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寶雞訊 寶雞市民劉先生拿一本22年前的農行活期存折,到農行寶雞開發區支行取錢,該存折余額為100元,工作人員經核算,告知其22年活期利息總計不足8元,劉先生隨即放棄取錢。
昨日,劉先生說,他姐姐有一本22年前的農行活期存折,存折上顯示余額為100元。2月份至今,他前后多次前往中國農業銀行寶雞開發區支行,咨詢這22年前的100元至今能有多少利息,銀行工作人員開始說是8元,后又說是30元,這讓他很不解?“100元存了22年,利息還不夠來回的車費?銀行咋算的利息?”
這本存折有些泛黃,封皮白底紅字,印有“活期儲蓄存折”、“中國農業銀行陜西省分行”字樣;封皮內側蓋有“中國農業銀行寶雞市渭濱區支行公園路東段儲蓄所”的紅色印章,日期為“一九九二年七月三日”。該存折最后一筆交易為“支出”,余額為100元,時間為1992年12月1日。
昨日下午,劉先生再次來到中國農業銀行寶雞開發區支行。該行個人金融部馬經理表示,劉先生所持存折在該行確有存檔。根據規定,活期存款利息,應以儲戶支取當日、人行公布的活期存款利率來計算,28日的活期存款年利率為0.35%,那么以每年360天、每月30天來大概估算,從1992年12月1日算起,共計為7677天,套用利息計算公式:7677乘以100,再乘以0.35%,再除以360,等于7.46,結果便是這本100元存折近22年的利息,為7.46元。
馬經理解釋,銀行工作人員開始之所以告訴劉先生利息為8元,其實就是以此方式計息得出的結果,之后所說的30元,是用“復息”(利滾利)的方式計算得出的結果,但我國有銀行有明確規定,不允許采用“復息”方式計息。之所以使用這種方式,是想讓李先生明白,即便是“利滾利”,利息也并沒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