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市喜頭小學績效工資考核實施方案(試行)
鎮屬各學校:
為進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促進我鎮小學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順利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根據《仁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仁懷市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工作方案﹥的通知》(仁府辦發〔2009〕161號)、《仁懷市教育局關于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考核工作的實施辦法(試行)》(仁教字〔2009〕302號)以及國家、省、地等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指導思想
以企業管理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和促進義務教育科學發展為目標,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為核心,著力構建符合教育教學和教師成長規律的、體系完善的教師績效考核評價制度,激勵廣大教職工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工作目標任務,促進我鎮小學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二、考核原則
堅持尊重規律,以人為本的原則;現代企業績效管理與薪酬設計方案(42個ppt 14個doc)堅持以德為先,注重實績的原則;堅持激勵先進,促進發展的原則;堅持客觀公正,簡便易行的原則;堅持“不勞不得、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
三、對象和時間
全鎮小學正式教職工,從2009年元月1日起實施。
四、績效工資的構成
(一)基礎性績效工資(績效工資總額的70%),按《仁懷市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工作方案》對服從學校分工、履行了崗位職責、完成了規定的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的教職工,按月發放。
(二)獎勵性績效工資(績效工資總額的30%),主要體現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因素,分為市級統籌部分、鎮級統籌部分和學校統籌部分。
1、市級統籌部分:嚴格按照市教育局規定執行全市義務教育農村教師津貼、班主任津貼和校長津貼。
農村學校教師津貼按月發放。喜頭、云樂、米江三間學校教師津貼75元/人·月,其余學校教師津貼150元/人·月。
班主任津貼按保底津貼加人頭津貼計算,保底津貼80元/班·月,人頭津貼按班級學生數每生每月1元計算。每學期按5個月以學校班數和核編學生數核算班主任津貼總額,其中人頭津貼定額發放,保底津貼由中心校統一制定考核方案,各學校獨立考核,獨立分配,按學期量化考核兌現。
校長接受市教育局考核,依據考核結果每年按10個月計算享受校長津貼。
2、鎮級統籌部分:在全鎮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中拿出5%設置學校基層領導津貼、5%設置骨干教師津貼。
基層領導津貼發放范圍和標準:中心校副校長、片區中心校校長第二副校長100元/人·月,中心校辦公室主任、總務主任、教導主任、副主任、工會主席、少先隊總輔導員,各片區中心校副校長、教導主任、副主任及村完小校長90元/人·月、村完小教導主任80元/人·月。兼職的行政領導(含黨、工、隊)只能就高享受一份領導津貼,中層領導兼班主任的,可在享受班主任津貼的同時享受基層領導津貼。津貼發放由中心校對基層領導組織量化考核后,每學年按10個月兌現發放。基層領導在享受領導津貼的同時,與教職工同等參與學校的績效考核,按考核結果享受相應的獎勵性績效工資。若對照標準量化考核后所需經費不足該部分所占總額,則將剩余經費納進教師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津貼統一分配。
骨干教師津貼分等級考核發放。骨干教師認定以學校及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評定頒證的為準,發放標準總額為:校級20元/人·月,鎮級30元/人·月,縣級40元/人·月,地級50元/人·月,省級60元/人·月,國家級70元/人·月(若同時被評為兩個及兩個以上級別骨干教師的,只能就高享受一份骨干教師津貼)。中心校依據骨干教師管理意見對不同級別的骨干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履職情況及其發揮的作用進行量化考核發放,每學期按5個月兌現一次。非課堂一線教師不能享受骨干教師津貼。若對照標準量化考核后所需經費超過該部分所占總額,以對應比例降低標準發放;若對照標準量化考核后所需經費不足該部分所占總額,則將剩余經費納進教師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津貼統一分配。
3、學校統籌部分:在全鎮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額中,將除鎮級統籌部分以外的90%部分核算到各學校,以完小為單位(其中和風劃回喜豐小學,民勝劃回云樂小學,紅莊、泥壩、大田劃回共和小學),由學校統籌,根據教職工不同崗位特點分類進行考核兌現。具體考核項目及設置標準為:50%部分為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津貼、20%設置教育教學成果獎勵津貼、10%部分為課時津貼、10%部分為超課時津貼。按學期考核兌現。
