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躺贏君(轉載請獲本人授權,并注明作者與出處)
關注公眾號:小散躺贏
今天以來,A股暴雷事件層出不窮。
垃圾股自不必說,就連一度市場公認的很多白馬股如康美藥業、康得新、大族激光、東阿阿膠、分眾傳媒……等也接連暴雷。
一時間A股人心惶惶。這么多大白馬都暴雷了,自己買的股票會不會也暴雷?A股看起來滿地都是雷,到底還能不能投資,該怎么投資?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股市里怎么避雷。我給大家的避雷工具還是查理·芒格常用的:清單。
之前我給大家列過一份公司投資清單:《清單:投資一家公司前后要做的所有事》,里面也講到了一些避雷放法,但更多的還是在教大家怎么選好公司,怎么追求收益。
而今天我給大家的清單主要是幫大家避雷,更多的是教大家如何規避風險。
兩份清單一起使用可以幫大家理清思路,提高投資效率。
避雷清單主要分成道和術兩個部分。在開始列之前,我要先說一個關于避雷的底層認知,一個道之上的道:
股市投資中踩雷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我們的投資決策都是在信息不完備的情況下做出的,信息完備意味著投資機會徹底消失;
其次,相同的信息下,每個人對信息的解讀幾乎肯定都有出錯的時候;
最后,由于金融市場是個快速變化的復雜開放系統,充滿著不確定性,信息和對應的正確解讀都在其中快速變化。只要一直參與這個游戲,踩到雷是遲早的事。
常走地雷陣,總會踩到雷。不管你多么小心,避雷經驗多么豐富。
投資收益的本質就是對承受風險的補償。不會踩雷也就沒有收益。
明白了這一點,避雷對于我們來說無非做好兩件事:降低踩雷的概率和降低踩雷時的損失。
而由于踩雷的概率無法降到零,則降低踩雷時的損失更重要。
下面我們就正式開列避雷清單。
道
1.分散。既然總要踩到雷,那么最重要的當然是讓踩到雷的自己不要被炸死。
只要活著穿越地雷陣,金銀財寶總會有的。如果被炸死了有再多金銀財寶也沒用了。
而分散就是在踩雷時減少損失的最好辦法。獲得諾獎的“投資組合理論”被譽為投資界“唯一的免費午餐”。說的就是分散投資是唯一可以在不增加風險的情況下,提高收益的方法。
把100個雞蛋放在100個籃子里,就算碎了10個,你都還有90個。就是這么樸素而深刻的道理。
而定投指數基金就是一種很好的分散投資方法,也是我一直推崇的最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方式。指數是空間上的分散,定投是時間上的分散。(當然前提是投對品種和投對時間。)
在空間的分散上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從分散在相關性低的行業;到相關性低的大類資產,包括大盤股、小盤股、債券、房產、黃金、大宗商品等;再到相關性低的國家間市場。
投資分為三個要素:資產配置、選股、擇時。這三個要素包括了投資要做的全部。而對于避雷來說,資產配置是關鍵。很多研究表明,投資組合超過85%的波動由資產配置決定。
插個題外話,很多人說資產配置決定了你大部分的收益,這個其實是錯的。資產配置只能決定你組合的波動性和風險,和收益關系不大。
所以做好資產配置,做到充分分散,你就已經避開了大部分的雷。
2.止損。在《定投指數基金需要止損嗎?》一課中,我說了止損對于個股投資的重要性。由于單家公司會破產,或者經營出現重大惡化,股價很可大在短時間內大幅下跌甚至跌到零。
還有些公司會出現道德風險。比如前段時間的長生疫苗事件,再之前的雙匯瘦肉精,酒鬼酒塑化劑,還有各種財務造假、掏空上市公司的事件。這些事情其實是防不勝防的,沒法完全避免。一個不小心就會退市。
就算好好一家公司什么也沒發生,個股的波動也要比指數大得多,動不動毫無來由地跌個50%是再正常不過的的事。
再加上個股投資面對的信息更多更復雜,對我們的判斷力要求更高,出錯的概率也就越大。
綜上對于個股投資,我們需要一個保險閘來將我們的可能發生的損失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止損就是一個很好的保險閘。個股投資中,建議大家大部分的持倉都要設置止損。尤其是入市不足三年的投資者,最好所有的持倉都要設置止損。
由于指數基金會定期調倉,等于是自帶了止損功能。加上它的分散和我們低估時才定投,一般來說無需止損。
3.不懂不做。如果你面前有兩個雷區,一個地形你很熟悉,一個你完全陌生,你會選擇穿越哪一個?答案是兩個都不選。明知道有雷你還去?
