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條款是指格式條款的提供方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合同條款。一般來說,格式條款具有簡捷、便利和節約交易成本等優勢,因此在交易活動中的運用日益廣泛,并且從傳統交易領域逐步擴展到了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中。
但是,在互聯網環境中,在企業對個人的商品交易及服務以及個人對個人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中,格式條款的提供方容易預先擬定出不利于消費者的條款。工商機關有必要圍繞格式條款的法律性質及特點,進行認真研究。
企業對個人的商品交易及服務情形中的格式條款分析
在企業對個人的商品交易及服務情形中,從企業從事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活動所依托的網絡平臺角度看,可分為企業使用自有網絡平臺和企業使用第三方網絡平臺兩種類型。
從實際情況看,使用自有網絡平臺從事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活動的企業,大多通過設立電子商城,向消費者在線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務。這類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商通常會事先擬定交易及服務方面的格式條款,比如 “發生爭議時,以網站所記錄的電子資料為準,消費者不得提出異議”、“收到商品7日內可以退換,但商品已經拆封的不可退換”等條文,以此對交易及服務的相關事項予以說明和限制。此類格式條款一般表現為“購物須知”、“購買流程規定”、“售后服務規則”以及“退換貨須知”等單獨的文件形式,或者在電子商城網頁上不定時發布的“提示信息”等。
當企業使用第三方網絡平臺從事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活動時,除企業自行擬定格式條款之外,第三方網絡平臺的提供者往往也會預先擬定 “服務條款”或者“用戶協議”,設置“本公司有權隨時對用戶協議及服務條款進行修改”、“本公司有權對客戶資料進行合理的使用”等條款。
當消費者申請注冊為用戶時,第三方網絡平臺的提供者會就格式條款內容,要求消費者選擇“同意”或者“不同意”,以此限制消費者的權利或者增加消費者的義務。消費者如果選擇“不同意”,則無法進入該網絡平臺,當然也就無法進入電子商城等進行網絡商品及服務方面的消費。
個人對個人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情形中的格式條款分析
一般來說,負責提供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的個人有3種:一是由一些企業以個人名義注冊的個人用戶;二是通過較長時間從事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活動,已經取得較高級別網絡用戶資格(比如“專業賣家”)的個人用戶;三是業余從事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活動,業務量較少,只取得較低級別網絡用戶資格(比如“非專業賣家”)的個人用戶。
第一種個人用戶設立格式條款的情況,與企業對個人的商品交易及服務情形中的格式條款情況類似。
第二種個人用戶由于專門從事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活動,掌握了較多的網絡銷售及服務技巧,善于抓住各種機會增加利潤、降低風險。在這類個人用戶的商品網頁或者店鋪公告中,或多或少地設立了格式條款,如“網站所示商品圖片僅供參考,實際商品以收到的實物為準” 等。另外,這類個人用戶經常與在現實環境中經營同類商品的經營者結成某種經營同盟,或者與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方面的同類經營者結成某種經營同盟,并且共同制定出只注重降低自身經營風險而忽視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格式條款。
第三種個人用戶因屬于業余從事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活動,涉及的商品多為調劑生活余缺過程中出現的“二手貨”,對于獲得的利潤多少也不太在意。從格式條款角度看,這種個人用戶只是在自己的商品網頁中標注“二手商品,一經出售,不接受退換”等字樣。總的來說,這種個人用戶很少設立格式條款,借此限制消費者的權利。
工商機關應當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知識宣傳,加強網上巡查,及時發現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商設立格式條款、限制消費者權利甚至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并予以嚴厲打擊
工商機關應當面向經營者舉辦專題培訓,講解合同法律知識,分析格式條款的特點尤其是“霸王條款”的危害性,引導和幫助經營者自覺修改或撤除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內容;及時研究制定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方面的合同示范文本,并在經營者中積極推廣使用;加強網上巡查,努力營造安全放心的網絡商品消費及服務消費環境,使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市場健康發展。(胡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