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是目前世界上致殘率最高的疾病。
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達50%,7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則達80%。
由于目前還沒有能徹底根治的辦法,所以應該引起人群的重視。
一些膝骨關節炎的患者總是不愿意運動,因為覺得自己得了這個病,就像是跟“運動”二字說了永別。
得了骨關節炎就要限制活動,
跟運動永別嗎?
有的人認為,骨關節炎是一種長期的磨損、退化性疾病,因此,得了骨關節炎后應當盡量少活動,甚至連走路也不敢多走,特別是關節疼痛的患者,就更不敢、也不愿意活動了。
這其實是不對的。除非是骨關節炎急性期、關節腫脹的患者需要限制活動外,應當鼓勵骨關節炎患者積極地進行運動鍛煉。
適當的運動不僅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傷,還可能會預防和延緩骨關節炎的進程,更重要的是對“三高”及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病具有防治作用。
下面帶大家一起來看看膝骨關節炎患者適合做的運動有哪些。
骨關節炎運動療法,
緩解膝蓋疼痛
膝關節炎患者疼痛緩解后首先訓練行走,開始時緩步進行。腿要慢抬輕放,避免膝關節骨面撞擊,加重損傷。
時長控制:步速可控制在每分鐘60步以內,每天20~30分鐘。三周內逐漸達到每次鍛煉20~30分鐘。
緩步行走應堅持2~3個月,膝關節功能得到改善之后可逐步加快步伐,仍為每日30分鐘左右.
鍛煉強度:以行走時不氣促、肌肉感到輕度酸痛,休息后可以很快恢復為宜。
慢跑比散步的運動強度大,所以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好的鍛煉效果。
在跑步過程中,如果感到關節疼痛可以歇息一兩天,或者用散步來替代跑步。為了減少受傷的危險,盡可能在比較松軟的路基上慢跑。
騎自行車有助于減輕關節疼痛癥狀,增強關節周圍的力量和耐力及關節的穩定性,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及提高日常活動能力。
騎車的最大好處是鍛煉的同時不會給膝關節帶來額外的負擔,但騎車時要注意坐墊不能放得太低。
老年患者由于年齡限制不能從事其他體育活動時,仍然能夠繼續游泳。
游泳時,人體和地面基本平行,各關節都得以放松,是在不負重的情況下活動關節和肌肉。
長期游泳能夠使肌肉的力量、耐力和關節的靈活性都得到提高。
輕松的舞蹈對身體大有好處。
從某種意義上講,舞蹈就是延展身體,把肢體的纖維肌練長,而相對使肌肉變小而延長。
舞蹈會使人肢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更好,關節放松。
中老年人一定要多做上面的運動,對緩解關節疼痛和預防骨關節炎有很很好的作用,您身邊一定有很多人需要這篇文章,趕緊發給他們也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