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到了正午,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午馬”。
午:有說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說為「牾」,抵牾為矛盾。將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沒有影子,因為日光是從頭頂之上照射下來的。古人依形造字,又依形取義,以形、義命物。
十二生肖中午馬為中庸位
由此,日中的時候,即十一點至十三點為午時。用充滿陽光來形容“馬”是一件很般配的事,無論是汗血寶馬,還是日行千里的千里馬,或者馳騁天下的“赤兔”馬。
馬給人帶來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陽光四射,沒有其他動物的兇悍、愚鈍、呆萌或者詭異。
馬是十二生肖中充滿著正能量的動物,它聰明伶俐,矯健多姿,任勞任怨,在早先的農業社會中,作為和牛、羊一類的食草性家禽,馬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戰爭的重要工具,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馬逐漸退出了原來的舞臺,主要用于體育競技和游樂。
宋代 馬上翻身圓雕玉把件
說到耳熟能詳的,莫不過“汗血寶馬”,但是汗血寶馬一般不在中原出現,我們經常用千里馬來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
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就有唐太宗的昭陵六駿雕刻,是當年陪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戰打天下的六匹戰馬,名字分別叫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和颯露紫。從名字就可以想象出這幾匹馬的形象,據記載這六匹馬應該都是當時的突厥馬,就是我們熟知的汗血寶馬,可以日行千里夜行五百里的那種神駒。
位于陜西禮泉縣的九嵕山昭陵六駿
1914年,盜墓者打開了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昭陵,六駿石刻列置在陵墓祭殿兩側的廡廊內,盜墓者為了將將昭陵六駿盜走,將昭陵六駿都被打碎成數塊,因為太大太重不便包裝和運輸,每塊石刻寬約兩米,高一米七,厚度三十厘米,重量超過兩噸,計劃販賣到海外,兩塊流失到了美國,我們現在碑林博物館看到的昭陵六駿其中四駿都是由幾塊拼起來的,兩塊完整的為復制品。即使是殘缺的,依然能看出雕刻工藝的精湛,采用的是浮雕,呼之欲出,六匹神駒栩栩如生,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刀工精細,是典型的唐代石刻藝術風格。
大英博物館的漢代玉馬首殘件
“千里馬”是千金難買的,現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青少年。比千里馬還珍貴的,是伯樂。
古代就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說法。
這段話的原文出自韓愈的《馬說》,現實中有真才實學,遠大抱負的人往往性格都過于自傲和孤僻,不會圓滑的曲意奉承都會生活的很窘迫,所以才會有各種各樣的感嘆和抱怨。但是能把這種懷才不遇抱怨的怒氣寫成千古奇文,世代傳頌的可能也就韓愈可為吧。
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其意思是指世上先有識別馬的伯樂,然后千里馬才會被發現。
千里馬一直都存在著的。
但是伯樂不是任何時候都有的。
春秋時代燕趙產駿馬,楚王托孫陽尋找“千里馬”,當孫陽從運鹽車輛上發現一匹異于常的“駿馬”而購下獻于楚王時,楚王見此馬枯瘦如柴,與心目中“千里馬”差距甚遠。
覺得孫陽為了應付尋馬責任而隨意對付。孫陽解釋,馬是良駒,卻被用錯位置,粗暴對待。原來的車夫用來拉鹽車,喂養都及其普通,才會造成馬匹的瘦弱,好好飼養,定能不同凡響。
楚王將信將疑,便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
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來這匹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
楚王對孫陽更加敬重,后人也將“天庭相馬”之名戴在他的頭上,稱其為“伯樂”。
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重金購骨”的故事典故,也是異曲同工,說明千里馬難尋,而伯樂更為罕見的原理。
用重金購買已經死去的馬骨,修筑“黃金臺”,封侯拜相,只是想說明對“千里馬”求賢若渴的心態,這樣的故事在春秋戰國時期層出不鮮。
只是說明百廢待興,各地區,各個諸侯國,都把人才的搜羅放在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前提。
反觀現實,對人才苛責,對人才充滿蔑視和種種限制。何來的吸引,更不可能談什么發展。
清代圓雕白玉馬
從古至今,都在哀嘆,“千里馬”難尋,而伯樂更為罕見。
說明這樣的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當有人識才之才,才會涌現出無數的人才,能識才,惜才、愛才的人,比人才更難得、更可貴。
如同韓愈在《馬說》最后的一句話,這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呢,還是確實不識千里馬呢?
最早的古玉馬
馬是孤傲的,馬也是被動的,再好的“千里馬”如果沒有伯樂的賞識,可能就是在街頭巷尾,托貨拉車,平凡一生。
再偉大的“千里馬”都是做為成功者的坐騎和工具,可以沖鋒陷陣,也可以“馬革裹尸”,它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夠找到愿意賞識和提供馳騁疆場的“伯樂”。
有許多關于馬的成語:“指鹿為馬”“秦瓊買馬”“塞翁失馬”“田忌賽馬”“老馬始途”“馬革裹尸”等等。
在馬的各種俗語當中,寓意最好的一般都會說“馬到成功”,這是一句寄托著期望和祝福的詞語,如果換作其他的動物可能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這些年,姓馬的都風生水起,無論是馬云,馬化騰,還是天天能看見的馬未都,馬家出人才,但是沒有一個“馬”是順風順水做到如今地位的,在沒有出人頭地之前,做好自己,把自己變成真正的千里馬,才會有遇到伯樂的際遇。
宋代臥槽馬玉雕
“馬首前瞻”說明馬的謙卑和低調,“馬失前蹄”寓意成功者前行的路上沒有一帆風順,高速行進的路途一定會有坎坷和溝壑,“塞翁失馬”是告訴我們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處境········
祝愿各位,養精蓄銳,疫情過后,龍馬精神,再接再厲,馬到成功!
好了,今天的馬就說到這里了,感謝各位的閱讀和分享,愿意經??吹竭@樣的文字,請點擊關注!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