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南宋時期,主流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和道教,當時中東的伊斯蘭教主要局限在廣東和福建兩地,且主要是以阿拉伯人、波斯人為主體的穆斯林,影響力自然遠不及佛教和道教。但是穆斯林在南宋卻有著較大的發展,主要是因為南宋政府對待穆斯林的政策較為寬厚,北方南遷的穆斯林和南方原有的穆斯林在南宋當時的政治中心臨安,可以暢通無阻地搞起商品和貿易,尤其是對外貿易,而南宋朝廷對其寬厚的政策,允許其參與海內外一切貿易活動,允許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甚至參加科舉和出任官職等等。
蒲壽庚,這個阿拉伯人的后裔,是泉州這個穆斯林群體的主要代表,因為生意做得好,被南宋朝廷封為“泉州市舶司”。蒲壽庚除了壟斷了船舶生意之外,也做一些香料生意,因為受到南宋朝廷的關照和庇護,生意一直做得風生水起,不久,蒲壽庚便成長為一名富可敵國的大商人。本來蒲壽庚是在南宋朝廷的特別照顧下發家,應該感恩才對,但后來卻做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即“盡殺南宋海外宗室”,并且追殺南宋皇帝端宗和末帝,導致二位皇帝進一步南逃。
這就是令人非常疑惑的問題,本來受到照顧,應該感恩才對,但其所作所為仿佛和南宋朝廷有著深仇大恨一般,讓人很難理解。不過細細想來,卻很好理解,因為當時的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蒙古大軍南下又氣勢洶洶,很明顯南宋隨時有傾覆的危險。蒲壽庚為代表的南宋穆斯林群體是極為精明的商人,這點自然看得非常明白,“識時務者為俊杰“這句話蒲壽庚理解得當然最為透徹,通敵并投靠元朝,也僅是時間問題,只是在等著導火索而已。
蒙古大軍攻破臨安后,俘虜了南宋小皇帝恭宗,陸秀夫、文天祥、張世杰等人擁立了另外兩個小皇帝,即端宗和幼主。南宋小朝廷,被迫流浪,后跑到泉州,想在泉州立足,以圖東山再起。然而此時蒲壽庚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張世杰向蒲壽庚借船以抵御蒙古大軍,蒲壽庚果斷拒絕,于是張世杰抄沒了蒲壽庚的家產,這就是讓這個穆斯林家族與南宋徹底決裂的導火索,蒲壽庚于是瘋狂屠殺南宋宗室,南宋小朝廷被迫撤離泉州,繼續南逃。而此時,元朝丞相伯顏率領的蒙古大軍也已兵臨泉州城下,
南宋滅亡后,蒲壽庚繼續在泉州稱王稱霸,而泉州也迎來了城市歷史上的所謂“伊斯蘭黃金時代”,但這個家族的不安分血脈卻一直流傳著,到了元朝末年,蒲壽庚的孫女婿又帶頭反叛元朝,但這次卻失算了,整個蒲家被元軍到處追殺。而到了明朝建立時,朱元璋痛恨他們的所作所為,下令把蒲壽庚挖出來鞭尸300,而將蒲氏家族盡數論罪流放,不得登仕籍,而當時也有很多的蒲氏族人被義憤填膺的人殺害。至此,以蒲壽庚家族為代表的穆斯林群體在泉州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