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華國學300句(中)
中華國學300句(中)

101、孟子曰:“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 (《孟子·離婁下》)

【譯文】孟子說:“似是而非的禮,似是而非的義,一個有德行的人是不會去做的。”

102、孟子曰:“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孟子·離婁下》)

【譯文】孟子說:“一個人的聲望超過他的實際,君子以此為恥。”

103、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孟子·離婁下》)

【譯文】孟子說:“禹不喜歡美酒,卻喜歡有價值的話。湯堅持中正之道,舉賢人卻不拘泥于一定的

常規。”

104、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孟子·離婁下》)

【譯文】孟子說:“如果西施身上沾上了骨亢 骨葬

,當別人走過她身旁的時候,也會捂著鼻子。縱然是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齋戒沐浴了,也就可以祭

祀上帝。”

105、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之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

【譯文】孟子說:“愛別人的人,別人也常愛他;恭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常恭敬他。”

106、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孟子·萬章上》)

【譯文】孟子說:“孝子孝的極點,沒有超過尊敬他的父母的;尊敬父母的極點,沒有超過拿天下來

奉養父母的。”

107、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譯文】孟子說:“生命是我喜歡的,義也是我喜歡的。如果兩者不能都要的話,我可以犧牲生命而

選取義。”

108、(孟子)曰:“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譯文】(孟子)說:“心這個器官的職能在于思考,能思考便能得到事物的真諦,不思考便得不到

。”

109、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學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



(《孟子·告子上》)

【譯文】孟子說:“有一個叫羿的人,教人射箭時,一

定拉滿弓;學習的人一定要努力拉滿弓。有名的木工教導人時,一定要依照規矩,學習的人也一定要

依照規矩。”

110、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

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譯文】孟子說:“上天將要把重大的任務降到某人身上,一定先要苦惱他的心志,勞動他的筋骨,

饑餓他的腸胃,窮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為總是不能稱心如愿。這樣,便可以震動他的心意,堅韌

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

111、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做一項事情,你要探求,便能得到;放棄,便會失掉。這是有益于收獲的探求,

因為所探求的對象是在我本身之內(即強調發揮善性,注重修養)。”

112、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一切我都具備了。我反躬自問,自己是忠誠踏實的,這就是最大的快樂。不懈地

用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達到仁德的道路沒有比這更直接的了。”

113、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一個人不能沒有羞恥之心。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是最無恥的。”

114、(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

下。”

(《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古代的人,得意時,恩澤加于百姓;不得意時,修養個人品德,以此向世人

表現。窮困時自己修養成高貴品質,得意時便把一些善事給予天下之人。”

115、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

。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仁德的言語趕不上仁德的音樂入人心之深,良好的政治趕不上良好的教育獲得民

心。良好的政治,百姓怕它;良好的教育,百姓愛它。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財富,良好的教育得到百

姓的心。”

116、孟子曰:“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不干我所不干的事,不要我所不要之物。這樣就行了。”

117、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天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君子有三種樂趣,……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于天

,低頭無愧于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

118、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孔子登上了東山,便覺得魯國小了;上了泰山,便覺得天下也不大了。”

119、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君子親愛親人,因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因而愛惜萬物。”

120、孟子曰:“不信仁賢,則國空虛;無禮義,則上下亂;無政事,則財用不足。”

(《孟子·盡心下》)

【譯文】孟子說:“不信任仁德賢能的人,那國家就會空虛;沒有禮義,上下的關系就會混亂;沒有

好的政治,國家的用度就會不夠。”

121、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譯文】孟子說:“百姓最為重要,土谷之神(國家)為次,君主最輕。”

12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衛風·淇奧》)

【譯文】有一位文雅的君子,修養自己的道德,好像做一件精美的骨器、精良的玉器一樣(認真地加

工、制作方能成功)。

123、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詩·小雅·棠棣》)

【譯文】妻子兒女感情深厚,好比是鼓瑟和彈琴。一家兄弟團結和睦,融洽無間快樂無比。

124、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女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詩·小雅·伐木》)

【譯文】鳥兒嚶嚶在叫,想找到同類相和??茨侵恍▲B都尋找自己的朋友,一個人為什么不能找到知

心的朋友呢?

