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科大訊飛與上海外國語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宣布共建上海外國語大學-科大訊飛智能口筆譯研究聯合實驗室,未來將在機器翻譯、人機耦合的同聲傳譯、翻譯輔助訓練等方面開展積極探索與合作。
雙方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高級翻譯學院總支書記趙美娟、高級翻譯學院院長張愛玲、上海外語音像出版社社長胡加圣、上海訊飛瑞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總經理程甦、副總經理謝何、科大訊飛AI研究院副院長高建清、瑞士日內瓦大學校長國際事務特別顧問李漢娜等參加了此次簽約儀式。程甦與張愛玲代表雙方簽署了合作協議。
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現場發言,他表示實時翻譯的實現需要依靠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與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科大訊飛的語音合成、語音識別等感知智能在技術和應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自然語言理解則是語音翻譯進一步突破的核心與難點。科大訊飛希望并致力于研究機器真正理解文章內容,并據此作出精確推理、輸出信息;面對這種開放式的任務,人工智能還在努力尋找更好的辦法。
在翻譯領域,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端到端算法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相比于此前基于詞組和句法邏輯的算法,神經網絡算法有效提高了翻譯的效率和準確率,但在上下文語境的理解等方面仍然存在缺憾。劉慶峰認為,目前科大訊飛的語音翻譯在旅游、日常交流等容錯性較高的場景中已達到大學英語六級的水平,未來在算法進步和海量翻譯語料積累的推動下,將會在更多領域拓展其價值。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現場發言
而面對一些過度神化人工智能、聲稱同傳將消亡的觀點,劉慶峰表示科大訊飛的機器翻譯技術距離會議同傳以及高水平翻譯所講究的“信、達、雅”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現階段應積極探索人機耦合的翻譯模式。訊飛將堅持把核心技術創新、行業專家經驗和行業應用數據積累結合起來;希望通過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合作,一方面探索培養譯員、輔助譯員工作的新方式,提高譯員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借助高翻譯員的經驗和語料資源,用專家知識進一步提升科大訊飛機器翻譯的能力、促進翻譯技術的發展。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則對人工智能與人才培養提出了見解。他表示自己也曾擔心人工智能是否會“搶了同學們的飯碗”,但上外培養的應當是“前端交流”人才,在這一層面上人工智能還遠不能替代人類。上外學子應當更多接觸和利用新技術、樂于輔助新技術的發展,因為技術進步的浪潮不可逆轉,因循守舊之人會被最先淘汰。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暢談人工智能與人才培養
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院長張愛玲從翻譯的角度進行闡釋,她認為,上外高翻非常重視并積極應對來自人工智能的挑戰;目前人類譯員在理解背景文本的基礎上,相比人工智能在對不同語境的適應力上有很大優勢,這也提醒上外學子在學習中尤其要關注:翻譯不是死板的語義轉換,而是與受眾交流的藝術。
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院長張愛玲發言
現場,劉慶峰還與來自日內瓦大學的李漢娜教授及高級翻譯學院的師生代表交流互動,針對科大訊飛在智慧醫療方面的進展、在翻譯技術上遇到的難點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活動現場
同時,科大訊飛與上海外語音像出版社也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的目的,通過合作進一步加強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的互補與整合;支持上海外語音像出版社促進數字化、 智能化教育資源產品的開發,支持科大訊飛產品技術發展戰略和外部研究資源力量整合,構建新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