履職考核合格項目的內容必須包括考勤、工作量、工作過程(職業道德、教學常規、服務態度等)和工作業績(教學成果、教研成果、育人成效及其他工作成績)等。考核時按項目量化積分。
教育教學成果獎勵津貼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各學校在該部分津貼總額中按50元/人·學期的標準單獨測算出來,作為該學期校級教育教學活動教師獎勵津貼;二是以體現教職工個人在鎮級及以上級別教育教學活動中取得的優異成績獎勵經費,如:優質課獲獎、學科競賽獲獎、課題獲獎、輔導學生獲獎、論文評比獲獎等等。由各學校嚴格對照中心校制定的《喜頭小學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細則》所定標準一次性獎勵本校獲獎正式教師,每學期末集中兌現。若對照標準兌現所需經費超過該部分所占總額,以對應比例降低標準發放;若對照標準兌現所需經費不足該部分所占總額,則將剩余經費納進教師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津貼統一分配。
課時津貼是教學人員工作津貼,以學校為單位按照比例測算。各學校根據具體情況,計算出各個教師的周課時總數,在津貼總額之內,以教師實際滿授課時數(含其他工作折算量),按實計算兌現。享受了基層領導津貼的管理人員只能按實際授課數計算享受課時津貼,不能再以其它工作量折算課時數享受課時津貼;其他教育教學輔助人員按工作實際折算課時數享受課時津貼。
超課時津貼應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1)嚴格對照黔機編〔1993〕119號、仁教字〔2001〕172號等文件規定,按實計算超課時數;(2)教職工(含管理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之外,按學校安排加班完成其它工作任務的(原則上以工作時間每40分鐘折算為1個課時);(3)各學校結合學校實際確需設定超工作量的。超課時津貼發放標準,原則上不得低于學校設定代課金量,同期個人超課時津貼原則上不得超過人均課時津貼總量。若對照標準兌現所需經費超過該部分所占總額,以對應比例降低標準發放;若對照標準兌現所需經費不足該部分所占總額,則將剩余經費納進教師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津貼統一分配。
五、績效考核內容
(一)中心校對基層領導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是:全面執行《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及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法治校,學習教育理論和管理知識,組織實施素質教育,有效實施學校管理,廉潔自律,履行崗位職責和完成工作任務的實績。
重點考核基層領導政治素質、管理能力和水平、教育教學質量、廉政建設、學校穩定和學生安全保障等實績。
(二)教師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教書育人,履行《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定職責和學校規定的崗位職責,完成工作任務的實績,包括師德、教育教學和從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實績。
1、師德主要考核教職工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人師表、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的情況。
2、教育教學主要考核教師從事德育、教學、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情況。德育工作要結合所教學空關點,考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德育的情況;教學工作重點考核教學工作量、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效果,以及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和參與教學管理的情況;對教學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規定的教學目標、學生達到基本教育質量要求為依據,不把考試分數作為唯一考核指標;教育教學研究工作重點考核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研究活動及取得成果的情況;教師專業發展重點考核教師參與繼續教育,拓展專業知識,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等情況。
3、班主任工作的考核,重點考核其對學生的教育引導、班級管理、組織班集體和團隊活動、關注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情況。
(三)學校對其他工作人員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是:貫徹執行《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履行學校規定的崗位職責和完成工作任務的實績等。重點考核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業務技術水平、管理能力、群眾滿意度和勞動紀律等。