12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小雅·鶴鳴》)

【譯文】別的山上的石頭(有它的特殊之處),可當礪石雕琢我們這里的美玉。

126、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詩·小雅·蓼莪》)

【譯文】父親啊,生了我。母親啊,養育我,撫摸我,愛護我,喂大我,教育我,照顧我,關懷我,

出入抱著我。我要報答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德比天還大。

127、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尚書·大禹謨》)

【譯文】任用賢人不要對他存二心,去除邪惡果斷不猶豫。

128、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尚書·大禹謨》)

【譯文】不加考據、捕風捉影的話不要隨便聽,沒有經過廣泛咨詢的計謀不要隨便用。

129、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尚書·大禹謨》)

【譯文】如果賢能的君子不當政,無德的小人卻在位掌權,對百姓的事不問不管,保不住百姓,上天

必然會降下大禍。

130、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譯文】自滿的人必然受到損害,謙遜的人必然得到益處。

131、安民則惠,黎明懷之。 (《尚書·皋陶謨》)

【譯文】讓百姓安定即是仁愛,百姓自然會懷念你。

132、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尚書·五子之歌》)

【譯文】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國家便能安寧了。

133、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尚書·太甲中》)

【譯文】老天爺(自然規律)造成災害,還可以避開;如果自己造成災害,那就不能逃避了。

134、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 (《尚書·咸有一德》)

【譯文】任用官吏時一定找賢才,自己左右的輔佐大臣更須才德兼備者。

135、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尚書·說命中》)

【譯文】任命官員不要從私心、喜愛出發,而是憑其能力來考慮;封爵時不要封無德的人,而應封賢

能的人。

136、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尚書·泰誓下》)

【譯文】樹立有道德的榜樣,要使德得以發展;除去罪惡的人和事,要從根本上做起。

137、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兇于而國。 (《尚書·洪范》)

【譯文】大臣如果作福、作威,享用美食,這樣就危害了你的家,也使你的國家遭受禍害。

138、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尚書·旅獒》)

【譯文】沉迷于歌舞、美姬,就會喪失道德;沉迷于玩好之物,也會喪失意志。

139、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尚書·酒誥》)

【譯文】人不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應該以民間的反映當作鏡子照照自己的作為。

140、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尚書·周官》)

【譯文】以天下之公理滅一己之私欲,百姓莫不敬信懷服。

141、功崇惟志,業廣推勤。(《尚書·周官》)

【譯文】(一個人)功勞崇高,主要體現在他的志向上;(一個人)業績廣大,全賴他勤奮努力。

142、有容,德乃大。 (《尚書·君陳》)

【譯文】(一事當前)只有可以容人,才體現他崇高的道德。

143、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禮記·曲禮上》)

【譯文】驕傲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自滿,高興不可過火。

144、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 (《禮記·曲禮上》)

【譯文】見到財物,不要貪求多得;遇到危難,不要輕易逃避。

145、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譯文】禮所崇尚的是有施有報。只講施而不講報,這不合乎禮的要求;相反,只講報而不講施,也

不合乎禮的要求。

146、曾子曰:“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禮記·檀弓上》)

【譯文】曾子說:“君子愛人依照德的標準,小人愛人則對人姑息縱容。”

14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禮記·檀弓上》)

【譯文】(一個人)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別人。(這是成子高說的話,接著

他還說,我死后,找一塊不能耕種的土地葬了我。)

14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禮記·檀弓下》)

【譯文】孔夫子說:“繁重的賦稅和徭役比老虎還厲害啊!”

149、茍無禮義、忠信、誠愨之心以蒞之,雖固結之,民其不解乎? (《禮記·檀弓下》)

【譯文】如果不用禮義、忠信及誠懇之心對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強結合,難道他們就不會離散了嗎?

15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禮運》)

【譯文】孔子說:“我的大道(理想社會)如果推行的話,天下是大家的,選拔賢能的人當政(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

1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文】一塊玉如果不加雕琢的話,不會成為一件好器物;人如果不學習,不會通曉一些道理。

152、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禮記·學記》)

【譯文】雖然有好的熟魚肉,但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雖然有極高明的道理,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

正確。

153、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學記》)

【譯文】一個人單獨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就會學識短淺,見聞不廣。

154、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 (《禮記·學記》)

【譯文】一個君子如果知道教化人因何而起,又知道教化人因何而廢的話(即知道教育的目的以后)

,然后就可以做人的老師了。

155、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禮記·樂記》)

