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不少患者及家屬害怕舊病復發或病情惡化,紛紛到門診部要求輸液。也有很多老年人甚至認為,定期到醫院輸點活血化淤、擴張血管的藥物, 可以預防血栓、冠心病或栓塞的發生。但是, 這樣做真的有預防作用嗎?
一、研究證明:定期輸液不能預防心腦血管病
心腦血管病的療程是一個長期的慢性過程,既然已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腦動脈硬化的形成,其治療絕非一日之功,如果想僅僅憑借幾日的“ 定期輸液” 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其結果是不言而諭的。
楊博等,為探討定期輸液對預防腦梗死復發的療效,將106例腦梗死患者按是否定期輸液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給予相同的治療方案,觀察組患者出院后每年定期輸液。隨訪3年,觀察兩組患者腦梗死復發情況。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在復發率方面差異無顯著性。也就是說,定期輸液對預防腦梗死復發無效。
二、定期輸液:反而會增加心腦血管梗塞風險
定期輸液,不僅不能預防腦血管病,而且還有可能增加心腦血管梗塞的風險。
臨床用藥原則是: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要輸液。輸液本身可以增加感染機會和輸液反應,如發熱、肺水腫、靜脈炎等。
即使是質量最好的輸液,也存在一定量的肉眼不可見的微粒。這些微粒在輸液過程中進入血管內,可造成血管內皮損傷,損傷之處可導致脂肪沉積, 使動脈粥樣硬化,,久而久之會形成新的梗塞。
三、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
定期輸液,主要應用的是活血化瘀類藥物,如丹參、川芎嗪、三七、銀杏葉制劑等。例如血塞通注射劑和舒血寧注射劑。這些中藥注射劑不僅療效不肯定,而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2015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報告數量排名前五名的分別是:清開靈注射劑、參麥注射劑、血塞通注射劑、雙黃連注射劑、舒血寧注射劑。
血塞通注射劑: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用于中風偏癱,瘀血阻絡證,動脈粥狀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腦栓塞、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見瘀血阻絡證者。
舒血寧注射劑:主要成分為銀杏葉提取物,用于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用于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絞痛,腦栓塞,腦血管痙攣等。
四、阿司匹林和他汀:心腦血管病預防的兩大法寶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發生心肌梗死和腦梗死。根據國內外心腦血管病防治指南,心腦血管病預防的兩大法寶是阿司匹林和他汀類降脂藥。
1、阿司匹林腸溶片
血栓栓塞事件是心血管病致死致殘的主要機制之一。確鑿證據表明,對于已經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長期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進行二級預防,可以顯著降低心肌梗死、腦卒中以及心臟性死亡與全因死亡率。
阿司匹林腸溶片最常用的方法是:口服,每天100mg,飯前用適量水送服。
特別提醒: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時胃腸道潰瘍和出血。用藥期間出現任何上腹部不適時,如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厭食、反酸、噯氣、燒心、燒灼感等;或出現血腫、鼻衄、泌尿生殖器出血、牙齦出血、便血等,應及時就診。
2、他汀類降脂藥
心腦血管病的一個重要病因是: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和供應腦組織血液的各條動脈形成了粥樣硬化斑塊,斑塊不斷增長可以堵塞血管,造成心臟或腦組織缺血壞死。有些斑塊雖然沒有完全堵塞血管,但由于斑塊破裂或斑塊表面糜爛,也可以形成血栓,使血流中斷,導致心肌梗死和腦梗死。
應用他汀的目的是降低膽固醇水平、預防動脈粥樣斑塊形成、或者防止斑塊增長、破裂和糜爛,從而降低發生心梗和腦梗的風險。
膽固醇的合成也有日夜節律性,正午時最低,午夜時最高,所以他汀類藥物宜晚上服用,效果最好!
特別提醒:他汀類藥物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是肌毒性。在服用他汀類藥物期間,若出現肌肉不適,或無力癥狀,或排褐色尿時,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