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論文研究中常見的幾種問題——開題階段(轉)
 

以下是前兩天我寫的一篇blog,本意是給自己提個醒。但是johnnie建議發出來給大家討論,所以貼在這里,供各位批判:

前兩天跟著johnnie參與研究生的開題匯報,頗有感悟。雖然我不是導師,但畢竟也走過這樣一段路,而且這些年參與了不少研究生的論文研討,也看了不少,頗有感受,略錄幾條,以資自勉。

一、選題的問題

  1. 平時不積累,臨時抱佛腳)
    • 有相當一部分研究生,等到快三年級了,才想起要選題。由于平時沒有特別關注過某個話題,也沒有一定的積累,所以就只好拍腦袋,哪里熱鬧往哪里湊,胡亂選一個題目了。根據我的觀察,我認為一般碩士研究生在一年級末就要開始考慮選題的問題了。一開始并不知道什么樣的題目合適,但可以挑選幾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較深入的了解,通過閱讀文獻,發現其中可研究的問題,經過半年的學習,到二年級上學期末的時候,基本上就可以確定幾個問題。然后再與導師或同學交流,參考他們的建議,縮小關注的范圍,將焦點確定在2~3個問題上。等到二年級下學期的中段,把對于這2~3個問題的思考拿出來再討論一次,就基本可以確定自己的研究問題了。再用一兩個月的時間,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在二年級下結束前,就可以順利開題了;(如果這些工作能夠提前,就更好了,總之,越早越好)
    • 有的研究生總是期望導師給個題目自己來做,其實這是非常不好的。選題應該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點以及導師的興趣、特長來綜合考慮。如果完全靠導師給題目,可能這個題目自己不感興趣,做起來非常痛苦,也可能自己沒這個能力,研究不了。如果完全自己定,若導師對這個題目不感興趣,特別是導師沒有關注過這方面的研究,指導時勢必力不從心,無法提供到位的指導,因為任何導師都不是萬能的,他也有自己的特長和不足;
  2. 選題太大
    • 這通常是因為研究生擔心題目太小,意義顯得不夠大,開題可能不獲通過。研究論文的選題,應當盡量小,要“小題大做”,因為研究是一種非常嚴格的活動,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源。題目大,就意味著要完成的研究任務多,需要做的工作多。而對于一個普通的碩士研究生而言,所擁有的研究資源是非常有限的,題目太大,恐怕無法完成;
    • 在我們這個領域,這個問題表現得尤其明顯,經常可以看到“教育信息化現狀研究”、“網絡教學模式研究”、“音樂軟件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等題目,而實際上我們能做的就是對某一個小區域進行調查、對某種網絡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或者對某種音樂軟件在某個年齡段的音樂教學中的某方面教學應用進行研究,所研究的樣本無法代表總體的特性,因此研究的結論并不能合理地推廣到總體中去,所以自然也就無法完成預期的研究目標。這與整個領域的研究風氣、研究的價值判斷是密切相關的;
  3. 題目無法轉換成問題
    • 科學研究始于問題,對于一般的科學研究,其論文題目應該可以轉換成對一個問題的表述,而我們很多的學位論文是無法完成這樣的轉換的;
  4. 常見論文選題的結構:“xx技術”+“xx教學活動”+“......的應用研究”
    • 教育技術領域據稱是教育與技術領域交叉的產物,因而我們很多的論文都是研究某種技術在某類教學情景中的應用(題目中通常都有兩個關鍵詞“A”+“B”),這也是正常的,但在研究的過程中,卻常常出現偏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 大談特談A和B,而對于二者的結合部卻避而不談;如研究BBS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大談BBS的特性、歷史發展等,也談語文教學的規律等,就是不談BBS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有什么新的規律等;
      • 對于與A相關的問題Y,展開大談,對于A本身卻一帶而過;如研究量規在學生發展性評價中的應用,從發展性評價扯到新型評價理論,然后就大談評價理論的變革,對于如何應用量規來促進發展性評價,卻忽略不談;
  5. 部分選題與學科關系不清楚
    • 這受到教育技術學本身定位不清的影響。有些選題或為純技術的開發,或為純教育或心理學的研究,看不出它與教育技術學的關系。當然,從事與學科相關的基礎學科的研究工作也是需要的,但大部分人還是應該研究本學科所要解決的獨特的問題,而不是去別人那里搶飯吃;
  6. 缺乏假設
    • 這個問題幾乎沒有得到關注。在開題匯報中,往往看不到有對所研究問題提出的清晰的假設。盡管有些研究也可以沒有假設,但我認為對于大多數研究而言,還是要有假設,因為科學研究通常的過程就是對所提出的假設進行驗證。科學研究是一種理性行為,決不同于一般的經驗探索,因此需要在研究正式開展之前對所研究的問題、研究的過程有一個充分的預測,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研究的成功,不浪費研究的資源;
    • 有些研究生喜歡用“行動研究”來規避這個問題,說“要在研究中來發現問題”,其實這是對“行動研究”的誤解與濫用。“行動研究”說到底還是一種研究活動,不論他強調研究的主體是誰,研究的過程是否可以循環等。既然是研究,就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假設,還是要通過研究來驗證假設。只不過由于社會科學研究的特性,可能我們在一開始提出問題的時候不夠準確,假設也不夠完善,因此,允許通過研究來調整問題和假設。但這并不意味著一開始我們研究的是BBS,到后面卻變成了Email,只能是在原有問題的框架上進行微調;
    • 也有些研究生會說,“還沒有研究,我怎么知道會成什么樣子”。如前所述,研究要保障成功率,就必須在一開始對所要開展的研究進行深入的分析,就像造房子一樣,在沒有動工之前,就要能畫出房子的結構圖和效果圖,就要能清楚地說出施工的過程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對策,否則,房子是建不起來的。總不能說,一邊建、一邊再看房子可以建成什么樣吧?很多時候,我們會說,“開題意味著研究已經完成了一半,研究的實施很多時候就像干苦力活,照著計劃走就行了”。這話雖然偏激,但也反映出了研究工作的特點;
    • 假設的獲得,主要是從文獻中獲得,通過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根據自己的分析,運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得出假設,而不是自己胡亂編造,這就要求我們對所研究的問題要有長時期的關注和深入的學習;
    • 提出明確假設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有利于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搜集數據。研究報告要對研究的結論進行論證,如果我們在一開始就能預測可能得到的結果,那么在研究的設計與實施過程,就可以明確地知道要搜集哪些資料,以便將來分析和論證的需要。我們常常會發現,在研究過程快結束,該總結分析寫研究結論了,才發現缺這個數據、缺那個資料,這其實就是缺乏假設的后果;