當然如果非選不可(不承擔風險就沒有收益),那肯定還是選過熟悉的那個。在熟悉的領域,避開雷的概率自然也高。因為你已經知道什么地方大概會有雷了。
很多人之所以在投資中踩雷,就是因為買了自己看不懂的東西。
有幾個康得新的投資者,真的明白康德新的產品是干嘛的?有幾個投資康美藥業、東阿阿膠、爾康制藥、云南白藥、片仔癀之前好好分析和思考過中藥行業的前景?
總是買自己看不懂的東西,就好蒙著眼睛橫穿布滿地雷的地帶,想不踩雷的都難。簡單來說就是:找炸。
投資不是體育競技,沒必要體現自己更快更高更強,也沒必要找十米高的欄桿來跨。找到一米高的欄桿,慢慢跨過去就好了。實在不行爬過去也行。
如何知道自己看懂了一家公司或者一個行業呢?那就是你不再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或者說當你不需要再問別人,而別人都需要來問你對這個公司或者行業的看法的時候,我覺得就算是看得比較懂了。
這就是巴菲特說的“能力圈”。不出圈是價值投資的重要原則。這一點很重要,接下來我們要說的“術”的部分很多是建立在這一點的基礎上的。
以上就是避雷的道,做到以上三點基本上可以避開股市中大部分的雷。就算不小心踩中一個,也炸不死你。
這三條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并不容易。人性總是讓我們想要做與之相反的事情,畢竟簡單的事做起來太無聊了。所以需要我們一生去修煉。
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講講一些直接就能用得上的避雷之“術”。
術
術的部分很多是一些量化上的指標,包括很多財務指標。
大家使用時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指標只是經驗之談,并不是絕對的標準。對于某個指標是否合理的判斷,需要基于行業和公司的具體情況。
這就是為什么不懂不做是避雷之道。因為如果你不懂,很多細節是否合理你就沒法判斷。
還有就是有些指標符合我們“存疑”的標準,并不代表這家公司就一定會暴雷,只不過是增加了它暴雷的概率;
也不是說需要所有的指標都非常好這家公司才值得買,再好的公司多少都會有些不完美的地方,過于苛刻的話我們將沒有公司可以買。
下面正式開列避雷之術清單:
1.盡量不要買行業處于衰退期或者行業增長前景不好的公司。
逆流而上是非常難的。如果有在手扶電梯上逆向奔跑的經歷,可能就會非常明白這一點。
一家公司做得再好,如果處于一個不好的行業,也是不會給股東帶來好的收益的。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當時這家公司是一家紡織廠,而面臨美國紡織業的大衰退,以巴菲特這樣的經營大師也無法扭轉頹勢,最終變為吸金黑洞。
巴菲特不得不清算和出售所有資產,把它變成一家投資公司,這筆投資讓巴菲特損失慘重。
同樣的,眼下鋼鐵、煤炭這樣的產能過剩行業,未來增長前景堪憂的中藥行業等等里的公司,大家最好就少碰。最近這一兩年中藥股可是暴雷高發區。
這樣的公司就算有機會,那些是階段性的,很難把握,很容易偷雞不成蝕把米。當然也不是說絕對不可以做,如果你非常熟悉這些行業的話,也是可能有不錯的盈利機會的。可以自行判斷是否參與。這又是符合我們說的不懂不做。
2.最好買自己能看到產品的公司,更好的是自己還是這個公司產品的消費者。
彼得林奇曾經去小學里組織小學生炒股,結果小學生的業績打敗了大部分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孩子們的選股秘訣很簡單,就是買生產自己喜歡產品的公司。
迪士尼、麥當勞、玩具反斗城、文具公司……而唯一讓孩子們巨虧的公司是IBM。他們選擇IBM的原因是,大人們都在買。
所以買那些to B(面向企業)的公司就要特別小心,因為你很難有機會接觸到它們的產品。這時候就需要有很多業內信息來判斷它們的產品是否競爭力,不然就很容易暴雷。
IBM就是to B公司。最近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康得新,有幾個人見過康得新的產品?
