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易經,不能總是講故事,講實用,還要講原理。一講原理就很枯燥,有人就不愿意聽,不愿意讀。
沒有辦法,原理還是根本,還要講。
鮮花是長在泥土里的。沒有泥土就沒有鮮花。
講完易經第一卦乾卦,還想講一個觀點,易經的卦爻辭是確定的,但每個人的理解和領悟卻是不同的。
對乾卦卦辭:乾:元亨利貞,《彖》、《文言》等就有三種解釋:
彖:“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偉大啊,生命本原的乾陽元氣!萬物依靠它產生,它統(tǒng)管了天的一切變化。云流動著,雨降下來,各類物品都變動成形,太陽照射著它們的終始,象征事物變化的六個爻位應時出現,像因時乘坐六條龍在控制天有秩序地運行。乾陽之氣的作用變化無窮,能使萬物各自端正屬性和壽命,保持住太和之氣,以利于體現正道。乾陽之氣凌駕于萬物之上,使天下安寧。
文言:“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元”是善良中最突出的,“亨”是美好的集中表現,“利”是義的應和,“貞”是做好事情的主干。君子體現仁就能做別人的尊長,把美好集中起來就能合于禮義,有利于萬物就能與義相合,把正確原則堅持下去就能辦好事情。君子實踐這四種德行,所以說乾卦是講元、亨、利、貞的。
文言:“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fā)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所謂乾元,就是天道創(chuàng)始萬物而流變亨通的根本功能。乾元周遍地利澤萬物而貞固合宜,這正是天道的性情啊。正因為如此,乾天道才能以美和利造福天下萬物,卻從來不表白自己利益萬物的恩德。偉大啊!難道不偉大嗎?天道剛健又中正,品性純粹又精華。它的六爻發(fā)揮作用,可以廣通萬物之情。天道按時乘駕著這六爻之龍,統(tǒng)御著天體的運行利澤萬物。行云布雨,使天下得到太平。
從初九到用九的七句爻辭,也有四種解釋:
象曰: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譯文 :
初九“潛龍,勿用”,是由于陽還在下面。
九二“見龍在田”,是將恩德普遍施予人民。
九三“終日乾乾”,是反反復復都遵循正道。
九四“或躍在淵”,是前進沒有害處。
九五“飛龍在天”,喻帝王有所作為。
上九“亢龍,有悔”,是說凡事過了頭,就不能長久。
看到“用九”,發(fā)現陰陽互轉,合于天德,分不清先后,沒有誰能做首領。
文言:“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初九“潛龍勿用”,是因為處在低下的爻位;九二“見龍在田”,是因為處在順時前進的時候(陳按:古人行軍,一天的路程為一舍,故舍為前進的意思);九三“終日乾乾”,是努力辦事;九四“或躍在淵”,是可以一試身手了;九五“飛龍在天”,是在上位治理天下了;上九“亢龍有悔”,是窮途末路困厄有災了;乾元用九“見群龍無首”,是順勢應變、及時改錯補過而使天下得以大治。
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初九“潛龍勿用”,是陽氣潛藏在眾陰之下;九二“見龍在田”,是天下表現出文明燦爛了;九三“終日乾乾”,是隨著時勢一起前行;九四“或躍在淵”,是因為乾道時勢要變革了;九五“飛龍在天”,是進居天位,有機會與天同德了;上九“亢龍有悔”,是和時勢一起進入窮極的時候了;乾元用九“見群龍無首”,正是體現了天道的法則。
文言:“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再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初九“潛龍勿用”,是因為陽氣潛伏在最下邊;九二“見龍在田”,是恩德可以施及普遍廣大的人們;九三“終日乾乾”,是在德業(yè)上反反復復實踐;九四“或躍在淵”,是前進進取要做到沒有咎害;九五“飛龍在天”,是大人造化天下、澤被萬民的時候了;上九“亢龍有悔”,是完全盈滿就不能再持久了;用九“見群龍無首”,是因為生生萬物的天德并沒有讓誰永遠為首。
羅列這些原文和譯文,大家會看到,對乾卦的解釋,還是有差別有不同的。這實際上是易經的重要原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場景,對易經的領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