動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促進了辛亥革命的爆發。(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大力宣傳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翻譯了盧梭、孟德斯鳩的作品)③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前期,陳獨秀等人以民主、科學為指導思想)
(3)革命史觀: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都沒有否定宗教本身,也沒有否定上帝的存在,他們只是主張把封建勢力從宗教中驅趕出去,特別是力圖通過宗教改革建立起符合資產階級需要的宗教。
2.西方思想解放運動對人文精神的詮釋
(1)文藝復興:肯定人的尊嚴和價值;強調追求現世幸福,追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昭示了一種全新的個人主義倫理觀;對教會與貴族的虛偽和腐敗進行猛烈批判,從側面揭露禁欲主義與人性的沖突。
(2)宗教改革:強調信仰即可得救,實際上否定了教皇的權威,使人民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
(3)啟蒙運動:由思想領域深入到政治領域,要求從根本上變革國家體制,實行民主政治制度;倡導經濟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議會制民主、三權分立等。
3.啟蒙運動對社會轉型的推動作用
(1)對近代世界的影響:“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論證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憲制和“三權分立”學說不僅提供了依法治國的理論,還為資產階級的政權組織形式設計了不同的方案。啟蒙思想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的批判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進行,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建設政權的強大思想武器。
(2)對各國政體的影響
①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和責任內閣制,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權力,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實踐了啟蒙思想家的分權思想和人民主權思想。
②對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制定了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體現了啟蒙運動中的人民主權思想和三權分立思想。
③對法國:在19世紀70年代制定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體現了主權在民的啟蒙思想。
人文主義的起源(萌芽)
(一)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公元前7世紀以前希臘人的世界觀:神主宰一切
1.自然哲學的產生(公元前6世紀)
(1)產生:
公元前6世紀部分希臘哲學家從神話的思考模式發展到以經驗與理性為基礎的思考模式。他們對世上萬物從大自然的變化找尋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釋。于是自然派哲學誕生了。
(2)代表
①泰勒斯:“水是萬物之本源”
②畢達哥拉斯:世界由數組成
③赫拉克里特:火是萬物的本原
(3)意義:
自然派哲學家用自己的頭腦去探索自然的奧秘,這是古希臘人開始具有自主意識的體現,標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覺醒。
2.智者學派(公元前5世紀)
(1)背景
①奴隸制經濟繁榮;
②民主政治的發展(公民參政的實際需要);
③人的地位的提高,學者研究越來越關注人本身。
④自然哲學家們奠定的思想基礎(文化)。
(2)概念
公元前5~前4世紀希臘一批收徒取酬的職業教師的統稱。他們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主題,以雅典為中心,周游各地,對青年進行修辭、論辯和演說等知識技能的訓練,教授參政治國、處理公共事務的本領。
(3)智者學派主張
材料1:“因為法律的規定是任意的(人為的),而自然的指示則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規定是人們約定的結果,并非產生于自身(自然的產物);而自然的指示則與生俱來(源于自身),并非人們之間約定的產物?!薄?/p>
“根據自然,我們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無論是蠻族人,還是希臘人,都是如此。在這里,應當適時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樣的?!薄蔡嶝S
材料2:“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p>
“要想成為有教養的人,就應當應用自然的秉賦和實踐;此外還宜于從少年時就開始學習。”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么東西。有許多東西是我們認識不了的;問題是晦澀的,人生是短促的?!薄樟_泰戈拉
(4)智者學派主張(普羅泰格拉)
①強調人的價值,“人是萬物的尺度”
②反對迷信,強調自由
③社會道德方面,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道德判斷,不應該強求一律。
材料3:普羅泰格拉(Protagoras),公元前5世紀希臘哲學家,智者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的至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傳授修辭和論辯知識,是當時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據說晚年因“不敬神靈”被控,著作《論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逝世。
材料4:智者學派的思想和學說,把哲學家的注意力從自然世界轉向人的本身,從認識自然到認識社會,從而使哲學進入到了更深層次的研究。
他們注重探究人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認識人類社會,反思人類自己,強調人的價值、人的決定作用。
(5)對智者學派的評價
①積極意義:
A.強調人的價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B.樹立了人的尊嚴和權威。體現了西方人文主義的本質。
②局限性:
過分強調人的主觀感受,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對人行為的絕對約束力,造成主觀隨意性和極端個人主義,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德。
3.蘇格拉底(公元前5世紀)
(1)主張: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②“美德即知識”或“知識就是道德”,即“知德合一”。
③善是人的內在靈魂,沒有人自愿作惡。教育對美德同樣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認識自己靈魂之內已有的美德。
④政治思想:支持寡頭政治,反對過激民主政治;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靈魂。希望重建人們的道德價值觀,以挽救衰頹的城邦制度。
(2)評價
①他對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類精神覺醒的重要表現,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②他崇尚知識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對后世西方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③其教育思想對于后世產生積極影響。
4.柏拉圖(前5世紀-前4世紀)
(1)關注人類社會
(2)理念論:其主要特點是不相信客觀存在的世界萬物,認為在世界萬物之外有一個“理念”世界。理念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存在于人的頭腦中,人類的目標就是發現自己靈魂深處的理念(客觀唯心主義)。
(3)理性主義: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為理性主義發展奠定基礎。
5.亞里士多德(前4世紀)