這又是符合不懂不做之道的。
3.不要買估值過高的公司。公司的估值需要和公司盈利的增速匹配。至于估值多少算高,需要具體的行業和公司具體分析,需要對行業和公司的理解。不懂不做。
4.警惕市值太小的公司,一般50億以下的公司就要特別小心。
5.銷售商品服務得到的現金連續兩三年小于營業收入的,要小心。可能有虛增收入的風險。
6.自由現金流(可以簡單理解為經營現金流-資本支出)連續幾年遠小于凈利潤的要小心,說明公司盈利質量較差,商業模式不佳。要么是賣了產品沒收到錢,要么是收到的錢又投入生產了。
自由現金流是衡量企業價值的關鍵。巴菲特說過一家企業的價值就等于其自由現金流折現。
之前我在《四步快速看懂一家公司》一課中也說過什么是最好的商業模式就是經營現金流和投資現金流分離。經營現金收入用于經營支出,投資和籌資現金收入用于投資才是最好的商業模式。
如果用投資和籌資得來的錢來維持運營,商業模式長期將不可持續,比如很多靠賣資產和融資維持的公司;如果用運營的錢來投資,則發展速度緩慢,比如處于石化油服、航空等資本支出較大行業的公司。
大家拿茅臺的自由現金流/凈利潤這個指標對比一下很多鋼鐵、航空、石化油服等重資產的公司就知道了,也可以對比下最近暴雷的東阿阿膠這幾個季度的情況。
7.貨幣現金+銀行承兌匯票<短期借款+短期應付款+快到期的長期借款+短期應付債券的要小心。說明公司可能面臨償債風險。
那些賬上貨幣現金很多,不用,又不買理財產品,但同時又有很多短期債務的也要小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存貸雙高”,很可能意味著賬上的現金實際不存在。尤其是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這兩個科目和市場利率差別很大的情況。康美藥業和康得新就有這個問題。
8.資產負債率>70%、流動比率<1、有息負債率過高的公司要小心。這也是可能存在償債風險。但這個不是絕對標準,資產負債率多少合理需要根據公司具體情況判斷,這又是不懂不做之道。
9.營運資本<長期有息負債的70%要小心,長期有資不抵債的風險。
10.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例超過20%的要小心。應收賬款增速大大超過營收增速的也要小心,東阿阿膠暴雷錢的好幾個季度就已經出現了這個問題。
應收賬款包括應收賬款、長期應收款、其他應收款等應收科目。其中要特別注意其他應收款,這是一個垃圾桶科目,很多不知放哪里的應收款就放在這,里面貓膩很多。
11.暴雷高發區的行業要小心。最典型的就是農林牧漁。
一般這個行業的公司里都有生物資產這一項,里面的貓膩很多,審計難度很大。著名的獐子島扇貝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
而且這行業有很多現金交易,缺乏做賬的原始憑證,造假的空間很大。
12.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占總資產比例比同行高出50%以上的要小心。突然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的要小心。
13.存貨占總資產比例超過20%的要小心。可能有存貨減值的風險。
14.無形資產占凈資產比例超過5%或者遠超同行的要小心。
15.商譽占凈資產比例超過10%的要小心。可能有商譽減值的風險。
商譽是收購時公司支付的超過收購對象賬面資產的溢價,減值就是說這公司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值錢。
商譽并不一定都不好,判斷商譽占比是否合理需要判斷收購對象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這又是需要對公司和行業的理解,又符合不懂不做之道。
16.商譽+無形資產+開發支出占凈資產比例超過25%的要小心。說明公司可能隱藏著很大資產減值的風險,資產質量很虛。
17.毛利率超過同行5%的要小心。要看公司是不是有超越同行如此之多的競爭力。同樣需要對行業和公司的理解。
18.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研發費用和同行差別太大的要小心。太高太低可能都有異常。凈利率高過同行太多的也要小心。究竟是不是有問題,也需要具體公司具體分析。
19.關聯交易占營業收入比超過50%的需要小心。關聯交易就是公司自己把東西賣給自己,左手倒右手。當年樂視網的關聯交易就超過70%。
