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努力創新教育方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拓寬美術教育渠道,豐富學生的學習思路,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求知欲,用不同的方法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學習美術重要性和獨特性,在不斷地美術創意中享受快樂、感受成功、提高自信心。讓每一個孩子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過,就會有收獲、就會有驚喜。
關鍵詞: 美術教學 想象力獨立 創造思維剪紙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在事物的發展的過程中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事物本身也會發生不同的變革,只要有變化,這就是進步。兒童美術啟蒙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美術教育是最具有培養人的潛在能力和綜合素質教育。它用抽象的靈感點燃孩子們創造思維和表現欲望。最大的限度地開發了兒童的創造力。也就是說,美術教育對孩子的發散思維、感性思維、形象思維等有著深遠的影響,甚至還會印象到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傳統的美術教學有很多優點,但在教學方法上有很多不足之處,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師一張圖,學生一張紙”,兒童繪畫方式僅限于臨摹方法上,評價兒童繪畫只能用“像”與“不像”來評論,其實,兒童繪畫是兒童的第二語,是兒童的心理寫照,在兒童的腦海里。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魚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蘋果可以是五顏六色的,太陽可以是不同形狀的,這是兒童的本性,也是兒童的心理語言,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觀點強加到孩子身上,那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學美術并不是一定要當畫家才學的,小學的美術啟蒙教育作用遠遠超過了美術本身。有遠見的家長已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他們期待著孩子們在美術上有個“好收成”,并渴望幫助孩子們更好的學習并取得成功。家長在孩子們學畫的過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以我個人的經歷,從小愛上繪畫,并堅持至今,離不開父母不懈地支持和我的堅持。我總的感覺是誰堅持的時間最長,誰就走的更遠。家長如果重視孩子們美術這方面的培養,直接會影響孩子對待美術的興趣,家長因其特殊的身份位置,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遠比美術教師大得多。國內外許多知名的畫家在成名以后,都會讓自己的思維返璞歸真,試圖借助兒童天性涂鴉的那種特點來進行繪畫創作。而今天的小學美術教育就應該借助兒童的這些特點,改變了傳統的臨摹教學,把繪畫過程變成了充滿創造思維的繪畫形式,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任意組織,使每位學生對能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就可以畫出一幅優美的作品來。
傳統繪畫表現出來的只是一張畫,其過程我們稱之為“靜態”繪畫,到底如何開發兒童大腦?并沒有形象的體現出來,只不過是讓孩子機械的模仿一張圖,而現在學習繪畫已不是單純的畫畫,更是通過繪畫這種方式給兒童帶來一種優秀的學習方法,借此來達到兒童大腦的開發,真正做到“一科優秀,多科受益”的效果,如果老師注重讓孩子在通過學習點、線、面,發散思維,通過聯想繪畫組織語言等聽、說、讀、畫的過程讓孩子達到獨立構思,獨立作畫,獨立講解的目的,這就和我們目前校內教育中的看圖作文,看圖說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構思的過程中孩子可以獨立思考,發揮想象力,培養孩子多元智能的提高,讓孩子興趣中繪畫,娛樂中提高成績,拓寬兒童的知識面,拇指教育從智慧入手去解決繪畫問題,從心靈出發去開發兒童智力。
再次,在平時教學中我認為美術課堂也可以借助有趣游戲、故事、手工、動畫片等活動來豐富了課堂教學,激發了孩子的興趣,使孩子愛學。努力使美術教育通過“一畫”、“二講”、“三想”結合在一起的,訓練孩子們的自我表現力,鍛煉孩子們的膽量。通過“畫”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通過“講”可以了解畫的內容,鍛煉學生語言組織的能力;通過“想”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我在平時的美術教育中力求每一節課、每一個孩子的作品都是不同的,畫中所表現的均是孩子自我的一種理解,孩子的成績無需橫向比較,所以只要把孩子的作品收集好加以細心地整理,就能發現孩子每天都在進步。注重學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每次一個教學系列結束時總要以小畫展、小比賽等形式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體驗美術的重要性和美術考試的獨特性,在其中享受快樂、感受成功、提高自信心。讓每一個孩子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過,就會有收獲、就會有驚喜。