在考核過程中,各校要明確規定,教職工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影響教育教學任務的完成,不得違背組織程序表達訴求、干擾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損害學生利益,并將此作為教職工績效考核合格必備基本要求。
六、考核程序及結果運用
(一)考核程序
1、制定實施方案
中心校根據考核內容,結合本校實際,在充分發揚企業管理、廣泛征求教職工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科學合理的績效工資量化考核指標體系,根據教職工不同崗位特點分類進行考核。考核時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結合,主觀性評價和客觀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相結合等方法,以量化積分的方式分類分項考核,最后按考核結果兌現績效工資。
績效工資量化考核指標體系,經教代會或教職工大會表決通過,報上級有關部門審批、備案后實施。
2、考核
(1)被考核人進行自評,同時形成書面工作總結;
(2)學校組織企業管理評議;
(3)學校考核領導小組進行考核;
(4)在校內公示考核結果(公示期不少于三個工作日);
(5)復核;
(6)由學校將績效考核結果報中心校匯總后,上報仁懷市教育局審批后執行。
(二)結果運用
1、考核結果作為績效工資的主要依據。
2、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崗位聘用、職務晉升、評優評先和表彰獎勵的主要依據。
七、績效工資的發放形式
(一)績效工資以銀行卡的形式發放。基礎性績效工資根據規定程序按月直接劃進個人帳戶;獎勵性績效工資按學期考核兌現,每年8月考核1至8月績效工資、12月考核兌現9月至12月(2009年含2010年1月)的績效工資。由學校將考核結果和兌現結果報中心校匯總后,上報市教育局審查后轉財政局兌現。
(二)2009年1至8月份的獎勵性績效工資,農村教師津貼、班主任津貼和學校統籌部分,以村完小為單位考核上報中心校審批后,匯總上報市教育局審批后轉財政局兌現;學校基層領導津貼由中心校考核匯總后,報市教育局轉財政局兌現。
八、幾類人員待遇問題
(一)病事假、法定假等人員的待遇問題
1、在職人員在法定休假期間、工傷治療期間,基礎性績效工資全額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按所在學校的績效工資考核最低等次的標準發放。
2、在職人員連續病假兩個月以內的,基礎性績效工資全額發放,連續病假超過兩個月的,從第三個月起基礎性績效工資按80%發放,連續病假超過6個月的,從第七個月起基礎性績效工資按50%發放。病假期間不享受獎勵性績效工資。
3、在職人員連續事假一個月以內的,基礎性績效工資全額發放,連續事假超過一個月的,從第二個月起基礎性績效工資按50%發放,連續事假超過六個月的,從第七個月起,停發基礎性績效工資。事假期間不享受獎勵性績效工資。
4、在職人員曠工期間不享受獎勵性績效工資。
(二)離職進修、借用人員的待遇問題
1、離職進修人員的基礎性績效工資按照相關政策執行,不享受獎勵性績效工資。
2、經教育局批準借用到本市公辦教育機構人員,由用人單位按借出學校量化考核方案進行考核,并向借出學校提供考核材料。考核合格以上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按借出學校統籌部分獎勵性績效工資的平均水平在借出學校發放;考核不合格的,不享受獎勵性績效工資。其農村教師津貼,按用人單位的相關政策執行。
3、經組織部、人事部門批準借用到教育系統外的人員,基礎性績效工資全額發放,不享受獎勵性績效工資。
(三)下列有關人員的待遇問題
1、崗位等級(職務)變動人員,從崗位等級(職務)變動的次月起按所聘崗位等級(職務)的崗位津貼標準執行;未明確崗位等級(職務)人員,崗位津貼按在職人員最低標準執行。獎勵性績效工資按學校的績效工資量化考核執行。
2、新聘用人員在見習期間,崗位津貼按在職人員最低標準執行,獎勵性績效工資按學校的績效工資量化考核執行。
3、受勞動教養、強制收容、強制戒毒、治安拘留及刑事處罰的,處罰期間在職人員停發績效工資、離退休人員停發離退休生活補貼。正在接受立案或停職審查的人員,停發獎勵性績效工資,基礎性績效工資按原享受標準繼續發放,待審查結果結束作出結論后,再按有關規定辦理。
九、關于周工作量定額
教職工工作量參照黔機編〔1993〕119號、《仁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轉發市編辦市教育局市財政局仁懷市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實施意見的通知》(仁府辦發〔2003〕124號)和《仁懷市教育局關于對中小學機構設置領導兼課的通知》(仁教字〔2001〕172號)文件,結合學校實際制定。
十、組織領導
各校要成立實施績效工資考核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校教職工績效工資考核的組織、協調和管理。領導小組下設實施績效工資工作辦公試冬具體實施績效工資考核工作。
考核小組由校長牽頭負責,其成員可由學校行政會議提名或企業管理推選,經教職工大會通過的方式產生,要求教職工代表不少于三分之一,各類人員均須有代表。
十一、紀律要求
(一)實施考核的全過程要公開、公平、公正,要規范考核程序。考核量化分數及績效工資分配結果,要在本校進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3個工作日。對考核結果有異議的要及時復核,并認真做好申訴的回復工作。
(二)各學校考核小組成員在績效考核過程中必須實事求是。對不按規定程序考核的,責令按照規定程序重新進行。在績效考核分配中有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堅決予以糾正并嚴肅處理。