20.前五大客戶收入占營收比超過50%的要小心。大客戶過于集中風險很大。當年的大牛股奧瑞金因為就紅牛一個客戶,所以紅牛不行了它也就不行了。
當然關聯交易和大客戶集中度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像平高電氣這種客戶就是它的母公司電網集團,那關聯交易和高集中度就是相對合理的。
21.海外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超過30%的要小心。特別是海外業務大都在第三世界國家的。當年的爾康制藥和神霧環保就有這個問題。可能這些業務根本不存在。
22.質押比例超過50%的要小心,公司可能有質押爆倉風險。
23.大股東大筆減持公司股票超過5%的要小心,高管大筆減持公司股票的要小心。
當年賈躍亭賈總大筆減持樂視網股票,說是要拿來給上市公司用。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以后再聽見這種鬼話直接用腳投票賣出公司就好。
當然不一定減持就是不好的,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時候大股東和管理層減持是有原因的,并不贏公司經營。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懂不做。
24.大股東和管理層過去有黑歷史的要小心。包括廉價出售資產,轉移上市公司資產,胡亂并購,低價增發,不合理的股權激勵等等。
說了這么多,避雷之術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事出無常必有妖。只要報表里出現了違反常識的現象,比如和同行比差別很大,或者逆行業增長,那么除非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否則都是強烈存疑的。
那怎么判斷是不是“事出無常”呢?那就要通過多個指標結合行業和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了。這就需要對行業企業的理解,以及對商業和投資邏輯的認知。
如果只是機械的使用某個單一指標作為判斷暴雷的依據,其實效果是很不好的。
很多同學還會糾結于一個公司到底有沒有做假,到底有沒有問題。其實我們個人投資者最大的優勢就是“疑罪從有”,只要你對某個公司產生懷疑,就可以把它從自選股里刪除了。我們不是會計,沒必要去證實一個公司有沒有做假。
看到這里很多同學可能會說,這么多潛藏的地雷,股票還能買么?這么想就對了。
大部分小白初入股市的時候都是手比較癢的,看見什么都覺得不錯可以買,交易欲望很強,這也可以理解,人類對新事物好奇,加上每天漲跌波動其實是很能刺激起人性的欲望的。
然而這樣做往往是虧錢的,在對所買股票不太了解的情況下,一不小心可能就踩雷了。
而隨著投資水平的提高,會開始能識別出公司的很多問題,這時候看什么都覺得里面有雷,反而什么都不敢買了。這就從看山是山進入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了。什么都不敢買其實是投資水平的提高,畢竟好的投資機會非常少,什么都不買至少100%不會虧損。
而只有水平進一步提高,能結合行業、公司、市場等等情況綜合分析,制定出一個長期數學期望對自己有利的策略,才能在股市里長期盈利。
投資的本質其實是個概率游戲。只要長期概率和賠率對自己有利,就應該長期玩下去,而不是指望每一筆交易都做對,永遠不踩雷。
畢竟世間沒有完美的公司,再好的公司都會有問題,王子總是會落難,踩雷是投資者的宿命。投資十個股票,能做到1個大賺,7個小虧,2個踩雷,最后就會是非常好的收益了。
踩雷是投資的一部分,長期是概率分布決定的必然。
能明白這一點,并擁有自己的策略,嚴格去踐行。才進入了看山還是山的境界。
清單就列到這里,這張清單只是幫助你思考和檢查的工具,并不是保證你不踩雷的護身符。
如果結合《清單:投資一家公司前后要做的所有事》,你會發現個股投資其實是件挺復雜的事情,辛辛苦苦到頭來還未必能跑贏市場。
除非你對此特別有興趣,否則把研究個股這些時間用來好好工作,享受生活,才是收益最大的事情。普通人定投指數基金就是最好的選擇。
這是更高一個維度的人生策略。放棄一夜暴富的幻象,放棄自己天賦異稟能靠股市快速致富的虛妄,就是最好的避雷。
自知,不貪,謙卑便可穿越股市的雷區,抵達財富的安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