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7 05:34:10| 分類:
投資技術 |舉報 |字號
一個職業期貨交易員的心路歷程
(2012-09-21 17:55:45)
轉載▼標簽:
財經跟莊交易系統技術分析恒指雜談分類:
技術分析學習我終于認為,宏觀和微觀確實在投機實踐中是可以達到幾乎完美的融合,而不再是哲學意義和高度上的融合。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也可以說是我的老師),他在交易上的確已經接近了"無招勝有招"的境界,這在我以前是無法想象的。因為我非常看重細節和微觀上的技術套路,也即我們常提到的所謂"交易系統"。通過對他的交易決策的研究,我發現,真正達到將所有技術(傳統分析技術、指標公式、波浪江恩、時間周期、趨勢跟隨)融合為一體是完全可以作到的,只不過需要經歷非常痛苦思考、提煉、再思考、再提煉的循環過程,而我們大多數人,在這種冶煉的過程中,或者由于我們的悟性不夠,或者由于我們的韌性不夠,因此,99%的人是無法在投機市場中實現自己的升華和嬗變的,這個過程,我認為,叫做"煉金術"好象還不夠貼切,我更愿意將她喻為一種"化蝶"的過程,再痛苦艱難,但如果我們堅持將專業投機作為我們的理想和職業,那么我們就必須完成這一可能是非常漫長的轉變。 我的一個領悟是,以后的時間,我將不再滿足于對我的交易系統的一些技術細節的完善和發掘,我必須用更多時間去完成,可能有些人甚至認為是"毫無意義或浪費時間"的思考歷練。這種抽象的思考不再境界式或粗線條式的,這種抽象是必須建立在諸多細枝末節之上的超乎歸納綜合的一種質變式的提升。我不知道,我這樣講,大家能否能引起共鳴。我再次感覺到語言的乏力,但我知道,我必須要影著頭皮,超越存在于語言之中的玄虛,完成自己生命和事業上真正的突破。
我對這種突破的艱難性、復雜性、不確定性已經有了足夠充分和清醒的認識,我也知道,我畢生都無法完成這種突破的可能性也完全存在。但我知道,我心靈所指的那個方向,才是超越投機、超越交易者、甚至超越市場、并幾乎接近生命之道的那個方向,不管能否抵達,至少,我必須調校好自己的方向,對準她,然后邁出我的步伐。
人們常說一句話,在期貨市場中,紀律和心態控制重于一切。然而,我卻要不客氣的指出,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經過市場考驗的交易系統,否則,就有流于空談的危險。
在我自己的實踐中,我在最終設計并完善了自己的交易系統之后,心態自然更加穩定、自信,而你也必然用最嚴格的紀律去遵循你系統指示的信號行事,因為違反他,將把你置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在你和你的交易系統充分磨合而且你確信你的交易系統可以成功、靈敏的應付大多數市場變化的時候,你會發現,通過交易賺錢,其實是一件輕松、快樂、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一切都變得和諧,你終將遠離并告別虧損,這就是我切身的體驗。
其實,我的這些體驗,對于初入投機行業的朋友來說,沒有任何用處,或者說,是一些空話。但是,我對于朋友們的忠告是,一定要建立適合你自己的交易系統,無論你被市場摑的鼻青臉腫,你必須重新站起來,再改善你的系統。不要懼怕復雜和繁瑣,因為,這是你邁向成功、脫離虧損的唯一之途,別無他法。紀律和心態必須建立在科學有效的系統之上,當然,這種系統,他可以是基于技術分析的,也可以是基于基本分析的,或是其他如周易預測技術的。我始終認為,感覺是無法長期可靠的,只有客觀的系統,才能保證你有客觀的心態。
