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鄉(xiāng)小學教師培訓材料
向國寶
摘自:《來鳳教育信息網(wǎng)》
一、確定本次培訓內(nèi)容的緣起
1、校本教研的價值:
(1)、具有將素質(zhì)教育理念、新課改理念轉(zhuǎn)化為學校教育者教育教學行為的作用。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沒有學生也就沒有了學校。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但是教育理論家不可能提出一條適合所有一線教師的具體實施方法,或者說不可能提出適合于你所在的那個學校、班級、學生的具體教育方法,這就必須由廣大一線教師來研究落實,必須由一線教師結(jié)合本地區(qū)、本學校、本班級、本學科的具體情況,通過校本教研的形式和方法來確定適用于自己學校、班級的教育方法。
(2)、改善學校教育教學環(huán)境,推進校本管理,形成辦學特色。
(3)、培養(yǎng)培訓教師,提高教師的業(yè)務素質(zhì)。
(4)、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2、我鄉(xiāng)教師隊伍的業(yè)務水平方面的現(xiàn)狀。
3、教育教學工作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不知何為校本教研,不知如何確定教研課題,不知如何寫課題研究方案,已寫的方案五花八門,不知課題研究方案的最終結(jié)果怎么樣,教師工作手冊上相關內(nèi)容的空白較多)
二、校本教研的內(nèi)涵(了解)
以解決學校在新課程改革中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學校教育者為研究主題,以促進學生健康、主動、充分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成長為主要目的的一種研究活動。
三、校本教研的過程
1、起點為自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如有學生在作文時寫到:老師我想對你說,一個差等生需要的不只是老師簡單地在本子上寫“閱”、“查”之類的東西,而真正需要的是你的幫助和鼓勵,你每天得批改一大堆的作業(yè),的確十分辛苦,我們的作業(yè)或考卷有時竟出現(xiàn)對的打錯,錯的打?qū)Φ默F(xiàn)象,可我們看到你認為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的作業(yè)時,卻發(fā)現(xiàn)他們哪怕有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錯誤你也詳細地指出并改過來,上課提問時我們只得耐心地默默地靜坐著,聽著你提那幾個叫膩的名字,在你眼里,也該有我們對啊!
課題的成因:在農(nóng)村,大約有板有30%左右的學生由于某種原因,到了高年級,幾乎沒有了學習能力,成了“差生”,這些差生自己也承認自己差,也認為受到了老師的歧視,由于他們的學習能力、習慣、接受能力好壞程度不同,作為教師在對待他們的教育方式、方法上,是否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他們需要公平的眼神,他們渴望平等,拒絕歧視。有時老師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言語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
形成課題:教師如何實實在在地對待差生?如何幫助差生重新建立自信心?
可見,校本教研課題的提出是基于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圍繞這些問題而展開的。
2、確定研究的課題
校本教研課題有大課題小課題之分,如《怎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這就是一個較大的課題,因為習慣有多方面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等。學習習慣又有勾、畫、圈、點的讀書習慣,正確的書寫姿勢,認真聽別人說的習慣。衛(wèi)生習慣又有不亂丟亂扔的習慣等。我們提倡從小處著眼來確定課題,研究課題。小課題研究作為一種課題研究,具有教科研課題研究的一般特征,它所研究的是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真問題,其研究的過程包括選題、搜集相關材料、制定實施方案、開展研究、進行總結(jié)等。
選擇小課題研究的方式有:
(1)、從教師自身教育教學的困境中尋找問題。
(2)、從具體的教學情景中捕捉問題。
(3)、在與其他教師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問題。
(4)、從學生的課后生活中尋覓問題。
(5)、從當前最需要解決并可以操作的角度確定課題。
小課題舉偶:
語文:(1)、一年級:《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生字教學的有效方法》。
(2)、二年級:《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
(3)、三年級:《怎樣加強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如何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
(4)、四年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實踐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5)、五年級:《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朗讀與表達能力》
(6)、六年級:《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如何把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jié)合》,《指導學生討論交流的藝術(shù)》,《口語交際課怎么上》。
數(shù)學:(1)、一年級:《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興趣》,《小學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
(2)、二年級:《充分利用情景圖培養(yǎng)學生說理解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
(3)、三年級:《如何上好新教材下的數(shù)學活動課》
(4)、四年級:《新課程下數(shù)學開放式評價的實踐與研究》,《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
(5)、五年級:《計算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如何指導學生正確地分析數(shù)量關系》。
(6)、六年級:《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德育:(1)、《學生不文明行為習慣的矯正》
(2)、〈良好班風形成的一般條件和方法〉。
美術(shù):《美術(shù)課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看、想、講、試的習慣》
3、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
研究方案的寫法形式多樣,以教師工作手冊上的“校本教學研究課題研究方案”為例。
(1)、問題:學生的閱讀能力差,寫作差,可能與學生的課外閱讀有關,要提高這方面的能力,需要加強課外閱讀,由此確定研究課題:“如何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2)、課題成因及課題簡介: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比較差,課外能自覺閱讀的學生較少。課外閱讀量少,閱讀的范圍窄,比較喜歡閱讀通俗讀物如卡通漫畫,不會選擇課外閱讀的材料。課外閱讀的效果差,看過之后,文本中的好詞、好句、好段不能背,書中的主要內(nèi)容說不出。閱讀的時間短,隨意性強。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必須經(jīng)過反復的歷練。必須在語文課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可見,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必須將閱讀引向課外,課外閱讀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補充和延續(xù),不僅不要,而且有深遠的意義。
本課題主要通過調(diào)查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分析原因,通過課外閱讀指導課培養(yǎng)興趣及習慣,課外督促學生多讀,長期堅持,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本課題的主要內(nèi)容是:調(diào)查了解我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研究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針對問題及原因,研究如何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課外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
(4)、研究方法:通過訪談、問卷進行調(diào)查,查閱資料分析原因,設計課外閱讀指導課進行研究,學習有關理論后總結(jié)升華。
(5)、預設步驟:訪談家長----觀察學生--------問卷調(diào)查--------查閱資料,分析原因----設計研究課(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反思----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比較反思----總結(jié))----理論學習----學生行為改進。
(6)、研究措施:采取自主研究,同伴互助的辦法進行。將調(diào)查了解的情況及初步分析的原因與同行交流。然后精心設計“課外閱讀指導課”請同行聽課指導,根據(jù)同行的建議,再次改進教學設計,然后再上課研討。在學生課外閱讀行為改進上,設計學生課外閱讀記錄卡,建立讀書報告制度,定期檢查學生讀書筆記等方式進行。在鼓勵學生多讀書上,建立激勵措施。
課外閱讀記錄卡
學生姓名班級閱讀時間
記錄時間讀物名稱字數(shù)
讀物類別
1、童話寓言2、世界名著3、歷史地理
4、科幻小說5、卡通故事6、自然科學
7、學習輔導材料8、其他
(7)、預期成果:形成教學案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增加,閱讀興趣增強,閱讀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