(三)實施績效工資后,嚴禁各學校利用收費收進和公用經費自行發放任何形式的津補貼、獎金或物品,不得違反規定程序和辦法進行分配,不得將學校其他經費作為教職工績效工資發放,也不得將教職工績效工資挪作他用。
十二、本實施意見由仁懷市喜頭小學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解釋,如出現人事爭議且屬于人事爭議范疇的,報仁懷市人事爭議仲裁小組仲裁。
附件:企業物資采購管理制度大全(最新精編)(27個doc3個ppt)《喜頭小學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細則》
喜頭小學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細則
一、校級和基層領導考核細則
考核范圍:《仁懷市喜頭小學義務教育績效工資考核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所定發放范圍內,有正式任命文件為依據的人員。
考核方式:由中心校按每學年度一次,依據《仁懷市喜頭小學基層領導獎勵性績效考核量化評分表》(詳見附表1)組織考核,分等級單獨分配兌現。其中領導考評與所屬學校教師評議(中心校領導由鎮屬各校基層領導評議)各占50%權重。
兌現辦法:根據考核量化得分,60分以上為合格,全額享受津貼;60分以下為不合格,不享受津貼。
考核范圍:未兼任學校其它管理工作的學科教學專任教師。
考核方式:教師教育教學成果獎勵津貼、課時津貼、超課時津貼各學校自行按實計算兌現,教師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津貼由各學校依據《仁懷市喜頭小學教師獎勵性績效考核量化評分表》(詳見附表2)分學期量化考核兌現。
兌現辦法:個人應得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性績效津貼=個人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性績效考核得分÷全校正式專任教師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性績效總分×學校專任教師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額
考核范圍:各學校除專任教師以外的其他兼職人員,含學校行政領導和少先隊、后勤、“遠教”、“兩室”等部門負責人員。
考核方式:該部分人員的教育教學成果獎勵津貼、課時津貼、超課時津貼各學校自行按實計算兌現,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津貼單獨測算分配,各學校分學期依據《仁懷市喜頭小學管理及工勤人員獎勵性績效考核量化評分表》(詳見附表3),由學校校長測評、中層領導考評、全體教師評議對應3:3:4的權重量化考核,綜合計算后兌現。
兌現辦法:個人應得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性績效津貼=個人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性績效考核得分÷全校管理人員和工勤人員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性績效總分×學校管理人員和工勤人員履職考核合格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額
四、骨干教師考核考核細則
考核方式:該部分人員在同等享受教育教學成果獎勵津貼、課時津貼、超課時津貼、履職考核合格等獎勵津貼的同時,由中心校依據《仁懷市喜頭小學骨干教師獎勵性績效考核量化評分表》(詳見附表4)分學期組織量化考核兌現。
兌現辦法:個人學期應得獎勵性骨干教師績效津貼=個人發放標準總額×個人量化考核百分比×5個月
考核范圍:各學校任班主任工作的正式教師。
考核方式:由各學校根據《方案》規定,依據《仁懷市喜頭小學班主任獎勵性績效考核量化評分表》(詳見附表5)分學期組織量化考核,單獨分配兌現。
兌現辦法:個人應得獎勵性班主任績效津貼=個人班主任績效考核得分÷全校班主任績效總分×全校班主任保底津貼總額+個人人頭津貼
六、教育教學成果獎勵性津貼發放標準
具體項目及標準(學期內同一類別獲獎的就高享受一項):
鎮級三等獎
縣級三等獎 100
地級三等獎 200
省級三等獎 300
國家級三等獎 500
(二)課題獲獎(以獲獎證書或表彰文件為準)
鎮級50元;縣級 80 元;地級 100 元,省級及以上150 元。
(三)輔導學生獲獎(以獲獎證書或表彰文件為準)
鎮級三等獎
縣級三等獎 100
地級三等獎 150
(四)個人參加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類活動獲獎(演講、朗誦等)(以獲獎證書或表彰文件為準)
鎮級三等獎
縣級三等獎 100
地級三等獎 200 元,
(五)教育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等發表、獲獎
教育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發表(必須是達到相關標準的正規教育刊物;以用稿通知或載文書刊為準): 地級60元;省級80 元;國家級 100元。
教育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等獲獎(以獲獎證書或表彰文件為準):
鎮級三等獎
縣級三等獎 80
地級三等獎 150 元,
(六)獲喜頭小學、仁懷市教育局教育教學成果獎勵的(以獲獎證書或表彰文件為準):
鎮級三等獎
縣級三等獎 100
若出現以上未列項目的獲獎,由喜頭小學績效工資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決定。
二0一0年一月十五日
主題詞:
仁懷市喜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