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起源于黃河流域,后來發(fā)展到長江流域等平原地區(qū)。在中國四周有很多少數(shù)民族,尤其是西方和北方的游牧民族對華夏民族影響最大。
有一個來自北方民族曾經(jīng)入主中原,建立了很多朝代和國家,這個民族就是鮮卑族。“鮮卑”一詞,《史記索隱》引張晏云:“鮮卑郭落帶,瑞獸名也,東胡好服之。“郭落”為獸之義,“鮮卑”意為祥瑞或神,合之為瑞獸或神獸。
秦漢時期,中原王朝長期和北方匈奴作戰(zhàn)。東漢時期,匈奴被長期打擊后逐漸衰敗,四周長期受匈奴欺辱的鮮卑、烏孫、漢朝、丁零、烏桓民族逐漸開始崛起。
在漢朝軍隊的進攻下,匈奴終于分裂,一部分投降歸順東漢,一部分西遷。鮮卑首領(lǐng)檀石槐,在東漢時統(tǒng)一鮮卑各部,鮮卑成了北方草原的新主人。
東漢以后三國歸晉,然而西晉很快因八王之亂,國力衰弱,天下大亂,各少數(shù)民族紛紛南下。西晉滅亡后,從337年到420年,鮮卑各部共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涼、西秦、北魏、吐谷渾等八個國家。
鮮卑首領(lǐng)拓跋珪建立北魏后,對拓跋鮮卑的部族制度進行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北魏后來統(tǒng)一了北方,北魏孝文帝進行了漢化改革,影響深遠。
后來,北魏又分裂為西魏和東魏,西魏建立北周,東魏建立北齊,最終北周統(tǒng)一了北方。
此后北周的貴族楊堅建立了隋朝,而另一個貴族李淵又建立了唐朝。隋朝和唐朝的建立者都有部分鮮卑血統(tǒng)。
隋唐以后,鮮卑族已經(jīng)融在其他民族之中,成為民族融合道路上又一消失的古代民族。根據(jù)吉林大學(xué)古DNA實驗室研究,現(xiàn)代錫伯族是古代拓跋鮮卑的后裔。
從五胡亂華到隋唐,鮮卑族先后建立10多個國家,并影響了隋唐兩朝代,是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少數(sh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