(1)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張
①認為真理高于一切,提出 “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
②以科學調查方式研究自然界,創建嚴密的邏輯論證系統(創立邏輯學)
③強調理性,但也承認感覺是認識的起源,認為如果沒有感覺,人們就不能理解任何東西
④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級的
(2)影響:
亞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臘科學文化知識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不僅為現代許多科學門類奠定了基礎,而且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將希臘哲學的理性精神發揮到頂峰。
小結1:為什么說希臘先哲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①自然哲學家運用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奧秘,是具有自主意識的體現,標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覺醒。
②智者學派把討論的重點從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社會,強調人的價值,構成了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
③蘇格拉底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④柏拉圖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基礎
⑤亞里士多德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把希臘哲學愛智慧與好學深思的理性精神發展到頂峰,給后人留下一筆包羅宏富的文化遺產。
小結2:蘇格拉底和智者學派的異同:
(1)相同:以人和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肯定人的價值。
(2)不同:①智者學派否定一切對人的約束;強調個人自由(感性),忽視社會道德。 ②蘇格拉底強調個人的要求必須符合一定的道德規范,強調美德(理性)對人的重要性,反對過激的民主政治。
小結3: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humanism,通常譯作人文主義、人本主義、人道主義。
狹義是指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潮,其核心思想為:
①關心人,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反對神學對人性的壓抑;
②張揚人的理性,反對神學對理性的貶低;
③主張靈肉和諧、立足于塵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對神學的靈肉對立、用天國生活否定塵世生活。
廣義則指始于古希臘的一種文化傳統,簡單說,就是關心人,尤其是關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價值,尤其是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
思維拓展——中國古代儒家思想與古希臘先哲的人文精神的比較
(1)相同點
①都注重人與人類社會。
②都將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礎,認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國的根本。
(2)不同點
閱讀材料,孟子的思想與古代希臘哪位思想家有何相似之處?
(1)都關注人、人與社會,因此都帶有早期人文主義色彩,都強調道德的力量與作用。
(2)都重視教育的作用,注意道德的教化與培養。
(3)但是,儒學從維護君主統治出發,根本上是壓制了人的個性發展。而蘇格拉底強調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權利責任,有利于個性發展。
孔子與蘇格拉底相同點
(1)生活的時間接近,時代狀況相似。
(2)都主張美德和教育。
(3)都是偉大教師的典型。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論皆散見于學生的著作中。
亞里士多德思想
①哲學方面:最大的貢獻在于創立了形式邏輯這一重要分支學科。強調人是最高級的。
②天文學方面:亞里士多德認為運行的天體是物質的實體,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體由不同的物質組成,地球上的物質是由水氣火土四種元素組成,天體由第五種元素“以太”構成。
③物理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反對原子論,不承認有真空存在;他還認為物體只有在外力推動下才運動,外力停止,運動也就停止。
④教育方面:亞里士多德的教學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論、認識論及其對于兒童身心發展考察的基礎之上的。
“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對古希臘人文主義思想的認識。
1.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樹立了人的尊嚴和權威。
2.對雅典民眾的思想啟蒙和解放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體現。
4.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統治之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
5.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習慣到熱鬧的雅典市場上去發表演說和與人辯論問題。他同別人談話、討論問題時,往往采取一種與眾不同的形式。
這一天,蘇格拉底像往常一樣,赤腳敞衫,來到市場上。突然,他一把拉住一個過路人說道:“我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向您請教。人人都說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忠誠老實,不欺騙人。這就是公認的道德行為?!?/p>
蘇格拉底問:“你說道德就是不能欺騙別人,但和敵人交戰的時候,我軍將領卻千方百計地去欺騙敵人,這能說不道德嗎?”
“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人就不道德了。”那人說。
“和敵人作戰時,我軍被包圍了,處境困難,為了鼓舞士氣,將領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到了,大家奮力突圍出去。結果成功了。這種欺騙能說是不道德嗎?”蘇格拉底問道。
那人回答說:“那是戰爭中無奈才這樣做的,我們日常生活中就不能這樣?!?/p>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蘇格拉底停頓了一下問道:“兒子生病了,卻又不肯吃藥,父親騙兒子說,這不是藥,而是一種好吃的東西。請問這也不道德嗎?” 那人只好承認:“這種欺騙是符合道德的?!?/p>
蘇格拉底又問:“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說是道德的。那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么來說明呢?還是請你告訴我吧!”那人被弄得無可奈何,只好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就是道德。”(層層設問,步步引導,找到答案)
蘇格拉底聽了十分高興,拉住那人手說:“您真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您告訴了我道德就是關于道德的知識,使我弄明白了一個長期困惑的問題,我衷心地感謝您!”(解決方案是客戶想出來了,咨詢顧問只是適當地提出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
蘇格拉底把這種通過不斷發問,從辯論中弄清問題的方法稱作“精神助產術”。這種方法可以啟發人的思想,使人主動地去分析、思考問題、他用辯證的方法證明真理是具體的,具有相對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轉化。這一認識論在歐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義。
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
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