【譯文】重大的音樂活動,必定是(講規格而不講排場)的簡易活動;重大的禮儀,必定是(講規格

而不講俗套)的簡樸活動。

156、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禮記·樂記》)

【譯文】音樂推行以后,人間的倫理便清楚了。(人們聽到肅穆、高雅的音樂后)耳聰目明,心情和

平,便可以達到移風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

157、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禮記·祭義》)

【譯文】惡意的語言不從口中說出來,別人對你忿恨的話就不會返回到你身上了。

158、子曰:“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禮記·坊記》)

【譯文】孔子說:“一個君子往往不先說話(而是先干實事),而小人卻先說些大話(不一定干出實

事來)。”

159、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 (《禮記·坊記》)

【譯文】孔子說:“發現善事稱別人,出現過失自己承擔。這樣,百姓對你的怨恨便消失了。”

160、子曰:“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把人家的惡言隱藏起來(不要過分宣揚),對人家的善言大力提倡。抓住兩頭(

進行分析,找出最佳方案)用不偏不倚的辦法對待百姓。”

161、子曰:“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忠(盡己之心)和恕(推己及人)的品德離中庸之道不遠,用到自己身上也不愿

意的事,就不應該加到別人身上。”

162、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

(《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身居高位的人,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面的人,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

行為,規規矩矩做事,不求別人,這樣別人便無怨恨之心了。(一個人應該)上不怨恨天,下不歸咎

人。”

163、子曰:“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求取君子之道的辦法,好比走遠路那樣,必須從近處開始;好比登高山那樣,必

須從低處開始。”

164、子曰:“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治理國家大事,首先要得到人才,選拔人才取決于他自身的品德修養,品德修養

取決于(這個人)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決于(他有沒有)仁心。”

165、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

(《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喜歡學習的品格接近于智慧,努力行善的品格接近于仁愛,知道羞恥的品格接近

于勇敢。一個人懂得這三點,也就懂得如何修養自己的品德了……”

166、子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世間事物很多)要從多方面學習研究;學習研究遇到疑難,要認真仔細地請教

別人;請教之后,自己還要作一番思考;思考之后,還要判斷出是非得失;事事明確后,就切切實實

地去做。”

167、子曰:“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真誠是天理賦予的)所以由內心真誠而達到明曉事理,這叫做先天的本性;由

明曉事理而達到內心真誠,這叫做后天的教化。做到內心真誠,一定會使人明曉事理;明曉事理,也

一定會使人內心真誠。”

168、子曰:“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誠心用形象表現出來,形象表現出來便很顯著,顯著的表現便很明晰,明晰的表

現便見諸行動,見諸行動后不斷地變,變了以后便能達到高的境界(出神入化)。只有天下最大的誠

心能達到這種出神入化的高境界。”

169、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君子尊崇天賦予的道德本性,又通過求教和學習,使自己的道德既進入寬廣博大

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細妙之處;既有極端高明的修養,又能遵循不偏不

倚的中庸之道。”

170、子曰:“居上不驕,為下不倍。” (《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身居高位的人不驕傲跋扈,下面的人便不會背離他。”

171、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譯文】世間的萬物一起生長而不相互傷害,各種規律共同存在而不矛盾。小的道德很多,都在分別

推行著,大的道德卻在一直支配著人們,從這里就可表現出天地之大(無所不容)了。

172、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禮記·中庸》)

【譯文】一個君子的主張和作為,看來平淡但不令人厭煩,雖然簡約但卻文雅,溫和中顯出道理來。

能知道由遠及近的道理,風向來自何處,從一點小事上能看到大事。這就可以說進入道德之門了。

173、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記·表記》)

【譯文】孔子說:“君子對人的舉動沒有不得體的地方,對人的表情沒有不合適的地方,對人的言語

也沒有失禮的地方。”

174、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禮記·表記》)

【譯文】孔子說:“施行仁的人是天下人的表率,講求義的人為天下定下規制。”

175、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禮記·緇衣》)

【譯文】孔子說:“君主因為有民眾而存在,(如果不行正的話)也因為人民的叛離而滅亡。”

176、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禮記·緇衣》)

【譯文】孔子說:“說話實實在在,行為循規蹈矩,所以活著的時候志向堅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會

影響他的好名聲。”

177、(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禮記·儒行》)

【譯文】(孔子說:)“說話必須首先體現信,行為一定要持中端正。”

178、(子曰:)“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禮記·儒行》)

