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春天,整個中國被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包裹住了。
大多數的人,都被困在了家里。醫生成了戰士、官員成了門衛、老師成了主播、家長成了班主任……外面的商場和餐館都關了門,家家戶戶都要自己開火做飯,有人還在這個春節練成了廚師。
“坐月子”的生活,在這個春節之前,誰都沒有意料到。
臺長努力保持著自己的生物種,八點起床,澆水施肥,十二點吃晚飯,一點午覺,三點寫稿,六點晚飯,九點發稿,十點健身,十二點睡覺。
看似平靜的生活方式,卻暗藏著擔心與憂郁,無處安放。
對于臺長來說,這一切的改變,僅僅來源于下樓去買菜的時候,看見了路邊墻角的迎春花。
眼見迎春花,毫不低調,怒放花枝,臺長腦子里忽然出現一句:沒有一個冬季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眼見迎春花,臺長很有信心:寒冬即將結束,春天已經到來!
原本此時的路邊,就沒有什么人。心里作祟,還是四處張望了一下,折下一根迎春花的枝條,準備拿回家扦插。
2020的春天,迎春花有著不同以往的意義!
迎春花是我國名貴花卉,與梅花、水仙和山茶花并稱為花中的“雪中四友”。因不畏嚴寒、怒放花枝喜迎春天的特點而得名。
迎春花適應能力強,不擇風土,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無論是春天嬌嫩的黃花,夏天舒展的綠葉,還是冬日里婆娑的花枝,都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迎春花的葉和花可入藥。其葉味苦,性平,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止血、止痛。其花味甘、澀,性平,具有清熱利尿、解毒的功效。
【花草名片】
◎別名:金梅、金腰帶、小黃花、金腰兒等。
◎科屬:木樨科茉莉屬,為多年生常綠落葉灌木。
◎原產地:中國。
◎習性:喜陽光,喜濕潤,稍耐陰,耐寒冷,耐旱,耐堿,怕澇。
◎花期:3~5月。
◎花色:金黃色。
【光照】
迎春花生長期間要保證每日接受足夠的光照。
臺長提示:光照不足會導致植株竄高、黃化、不開花或開花少等。
【溫度】
1.在冬天,南方只要把迎春花連同花盆埋入背風向陽處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在北方應于初冬移入低溫室內,如陰面陽臺處越冬。
2.欲令迎春花提前開花,可適時移入中溫或高溫向陽的房間內,如放置在13℃左右的室內向陽處,每日向枝葉噴清水1~2次,20天左右即可開花;如置于20℃左右的室內向陽處,10天左右就可開花。
3.開花后,將其移至陰面陽臺,并注意不要讓風對其直吹,即可延長花期。
4.花開后,室溫越高,花凋謝越快。
【土壤】
迎春花對土壤沒有嚴格的要求,在微酸、中性、微堿性土壤中都能生長。
但迎春花最適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
【容器】
因為迎春花的顏色是金黃色,所以適宜選用淡藍、紫紅、黑色的花盆,讓花盆和花的顏色相互協調,使盆花更具觀賞價值。
【繁殖】
以扦插為主,也可用壓條、分株的方法繁殖。
【栽培】
春、夏、秋三季均可進行扦插。
扦插方法:剪下長約20厘米的嫩莖作插穗,插入土1/3深。澆透水,放在陰處或遮陰10天左右,再放到半陰半陽處,15天左右即可生根。
【澆水】
迎春花喜歡濕潤的環境,炎熱的夏季每日上、下午各澆一次水,還應時常朝枝莖和植株四周地面噴灑清水,以增加空氣濕度。
迎春花怕盆內積水,在梅雨季節,連續降雨時,應把盆放倒或移至不受雨淋處。
秋天注意經常澆水,以利于植株生長健壯。冬季氣溫低,水分蒸發少,應少澆水。
【修剪】
迎春花的花朵多集中開放于秋季生長的新枝上,即在頭年枝條上形成花芽。夏季以前形成的枝條著花很少,老枝則基本上不能開花。
因此,每年開花以后應對枝條進行修剪,把長枝條從基部剪去,促使另發新枝,則第二年開花茂盛。
為避免新枝過長,一般每年5~7月,可摘心2~3次,每次摘心都在新枝的基部留2對芽而截去頂梢,促使其多發分枝。
臺長提示:對于生長強健而又分枝多的植株,7月以后,可不需再摘心。如果分枝過少,8月上旬以前還應再摘一次心。但對生長細弱、枝條并不太長的植株,摘不摘都可以。
【施肥】
1.栽培迎春花,定植時要放基肥。
2.生長期每月施1~2次腐熟稀薄的液肥。
3.7~8月,迎春花芽分化期,應施含磷較多的液肥,以利花芽的形成。
4.開花前期,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有機液肥,可使花色艷麗并延長花期。
5.冬季施基肥一次,平時不必追肥。
【病蟲防治】
迎春花若感染葉斑病和枯枝病,可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進行處理。
迎春花感染的蟲害常為蚜蟲和大蓑蛾,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殺。
迎春花的花香馥郁,放在室內不僅可以起到香化居室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凈化空氣,給我們帶來一個清新的環境。
迎春花適應性強,花色端莊秀麗,適宜做室內中小型盆栽,一般擺放在客廳、書房、臥室等處。
早上,臺長已將取回家的迎春花扦插種下。閑下來,習慣性的翻看每天都要看的疫情實時數據。這場疫情情況好轉,疑似病例不到一萬了,治愈者數量已經達到新增的50%。雖然離目標還有距離,但是多天的努力還是非常有成就,未來幾天應該會越來越好,扭轉大局,控制病毒,抗擊病毒,到最終殲滅病毒,我們應該有信心。
感謝前方戰士們,中國加油,武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