....認識的一位香港的專業恒指期貨做手,他在恒指市場已經生存了近十年。他講到,當年和他一起做恒指的,有的改行了,有的破產了,他所認識的和他一起進入這個市場的并且至今還生存于該市場的,只有他一個。時間的力量超乎我們想象的強大,看對一兩年、盈利一兩年并不足為奇。只有經歷長時間的洗滌、磨礪和淘汰,才可以看出你真正的投機才能。而他的基于自己設計的數學模型在計算機上建立的交易系統,直到今天,他仍然在完善和修正。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專業交易者"身上的"專業性"所在。同他相比,我只不過是個籃球愛好者,而他已經是NBA中馳騁的職業運動員了。我回來坐在車上的時候才想到,時間的積分和微分作用,在我的身上,剛剛顯現。
其實,對于每一個職業交易者而言,心里都明白交易系統的重要性。我最近有一個想法,將自己用了5年多時間建立自己交易系統的體驗,整理成文字,期望能對大家最終構建自己的系統有所啟發。
建立一個真正經歷市場考驗的成熟可用的一致性的系統,我認為,必定會歷經兩個階段。
1。堆積
我說的所謂的堆積,大概等同于"厚積薄發"的"厚積"的過程吧。在這個積累階段,是大量儲備各種知識、技巧、方法的階段,強調的是盡最大可能,廣泛占有,兼收并蓄,甚至要發揚"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神農氏遍嘗百草"的雜家精神,把你能收集到的一切素材,積淀到你的大腦,以備后用。
積累從何而來?當然首先是書籍。你必須要有橫掃一切大小金融書店的氣概,不需要有太強的針對性,但必須有廣泛性,中西并舉,閱讀各類金融、經濟類書籍。有條件的最好請老手開一個書單,這樣閱讀起來更有針對性,效率也更高。這大概就類似于古人所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吧。我的經驗是,以西方經典的技術分析文叢開始下手,先開立一個20本左右的書單,英文水平高的最好直接閱讀原版,用最簡單的串行方式,將其一本本消滅。這整個過程完全沒有任何投機取巧,過程雖然枯燥冗長,卻不可替代、不可跨越。而且,對于好書,要一遍又一遍的讀,直到爛熟于胸為止。
堆積的過程更多使用的智能,是記憶和少量的推理。你首要的是,牢記書里的方法和教條,并不需要你有太多的懷疑主義和主觀能動。因為這兩者是必須在你有一定積累的基礎上才會涉及。你如果可以在國外任何一項標準智商測試中,輕松取得最前面兩個級別的評分的話,我想,這個階段對于你,可能只需要2-3年的時間,間中你還有余暇閱讀些哲學、方法論類似的書籍,起到旁征博引、互相貫通的意義。
在閱讀階段,也不是我妄自菲薄,我認為應盡量少讀國內的讀物,而盡一切可能(如去國外網站訂購等)去不知疲倦的閱讀西方的經典文叢,尤其是技術分析方面的。其實,老手的書房中的書單,對于新手來說,就是最大的財富了,可以少讓你走許多的彎路。我本人就是在幾乎掃遍了國內幾乎所有的跟莊、投機書籍之后,才繞了個大彎,在朋友的指點下,開始閱讀西方的技術分析經典,也讀過少量幾本原版的"圣經"類書籍。
積累的素材除了來自于書籍之外,當然還有網絡。你應該有橫掃國內外大多數最著名的論壇的決心,以謙虛、容納的胸懷去閱讀一切壇子里老手的文章和體會。個人的體會有時候比書籍來的更為直接、更為深刻。我個人來講,在其他論壇結識的一些好手,對我的幫助作用,可以說是極其深遠的。
除了這兩者之外,我認為,你應該把所有(記住,是所有)的時間用于看盤,讀盤,復盤!!!
看盤,其實對于剛開始的時候來說,無非就是個"外行看熱鬧"的罷了,但這個熱鬧,無論如何,你硬著頭皮,也得看下去。
有條件的,看一切你能看到歷史數據的市場行情:外匯、商品、利率、期指、股票等。尤其是指數,觀察、分析、預測各個市場指數現貨和期貨的走勢,至少要占到你所有看盤時間的70%左右。即使在股票市場,我的理念是,指數終于一切,永遠看著指數的臉色行事,絕對不做類似股評的所謂"拋開大盤做個股"的傻事。我不認為,自己總可以驍幸抓到跑贏大盤或獨立于大盤走勢的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