二、文獻綜述

  1. 想當然
    • 常見的問題有“該問題尚無人研究”、“研究的人不多”或者“幾乎沒有人研究”。這些描述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者沒有做過詳細的文獻分析導致的,有些問題,不是沒人研究,而是我們沒有找到相關文獻。而且最好是用數據來說話,具體的數字總是比模糊的判斷更受歡迎。“幾乎沒有人研究”這類的表述,則很難讓人確切明白,究竟有沒有人研究過。開題報告是一種正式的學術文體,使用的詞語必須準確。
  2. 簡單羅列不概述
    • 羅列了一大堆別人的看法,但沒有對這些研究進行評述,也缺乏綜合分析,這是文獻分析中常見的另一種問題。有些研究生的文獻綜述特別長,不夠精煉,羅羅嗦嗦地講了一大堆別人的研究結論,列舉了一大堆“這個說。。。,那個說。。。。”,就是沒有自己說;
    • 文獻綜述通常應該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前人在此問題上究竟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結論;二是前人在哪些地方還做得不夠,留下了什么研究的空間;三是前人的研究對于自己研究有什么啟發。綜述不應該太長,尤其忌諱大段介紹別人的觀點,應簡明扼要地進行概述。綜述中還要避免把那些關聯不是很緊密地研究也扯進來,應該重點分析與自己研究密切相關的研究結果;
  3. 不客觀
    • 常見的現象如“我國著名的教育技術學專家、博士生導師xxx說。。。”,研究是講客觀的,并不推崇權威,在研究活動中,不應該對所引用的話語作導向性的描述。我們引用某人的話并不是因為他的頭銜,也不是要用這個頭銜來逼迫讀者接受某個觀點,所以,這樣的做法應該避免;
  4. 理論基礎不基礎
    • 目前最流行的理論就是“建構主義”,幾乎不管什么研究,在談及理論基礎的時候必然會出現“建構主義”這個詞語,也不管它究竟和我們的研究是個什么關系。研究的理論基礎應該介紹的是對自己的研究有直接指導意義、具備基礎性的理論,而不是所有沾親帶故的理論。還好,“三個代表”之類的理論很少出現在我們的開題報告中;
    • 對于相關的理論基礎,也應該選擇其中最有關聯的理論進行論述。如“建構主義”是個很大的理論體系,或許只是其中的某一條理論對我們的研究有直接指導意義,那么,就不要長篇累牘地介紹建構主義了,那些事情,還是留給專門研究建構主義的人去做吧;

