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萬物:無名,天地之始。無名的道,產生了天地。有名,萬物之母。有了固定名稱的天和地之后,再產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德延續:萬物都是知其雄,守其雌,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傳宗接代,反復不絕。萬物都不純,知其白,守其黑,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市場繁榮,富乃樸,知其榮,守其辱,常德乃足,復歸于樸。
道德不可分: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修玄德之法: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一課 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一、 道是什么樣子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兩句就把道講活了,道大無邊無際,浩瀚無比。道,可以叫道,一旦發生了變化就可以不叫道了。名,可名,可以叫道這個名,一旦發生了變化就可不叫這個名了。第六十三課,混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老子講: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我把它的名字叫做道。強為之名曰大,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大。大曰逝,大又可以叫逝,逝曰遠,也可以說是很遠,遠曰反。從無窮遠又返回原地。這就說明了,道不但大而且作旋轉運動,并不斷變化,名字也在不斷的改變,既可以叫這個名,又可以叫那個名,實際就是沒有名,所以無名就是道,道也叫無名。
二、 無名與有名的關系。
無名,天地之始。無名的道產生了天、地。在一個恒星系的范圍里,它的空間就叫天,在這空間里產生若干個行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這就是無名的道(宇宙)產生出來的天和地。
有名,萬物之母。有了固定名稱的天和地之后,再產生萬物。第六十四課,反者。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下萬事萬物都產生於有形,即產生出來就有一定的形狀、大小、重量,這種有形的東西,都是由無形的道產生的。第六十二課,生一。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萬物都是由陰陽互相結合而定型,氣沖陰陽、冷熱脹縮變活潑,伸縮自然成動作,動作協調生命活。
三、 修道修德無欲好結果。
常無欲,以觀其妙。修道修德要無私無欲,才能守靜,這樣方能觀察道的奧妙。第十一課,天道。不出戶以知天下,不窺牖以見天道。不出門就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不需要通過窗戶就可看見大道。
常有欲,以觀其徼。修道有私心、欲望,便不能守靜,要嗎什么也看不到,即使觀察到的也是有限的。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此兩者同是為了修道修德,一個沒有私心欲望,一個有私心欲望,其結果各不相同。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欲和無欲的兩者都在叫玄,但玄的內容大不相同,有欲的在表面玄、門外玄;無欲的在道里玄、門內玄。玄是一種前進的形式,成為螺旋式的上升;各種行業,即七十二行,行行都有門。這個門,就是進入大道之門。所以玄!玄!玄!就能玄入道門。奧妙之門多得很,只要苦練就能進。
第六十八課,有始。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天下有個開始,這個開始就是道,道就是天下之母。既得其母,既然有了母親是道,以知其子。就可以知道它的兒子就是萬物。既知其子,既然知道了兒子是誰,復守其母,再返回去守住母親,守母就是修道修德,清靜無為的背誦《道德經》,沒身不殆。終生不停。萬物都要守母,人為萬物之靈,他就作為萬物修道修德的代表。
第六十一課 常 德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無割。
一、 萬物有德自生自滅,為天下之自然。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各物種都是這樣,知道公的,守住母的,這是互相尊重之德,為天下之自然。第五十三課,大國。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天下的雄性,與天下的雌性相交配,牝經常以靜勝牡,以清靜作為低下。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公的守住母的,這種雌雄配偶互相尊重之德,也是很自然的現象,常德不離,人也是一種常見的男女之德,男女在一起是不可分開的德,復歸于嬰兒。歸根到底是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只有這樣各物種才能不斷地延續下去,老的死亡,新生的接替,自己生長,自己消滅,反復不絕。
二、 萬物不純難離之德,白中有黑。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道白色的物質,其中包含著黑色的雜質,這是天下物質結構的一種模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天下物質不絕對純,常德不忒,這種德的模式,這是一種不散的德,也就是一種分不開的德,任何物質都不可能絕對的純,哪怕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也包含了百分之零點零零一的雜質,復歸于無極。但它不影響大局,最終融為一色。如金子里包含有黑色的雜質,但它仍為金黃色。
三、 市場繁榮谷之德,谷受辱。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知道市場的繁榮,是因為五谷豐收了,都拿到市場上去交易,守其恥辱而繁榮起來的,尤其是稻谷的皮,扒了一層又一層,受辱最深的就是天下的稻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天下的稻谷豐收了,它積德養活了我們,人民有了吃的,生活就富裕了,這是一種富足的德,但絕不能鋪張浪費,最后歸根於樸實,還是要過儉樸的生活。
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無割。人民生活都很樸實,這種純樸之氣散開,圣人用之,圣人吸收了,則為官長,就有了精神,故大制無割。所以再大的制度都無法割開,修道修德必須儉樸,這兩者絕不能分割。
第七十二課 生 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此文作者:孫享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