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對睡眠有什么影響?
孕婦在妊娠6周以后,常出現食欲減退、偏食、惡心、嘔吐、頭暈、倦怠等癥狀,人們稱之為“早孕反應”。由于早孕反應的緣故,孕婦常精神萎靡不振、欲臥思睡,因而睡眠會比平時多一些。一般到妊娠12周以后這些癥狀即自行消失。妊娠13~14周,孕婦的快動眼睡眠常明顯增加,但慢波睡眠的第3、4期,即深睡眠常會有所減少。在妊娠的后12周以內,由于胎兒的增大,子宮體積日漸膨脹,常會表現的入睡困難,夜起次數與醒轉的次數都會增加,其深睡眠與眼快動睡眠也就相應地有所減少。
值得每位孕婦特別注意的是,在妊娠期以內,倘若發(fā)生了失眠現象,要謹慎服用鎮(zhèn)靜藥,否則有可能會造成終生的遺恨。在國外曾出現過的因服用鎮(zhèn)靜藥“反應停”而形成的“海豹嬰兒”事件,即足資我們借鑒。
孕婦為什么不能長時間仰臥?
仰臥位是大多數人比較舒適而習慣的一種臥姿,而對于孕婦,尤其是妊娠月份較大的孕婦則就不然。這是因為婦女懷孕以后,子宮在整個妊娠期內要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子宮的重量從50克左右增加至1200多克,其容積從懷孕前的4~7毫升增至容納足月胎兒、羊水及胎盤,容積可達5000毫升。同時子宮的血管也變粗,以保證有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輸送給胎兒,并將胎兒的代謝產物及時清除,促使胎兒在子宮內健康地生長發(fā)育。正是由于孕婦子宮的體積逐漸增大,從而導致了不能長時間仰臥。
日本婦科醫(yī)生做過一項調查,在228名孕婦中,有96人不能連續(xù)仰臥10分鐘;有43人不能連續(xù)仰臥20分鐘以上;只有89人能無反應地仰臥。因為仰臥位時,增大了的子宮壓迫了腹主動脈,使子宮動脈的壓力降低而影響子宮供血,從而使胎盤的供血也明顯減少,影響了胎兒的營養(yǎng)供給和代謝產物的排泄。孕婦仰臥時,增大了的子宮還會壓迫下腔靜脈,使血液循環(huán)受阻,下肢靜脈壓升高,會造成或加重孕婦下肢浮腫,下肢或外陰靜脈曲張,或形成痔瘡等。
從上面談到的可以看出,仰臥位不是孕婦理想的睡姿,所以婦女妊娠后不宜采用仰臥位,即使是采取仰臥位自我感覺沒有明顯不良反應的孕婦,最好也不要經常或長時間的仰臥,以免因子宮與胎盤血液供血不足而發(fā)生意外。
孕婦為什么宜采取左側臥位呢?
婦女懷孕后,胎兒在子宮內逐漸長大,原來像一個倒置梨形大小的子宮到足月妊娠時,長成了似西瓜大小。隨著子宮的“日長夜大”,孕婦的睡姿頗有講究,因為孕婦的睡姿與自己和胎兒的健康都是息息相關的。所以,醫(yī)學專家對孕婦的睡姿進行了長期的臨床研究和觀察,最終證實:左側臥位是孕婦的最佳睡眠姿勢。
婦女在妊娠期,特別是妊娠晚期(7~9個月)宜采取左側臥位,不宜采取仰臥位。有以下兩點原因:
(1)左側臥位可以減輕增大的妊娠子宮對孕婦腹主動脈及髂動脈的壓迫,以維持正常子宮動脈的血流量,保證胎盤的血液供給,給胎兒提供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相反,當孕婦仰臥時,一則因子宮右旋造成血管扭曲,營養(yǎng)物質運送受阻,使胎兒得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二則下腔靜脈受壓,影響胎兒體內廢物的排出,造成蓄積。另外,還可造成孕婦子宮內壓升高,加重胎兒缺氧。
(2)左側臥位通過減輕妊娠子宮對下腔靜脈壓迫,增加回到心臟的血流量,回心血量增加,一方面可使腎臟血流量增多,尿量增加;另一方面可改善腦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正常孕婦來說,有利于推遲或避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fā)生。對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孕婦來說,可促進水腫消退,有利于防止抽搐。
如果孕婦取仰臥位睡眠,巨大的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的回心血量減少,心排出量下降。有些孕婦可突然發(fā)生胸悶、氣急、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癥狀,甚至出現血壓下降、休克,醫(yī)生們稱為“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另一方面,人體內存在著血壓調節(jié)系統(tǒng),可以隨時調節(jié)體內血壓的變化。當長時間仰臥導致血壓下降時,通過壓力感受器的作用,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并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從而導致血壓急劇上升。這種情況醫(yī)生們稱為“仰臥位高血壓綜合征”。不管是低血壓還是高血壓,均由仰臥姿勢所引起,對孕婦的健康不利。
綜上所述,孕婦采取左側臥位十分必要。在大力倡導優(yōu)生優(yōu)育、母嬰健康的今天,婦女在妊娠期、特別是妊娠晚期應該采用左側臥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