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美術教師的輔導下,兒童的藝術潛能才能充分得到發揮。孩子的心理、生理、智力、品德才能夠穩固地健康地全面發展。家長對兒童美術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美術教育作用的了解及認識水平上。有些家長雖不知美術課應該如何上。但他們卻懂得提高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多么重要。知道開發孩子發散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遠比畫的像與不像更重要。我在與家長交流時,咨詢的都是教育新理念和如何輔導孩子的正確的方法。對我的教學提出寶貴的意見與建議,讓我及時的了解到他們對我的期望。
努力調動學生參加學生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孩子們的組織、協調、動手能力及合作精神。通過教師提供一個環境,營造一個氛圍讓我們的孩子在這個一切都是現成品的社會里有機會通過真實的勞動體驗創作的價值和快樂。以學生為中心,是孩子們從小養成獨立自立的性格,我們要允許孩子們做錯事,但要教會孩子們如何去發現錯誤、去改錯,不斷的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允許孩子們有不同觀點、不同意見、不同答案。鼓勵獨立思考批判的思維,讓他們的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就是美術課的風格,同樣的題材不同的學生,做出的作品,就有不同的感覺。
在我的剪紙教學中努力從“玩”中找找到剪紙的切入點,讓學生在玩中吸收新知識。在課堂上講授如何剪一個對稱紋樣時,就讓孩子們通過小組比賽,“看誰剪得又快又好”, “看那一小組最棒” “看誰最出彩”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剪刀在孩子們手中快樂舞動著。完成制作后先進行小組作品展示,認識到,作品中的不足,并評選出本組最優作品進行班級展示。在比賽游戲的玩樂中吸取新的知識。
藝術創造就是表現感受,抒發情感和想象,利用剪紙選材貼近生活這優勢,我把孩子們單幅作品進行二次創作,把他們帶入創作聯想的高一層情境中,與他們一起分享藝術作品帶來的快樂與激情。兒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有豐富無邊的想象,有獨特有趣的表現方法,我不用傳統的剪紙題材限制兒童的表現欲望。而應根據兒童繪畫的特點,在技巧和手法上給予適當的引導。例如,卡通人物造型的動態畫夸張一點更顯有趣;花卉的紋樣有好幾種,比較一下那種造型或技法更漂亮;葉子的造型變形一下,是否更有趣及韻味;紋樣線條與主體不連接,是陰刻還是陽刻更合理,更能體現造型之美。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中讓學生悟出對剪紙構圖設計的基本要求,基本概念的理解與認識。讓學生與教師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一幅幅造型有趣、形象夸張、富有兒童特色的剪紙作品。
只要真正實踐過,才最有發言權。孩子們通過動手實踐鍛煉了創造思維能力,也只有認認真真的完成一件作品后的學生才能在實踐中使主動積極的進行學習和探索,更快的掌握剪紙的剪刻技能。才敢于在展示環節大膽的表現自己。
孩子們初學剪紙時,學生對制作方法還不明確,好剪紙作品也不多。根據這個特點,我就要求學生從最基本單個圖案剪起,如:熱帶魚、水果、小動物等系列。讓學生們自己悟出剪紙的基本剪法。
隨著時間的積累,學生逐漸的適應并掌握了剪紙的基本操作技巧。我就讓學生剪二方連續圖案。例如,剪相連的蜜蜂、相連的女孩讀書、相連的小樹等。如何表現每個個體彼此相連的地方,是一個難點,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單個紋樣與主體相互連接的關系后,就能靈活掌握剪紙的技能。
在掌握剪紙基本制作方法后,就讓學生學習完整的各種主題創作,充分利用色紙的顏色感染力去反映不同題材的環境氣氛。例如:為配合學校慈善教育,引導學生創作的感恩系列作品,反映孩子們熱愛生活,懂得感謝父母,回報社會美好愿望。利用剪紙不同色彩的作品讓孩子們學生在實踐中,體會不同色紙的作品效果,能選擇合適的搭配方式應用于所表現的題材氣氛。
讓孩子們學會欣賞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鑒賞能力,在欣賞過程中知己知彼,學習別人長處而知己之不足,從而提高剪紙水平。例如在剪刻完后,及時的把作品展示出來,師生共同觀賞。讓學生明白圖案的處理方法是否得當,造型是否夸張、剪紙技法是否準確、效果是否強烈、主題是否鮮明。在教師的引導下,各小組長帶領大家展開熱烈的討論,相互交流。在欣賞中吸取別人表現題材的繪畫手法和精湛的剪法,并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達到精益求精。然后選出優秀作品進行展示,激勵學生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做到在欣賞中知不足,在互評比后求進步。
通過玩、畫、剪、賞、評的剪紙教學過程,充分發揮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體會剪紙的快樂!
總的來說,如今我們美術教育是以兒童心理學、潛能科學以及創造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多種繪畫表現形式為施教載體,讓孩子充分利用并鍛煉手、腦、眼、耳、口的協調能力,促進孩子的感覺綜合平衡,開發兒童大腦、啟迪兒童智慧。簡單的說,就是通過激勵教學體系指導下,尊重、挖掘、保護孩子們已有的藝術天賦,通過系統教授美術技巧,重點培養孩子藝術修養,最終建立孩子們美術創作的自信心。我的美術教育方法就是讓兒童用天真可愛的思想去繪畫,以此來鍛煉兒童發散性思維、開發兒童智力的一種啟智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繪畫教育格局,這種改變達到了啟智的目的。他能讓孩子多方位的觀察、了解、想象一種事物,繪畫出一種物體,組織語言講述一件事情。不斷拓寬美術課堂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