三、研究方法與過程

  1. 研究方法胡亂寫
    • 研究方法應該是我們研究所主要采用的方法,而不是隨便逮著一個就是一個。常見的如“文獻法”,其實文獻研究是每個研究都要做的事情,但如果你的研究主要不是從文獻中獲得結論,那就不要隨便寫上去。還有如“行動研究”,現在的研究好像一夜之間全都是行動研究了,不管什么研究,只要找不出特別的方法,就寫個行動研究上去,大不了形式上做兩輪就是了。事實上,采用什么方法是與所選擇的問題密切相關的,有些問題就不是行動研究這種方法能解決的,例如,一般的歷史研究,怎么行動?
  2. 缺乏確切的、可操作的研究方案
    • 這不僅反映在我們的研究中,也普遍地存在于我們的工作之中。我們做事情,往往是缺乏計劃的,缺乏可操作的、具有可行性的計劃,這或許與我們的社會還沒有經過充分工業化有關。研究是理性活動,是要講效果的,缺乏確切的、可操作的方案,必然導致研究的失敗;
    • 這一問題的出現,除了有認識和方法上的不足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究的準備工作做的不夠,因為對所研究的問題缺乏足夠的認識,對研究的假設缺乏深入的思考,對研究的過程缺乏充分的預測,自然無法提出好的研究方案,也就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是一步了”。這樣所導致的結果之一就是研究進度常常滯后,無法按時完成研究,而論文答辯的時間又不能推遲,那就只好糊弄一番,編造一些數據或結果了事;
  3. 忽視了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區別
    • 教育技術領域的研究,有其獨特性。作為學科,有很多科學研究工作要做,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也是教育技術學不可避免的任務,因此,研究生的選題可能是科學的問題,也可以是技術的工作。而科學研究與技術工作還是有區別的(參見前兩天我所寫的日志:科學與技術的區別,2005年9月18日),因此,在對研究的評價方式也應有所不同。不能用純粹科學研究的標準來衡量技術工作,也不能用技術工作的標準來衡量科學研究。當然,技術問題的研究與純粹科學問題的研究也有很多相通之處,并非水火不容。

四、開題匯報

  1. 語言表達
    • 教育技術總說教學設計是我們的核心,是看家的本事,但這點在研究生的開題中往往得不到體現。開題匯報類似于一次講課,類似于一次演講,也類似于游說的活動,而很多研究生在表達方面都缺乏鍛煉。如膽小、匯報時聲音不夠大、缺乏信心,匯報沒有經過精心的設計,缺乏對聽眾和匯報內容的認真分析,經常是自己拿著稿子或照著ppt念。語言表達也不夠流暢、普通話不標準、聲音平淡而催人昏睡,缺乏***。事實上,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注,我們應該有信心向其他老師和同學來介紹所要研究的問題,因為你所掌握的資料以及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應該是比一般的同學更多、更深刻。
  2. ppt制作不精美
    • 搞教育技術的,不會做ppt是怎么也說不過去的,特別是到了研究生層次。但我們經常可見,開題匯報的ppt簡陋異常,有的就是白板上零星地散布著幾個黑字,如果不是抽象派的作品就不要拿出來了。還有的ppt色彩過于鮮艷,讓人看了就覺得刺眼,或許是想用這個辦法來逼迫導師趕緊結束盤問。還有的ppt上密密麻麻布滿了文字,就像我這篇日志一樣,一看就頭暈,誰還有耐心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下來。還有的ppt通篇都是文字,一幅圖也沒有,不知道有沒有真正了解過“直觀教學”的理論。其實,在文獻綜述的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圖表,一來清晰,二來美觀,強于大段的文字中間夾雜著若干數字。可以使用圖表的地方也絕不僅開題報告一處;

關于開題階段,還有很多有趣的現象,一下想不起來,以后再慢慢加吧。

其實,存在問題也是正常的,如果都沒有問題,那還要來讀這個研究生干啥?回想當初自己做論文,這些問題好像都出現過,也許必須經過這樣一個問題百出的階段,才能獲得對自己的超越。記錄下這些問題,對自己以后寫論文,也算是一個警示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導師要不要給研究生“題目”?
【方法論】美國麻省理工教授親授學習方法
研究生學位論文如何選題?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生學習指導
張鐵峰:研究生(包括博士)選題與開題報告撰寫
怎樣寫好學位論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寻甸| 安宁市| 鄂尔多斯市| 中超| 邵阳县| 辉南县| 壶关县| 北流市| 栾城县| 灵璧县| 封丘县| 龙门县| 栾城县| 汝城县| 开化县| 四子王旗| 微博| 福海县| 汝州市| 乡宁县| 兰坪| 闸北区| 申扎县| 禹城市| 永吉县| 南江县| 万荣县| 正安县| 苏尼特左旗| 沈阳市| 全州县| 社会| 郧西县| 山丹县| 泽州县| 焦作市| 招远市| 兴宁市| 郓城县| 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