【譯文】(孔子說:)“不以金玉為寶物,而是以忠信為寶物。”

179、(子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身體可能出現危險,但他的意志卻不可改變。”

180、(子曰:)“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禮記·儒行》)

【譯文】(孔子說:)“推舉人才時對內不避自己的親屬,對外不避曾經怨恨過自己的人。”

18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禮記·大學》)

【譯文】大學的原理,在于使人發揚光明的德性,在于親近百姓,在于使人達到完善的境界。

182、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禮記·大學》)

【譯文】事物有根本有枝葉,辦事有開始有結束。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這就能接近道(自然規律)

了。

18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

,國治而后天下平。

(《禮記·大學》)

【譯文】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

知識后,意志才能真誠;意志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善品性;品性修善后,才

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以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184、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禮記·大學》)

【譯文】財富能裝飾房屋,道德能修養品性。胸襟寬廣,體態自然安詳,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

念真誠。

185、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禮記·大學》)

【譯文】君子尊重賢明的人,親愛他的族人;小人以得到利為快樂,整日為得利奔走。

186、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譯文】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做到每天都新,新了還要再新。

18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禮記·大學》)

【譯文】(一個當政者)應該喜歡民眾所喜歡的,應該憎惡民眾所憎惡的,這就叫做百姓的父母(官

)。

188、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禮記·大學》)

【譯文】道德是根本,財富只是枝節。

189、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禮記·大學》)

【譯文】發財致富有一定的道理。生財的人要多,耗財的人要少,謀財的人要勤奮,用財的人要節儉

。這樣,國家的財富就會經常保持充裕了。

190、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卦》)

【譯文】像天體那樣不斷剛健地運行一樣,君子一直奮發圖強,永不休止。

191、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

圣人乎?

(《周易·乾卦》)

【譯文】知道進卻不知道退,知道存卻不知道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喪失,(一心打如意算盤的人)

能稱得上圣人嗎?(這種人不能稱為圣人)知道前進和后退、生存和滅亡而又不失掉正確原則的人,

能稱得上圣人嗎?(這種人可稱作圣人)

192、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乾卦》)

【譯文】像大地敞開廣闊的胸懷一樣,君子把一切可以接納、包容的東西都吸收進來。

193、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周易·乾卦》)

【譯文】積累善行的人家,一定會有很多善的報應;積累不善(惡行)的人家,一定會有許多惡的報

應。

194、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乾卦》)

【譯文】君子看見好事馬上跟過去學習,發現錯誤急速改正。

195、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系辭下傳》)

【譯文】《易》這門學問,走到盡頭就要變化,變化以后就能通達,通達以后便能(使你的事業)長

久。

196、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周易·系辭下傳》)

【譯文】如果不積累下善事,便不會落下好名聲;如果不積累下惡事,便不致于喪失生命。

197、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周易·系辭下傳》)

【譯文】君子安定的時候不忘記可能出現的危險,生存的時候不忘記可能滅亡,國家大治的時候不忘

記可能出現的禍亂。所以,就能使本人身體安寧,國家也得以保全了。

198、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周易·系辭下傳》)

【譯文】(如果一個人)德行很差但地位很高,智慧很少卻謀慮很大,力量很小卻擔負很重的任務,

那就很少能辦成事情了。

199、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周易·系辭下傳》)

【譯文】君子對上級交往時不獻媚討好,對下級交往時不驕橫誤事。

200、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荀子·勸學》)

【譯文】青色是從藍草中提取出來的,可是它比藍草精美得多;冰是由水結成的,可是它比水寒冷得

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文言名句集錦
儒家箴言三百句附釋文
【智慧】儒家箴言200句(下)
國學經典200句(收藏版)
300句中華國學經典名言(附譯文)101
中國古言哲理經典語錄大全(含注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阳县| 白银市| 绥棱县| 易门县| 河北省| 夏河县| 武汉市| 浑源县| 万州区| 横峰县| 沧源| 宁陵县| 铁力市| 贵定县| 洪泽县| 印江| 微山县| 谢通门县| 井冈山市| 开阳县| 海安县| 邵阳县| 台北县| 乌拉特前旗| 昌图县| 岐山县| 伽师县| 靖宇县| 烟台市| 镇远县| 金堂县| 营山县| 札达县| 霍城县| 府谷县| 临城县| 哈尔滨市| 浠水县| 彭州市| 祁东县|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