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是三國后期蜀國的大將軍,他也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重點培養的人才。據史書記載姜維投奔諸葛亮的時候年僅二十七歲,但是諸葛亮對姜維可是十分的重視。首先諸葛亮任用姜維為倉曹掾賜予他奉義將軍的稱號并且封他為當陽亭侯,其次諸葛亮得到姜維之后便給蜀漢重臣蔣琬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諸葛亮大夸姜維“深解兵意,思慮精密”,并且準備讓姜維統帥五六千中虎步兵。除此之外諸葛亮做了一個更為重要的舉動來顯示他對姜維的看重,那就是將姜維引薦給了后主劉禪,史書記載的原文是:“(姜維)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從諸葛亮得到姜維的之后的舉動可以看出,姜維無疑是諸葛亮為蜀漢重點培養的人才之一。在得到諸葛亮的肯定和期許之后姜維很快的就升遷為中監軍征西將軍。后來在諸葛亮死后姜維升為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蔣琬和費祎死后姜維成為大將軍獨攬蜀漢兵權可以說是當時蜀國炙手可熱的人物。然而當姜維真的成了諸葛亮的接班人之后在蜀漢內部卻有很多人對姜維不滿,這里面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姜維為什么在蜀國會有很多人反對他,一方面是姜維可以說是個冒險的軍事家,在他掌權之后他做了一件關乎蜀國后來命運的大事那就是修改蜀國的國防政策。漢中是當時入蜀的重要門戶也是蜀國的重要邊防軍鎮,劉備以前任用魏延為漢中太守的時候,魏延采用的的方法是在漢中外圍地形險要的地方設立重兵,如果魏國進攻漢中的話就將其阻擋使他們不能深入。后來王平出任漢中太守的時候繼續采用了魏延的這種做法,并且在后來的興勢之戰中一舉挫敗了曹魏十萬大軍的進攻。
姜維掌權之后便廢除了魏延的”消極固守“的政策,他認為魏延的方法雖然好但是不能擴大戰果。姜維的方法是將漢中外圍的重兵全部撤回漢、樂二城然后堅壁清野派出游擊隊騷擾魏軍。這樣一來曹魏的大軍攻不下城池又缺乏后勤補給自然就會疲憊困乏,等到魏軍退兵的時候蜀國的軍隊在全面出擊,這樣必能重創魏國的軍隊。
我們看姜維的這種做法固然說是一種消滅魏軍主力的妙計,然而這樣做就好比背水一戰,此計不成便將蜀國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后來魏國大軍入蜀,由于種種原因姜維的這一妙計并沒有能實現,最終導致魏國十多萬大軍深入漢中使蜀國陷入了極大的被動局面。姜維的冒險主義精神在當時的北伐上也有體現,盡管他富有膽略但是數次次北伐都不理想,因此在朝中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在費祎執政蜀國的時候姜維每次想大舉北伐的時候都被費祎制止,據史書記載當時費祎給姜維的兵不過萬人,從這可以看出費祎其實對姜維的冒險精神也是不嘉許的。
另一方面就是姜維的身份,我們知道姜維原本使魏國人,如果沒有諸葛亮的可以提拔姜維使很難成為后來蜀漢的大將軍的。所以姜維受到諸葛亮的特殊照顧必然會招致一些人對姜維的嫉妒,后來姜維連年作戰不利便在朝中受到了誹謗,這些誹謗姜維的人很難說沒有嫉妒姜維的人。不過幸好姜維使諸葛亮大力保薦給后主劉禪的人,所以才使得姜維能在蜀國執掌大權多年。不過后來由于用兵不利姜維也懼怕自己在朝中被小人陷害于是借屯兵之由外出避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