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張:夏商周(公元前2224-公元前256年)
夏商周是中國奴隸制時期,當時的國家主要在黃河中下游地區。那時的人口較少,文明程度還比較低,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成為王,實際管轄只有部分地區,多數地區分封給親族、貴族等。分封的稱為諸侯國,諸侯國之間,還有一些不接受管轄的方國。
夏商時期都城也不固定,多次遷移,到商代后期才穩定下來。
西周的將分封制完善化,周王占據鎬京和洛邑之間的地區,這里土地最肥沃。同姓諸侯占了多數,拱衛周王,另外像夏商以及別的古代圣賢的后裔都分封。
第2張: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周平王東遷后進入春秋時代,周朝由強轉弱,王室日益衰微,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繁。
春秋初期還存在著近百個國家,初期晉國稱霸了百年,后來秦國,齊國、楚國等先后稱霸。在稱霸過程中,小諸侯國紛紛被吞并,一些諸侯國越來越強大。
為了稱霸,各國都在進行改革,牛耕的普及和鐵制農具的應用,經濟有了迅速發展,社會發展迅速。在一些諸侯國的內部,貴族勢力強大起來,開始向國君爭奪權力。
第3張:戰國(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在晉陽打敗智氏,自己分別建立了國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公元前379齊國田氏取代姜姓成為齊侯,是為“田齊”。于是,七雄并立,互相爭霸的時代逐步到來,春秋時期走向了戰國時期。
這兩件事情,都是貴族代替國君,代表著周朝的繼承制度形同虛設。
這一時期戰國七雄相互爭鋒,尚存的一些小國不斷被兼并。七雄不斷通過戰爭開疆擴土,各國相繼展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這一時期也是文化上的百家爭鳴時期。
第4張: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
秦國因變法而崛起,秦王嬴政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滅掉了關東六國,完成國家統一,后北擊匈奴,南服百越。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文化及對外開拓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強了全國之一統,對后世亦產生頗大的影響。
秦朝首創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縣制,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秦朝從統一六國到滅亡,只有15年國祚。但是秦朝卻使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第5張: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
漢朝和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并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在秦朝疆域的基礎上又進一步開疆拓土,其疆域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東至臨屯郡,西至蔥嶺。
西漢漢平帝時期(公元元年),全國人口達6000萬左右。漢朝儒家文化開始興起,華夏族也逐漸成為一個統一民族,漢族。
第6張:三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并且控制了東漢朝廷。曹魏在三國之中占據長江以北的廣大中原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
蜀漢占據西南,東吳占據東南,這一段時期征戰很多。三個國家為了增強實力,都對邊疆進行了開放,蜀漢征云南,東吳征臺灣和交趾,曹魏征遼東和朝鮮,促進了這些地區的開發。
第7張:晉朝(公元265—公元420年)
晉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完成統一,后經歷“八王之亂”。316年西晉被前趙所滅,北方相繼建立了十六個國家,史稱“五胡亂華”
晉朝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時期,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游牧文化也混合在中原文化。這一時期儒家思想不再占主導地位,道家玄學興起,佛教開始傳播,中國文化逐漸開始儒釋道融合。
第8張: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齊、梁、陳四朝;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南北朝初期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進一步加速少數民族封建化的步伐。
第9張: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朝統一天下后,合并關東與江南人而形成新漢族,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新帝國。
隋朝政治上,確立了影響后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隋朝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制,興建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同時興建雙都:洛陽、長安。
第10張: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唐朝與阿拉伯帝國并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聲譽遠揚海外,唐朝以后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納海內外各個民族宗教文化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極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繼承于隋朝并發揚光大,所以后世史學家常將隋朝和唐朝合稱為“隋唐”。唐朝亦是繼秦漢以來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
第11張: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宋朝,分北宋和南宋兩個歷史階段。
北宋初期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另一方面經濟文化空前繁榮。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與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宋朝時,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家復興,社會上彌漫尊師重道之風,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
第12張: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統一帝國,定都大都(今北京)。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先后消滅金朝、西夏、大理等政權。
元朝疆域空前廣闊,北至北海、東到日本海,在澎湖列島設置巡檢司。元朝實行一省制,在中央設中書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處理政務。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
第13張: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
明朝疆域囊括內陸十八省之范圍,初年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黑龍江流域諸部落有宗主權,后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后撤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改為嘉峪關;并曾在今滿洲、新疆東部、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明成祖時期曾短暫收復安南,1424年,明朝領土面積達到約1000萬平方公里。
明朝時期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發達、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
第14張:清(公元1636—公元1912年)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帝制國家。
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但清朝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思想停滯逐步落后于世界。
1840年,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此后多次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天地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