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重頭戲科創板又近一步!1月30日晚間,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同時上交所起草了相應的6項配套業務規則,并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小編為您從13大基礎制度方面,為您梳理科創板征求意見稿及6項配套業務規則的細則。
第一、發行:注冊制
《實施意見》明確,在科創板試點注冊制,合理制定科創板股票發行條件和更加全面深入精準的信息披露規則體系。上交所負責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中國證監會則在上交所審核通過后20個工作日內完成注冊。
中國證監會將加強對上交所審核工作的監督,并強化新股發行上市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
第二、上市門檻
允許三類企業上市
科創板根據板塊定位和科創企業特點,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
1 、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
2 、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
3 、紅籌企業
對于紅籌企業,允許通過發行CDR的方式上科創板,條件即采用2018年6月出臺的《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配套規則。
上市企業財務標準:五選一
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征求意見稿指出,發行人申請在本所科創板上市,市值及財務指標應當至少符合下列標準中的一項:
(一)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二)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占最近三年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三)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四)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
(五)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并獲得知名投資機構一定金額的投資。醫藥行業企業需取得至少一項一類新藥二期臨床試驗批件,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第三、詢價、定價和配售機制
以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市場化詢價、定價和配售機制。取消了直接定價方式,全面采用市場化的詢價定價方式。
網下申購:
將首次公開發行詢價對象限定在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七類專業機構,并允許這些機構為其管理的不同配售對象填報不超過3檔的擬申購價格。
提高網下發行配售數量占比。將網下初始發行比例調高10%,并降低網下初始發行量向網上回撥的力度,回撥后網下發行比例將不少于60%,以強化網下機構投資者報價約束,引導各類投資者理性參與。
網上申購:
同時,明確回撥后網下發行比例不超過80%,保障網上投資者的申購比例。
降低網上投資者申購單位。保留“持有1萬元以上滬市流通市值的投資者方可參與網上發行”的有關規定,并將現行1000股/手的申購單位降低為500股/手,每一個申購單位對應市值要求相應降低為5000元,提升科創板網上投資者申購新股的普惠度。
第四、戰略配售
鼓勵戰略投資者和發行人高管、核心員工參與新股發售。一是放寬戰略配售的實施條件,允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1億股以上的發行人進行戰略配售;
不足1億股、戰略投資者獲得配售股票總量不超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20%的,也可以進行戰略配售。
第五、退市制度
退市標準重點落實“從嚴性”。在科創板退市制度的設計中,充分借鑒已有的退市實踐,重點從標準、程序和執行三方面進行了嚴格規范。
一是標準更嚴。在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方面,吸收了最新退市制度改革成果,明確了信息披露重大違法和公共安全重大違法等重大違法類退市情形;在市場指標類退市方面,構建成交量、股票價格、股東人數和市值四類退市標準,指標體系更加豐富完整;
在財務指標方面,在定性基礎上作出定量規定,多維度刻畫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主業“空心化”企業的基本特征,不再采用單一的連續虧損退市指標。
其他合規指標方面,在保留現有未按期披露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審計報告等退市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信息披露或者規范運作存在重大缺陷等合規性退市指標。
二是程序更嚴。簡化退市環節,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程序,對應當退市的企業直接終止上市,避免重大違法類、主業“空心化”的企業長期滯留市場,擾亂市場預期和定價機制。壓縮退市時間,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公司,第一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仍然觸及將直接退市。不再設置專門的重新上市環節,已退市企業如果符合科創板上市條件的,可以按照股票發行上市注冊程序和要求提出申請、接受審核,但因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不得提出新的發行上市申請,永久退出市場。
三是執行更嚴。現行退市制度執行中的突出問題是,個別主業“空心化”企業,通過實施不具備商業實質的交易,粉飾財務數據,規避退市指標。為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科創板退市制度特別規定,如果上市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貿易業務或者不具備商業實質的關聯交易收入,有證據表明公司已經明顯喪失持續經營能力,將按照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啟動退市。
第六、投資者門檻
哪些投資者可以進入科創板?只要記住兩個數字就行了:50萬、24個月。50萬是指:申請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
24個月是指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上交所負責人表示,這些安排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
此外如果投資者在申請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低于人民幣50萬元,也鼓勵其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進入市場。
第七、微觀交易機制
調整單筆申報數量要求,不再要求單筆申報數量為100股及其整倍數,對于市價訂單和限價訂單,規定單筆申報數量應不小于200股,可按1股為單位進行遞增;市價訂單單筆申報最大數量為5萬股,限價訂單單筆申報最大數量為10萬股
第八、漲跌停限制
在總結現有股票交易漲跌幅制度實施中的利弊得失基礎上,將科創板股票的漲跌幅限制放寬至20%。此外,為盡快形成合理價格,新股上市后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
第九、引入盤后固定價格交易
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指在競價交易結束后,投資者通過收盤定價委托,按照收盤價買賣股票的交易方式。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是盤中連續交易的有效補充,可以滿足投資者在競價撮合時段之外以確定性價格成交的交易需求,也有利于減少被動跟蹤收盤價的大額交易對盤中交易價格的沖擊。
第十、融券交易機制
為了提高市場定價效率,著力改善“單邊市”等問題,科創板將優化融券交易機制,科創板股票自上市后首個交易日起可作為融券標的,且融券標的證券選擇標準將與主板A股有所差異。
第十一、股份減持
控股股東在解除限售后減持股份,應當保持控制權穩定和明確;適當延長核心技術人員的鎖定期,上市后36個月不得減持股份。
對于上市時尚未盈利的公司,控股股東、董監高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以下統稱特定股東)在公司實現盈利前不得減持首發前股份,但公司上市屆滿5年的,不再受此限制。
允許特定股東每人每年在二級市場減持1%以內首發前股份,在此基礎上,擬引導其通過非公開轉讓方式向機構投資者進行減持,不再限制比例和節奏,并對受讓后的股份設置12個月鎖定期。
創投基金等其他股東提供更為靈活的減持方式。在首發前股份限售期滿后,除按照現行減持規定實施減持外,還可以采取非公開轉讓方式實施減持,以便利創投資金退出,促進創新資本形成。
在保留現行股份減持預披露制度的基礎上,要求特定股東減持首發前股份前披露公司經營情況,向市場充分揭示風險。
第十二、股權激勵制度
擴展了股權激勵的比例上限與對象范圍。將上市公司全部在有效期內的股權激勵計劃所涉及的股票總數限額由10%提升至20%。
允許單獨或合計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成為股權激勵對象,但需要在上市公司擔任主要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或核心業務人員。
第十三、設立科創板上市委員會與科技創新咨詢委員會
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將設置科創板上市委員會與科技創新咨詢委員會。
設置上市委是為了保證試點審核工作的公開、公平和公正,提升審核工作專業性、權威性和公信力。
設置咨詢委主要是為科創板相關工作提供專業咨詢、政策建議,推動科創板建設,促進科創板制度設計完善。
跟我學炒股綜合自同花順、德林社等,*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