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唐模村翰林坊
徽州明清兩代的牌坊多,保護的也比較好。
牌坊是由欞星門衍變而來的。欞星原作靈星,靈星即天田星。
漢高祖規定,祭天天先祭靈星。到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筑郊臺(祭祀天地的建筑)外垣,設置靈星門。后移植于孔廟,用祭天的禮儀來尊重孔子,改靈星為欞星。宋(南宋)元年以后,尤其是明清,這種建筑不僅置于郊壇、孔廟,還建于廟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園林前或街旁、里前、路口。不僅用于祭天、祀孔,還用于褒揚功德,旌表節烈等等。由靈星門變成欞星門,進而演變為牌坊。
牌坊按建造意圖可分為三類,一類為標志坊;二類為功德坊;三類是科舉坊。
清朝對徽商的經濟發展貢獻刮目相看,恩寵有加,使得徽商進入了“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發展軌道。浪跡天涯而發跡的徽商,為了光宗耀祖,他們奏請皇上恩準,榮歸故里,興建牌坊,旌表功名、義壽、貞節……,樹碑立傳,以求流芳百世。
徽州蜀源村孝節坊
休寧古城巖
休寧黃村
黟縣秀里村
黟縣南屏村
黟縣西遞牌樓
黟縣西遞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