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看看真實的諸葛亮,有助于提高智商


    三國時代的諸葛亮似乎成了道德符號,有人說他“既忠且勇且智”,以政治家、軍事家相許,簡直是天上有地上無。某些人為諸葛亮設定了禁區,只能給予錦上添花的贊美?,F在給諸葛亮差評,恐怕得有道德上的勇氣。事實是,如果肯客觀綜合研究史料,諸葛亮真實的形象并沒有常人“以為”的那樣高大?,F在騙子比傻子還多,研究一下諸葛亮的真實面貌,或許有助于提高智商。

  

《出師表》的破綻

  《出師表》被編入《古文觀止》,又曾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出現??催^它又贊賞過它的人怕沒有千千萬萬?然而,這篇文章幾個“偉大”的破綻,被很不少的人忽略了。諸葛亮身上有耀眼的道德光環,正人君子恐怕不敢亂想,唯有我這號遠在江湖的糊涂蛋才會胡說七道,能見人所不能見,想人所不敢想

  第一個明顯的破綻是文尾的“今當遠離”。

  跟公文打過交道的人知道這句話很成問題。今天請示類的公文末尾大都是“妥否?請批示?!睌鄶嗪鯖]有人敢說“我先按自己的意愿做了,閣下批與不批,自己看著辦”。

  諸葛亮在蜀漢劉禪面前可以拿相父的架子,但本質上還是臣子,軍國大事的決策權還是屬于皇帝。諸葛亮既然向劉禪“請示”向魏國出兵,本來應客氣一點,“請皇上圣裁”是現成的話,他卻省了這一句,直接說“今當遠離”,意思是劉禪批準與否,向魏國用兵是一定的,“諸葛亮傳”記為“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如果不需要劉禪裁決,諸葛亮上這個奏折豈不是多余?事實上,《三國志》“后主傳”的附文里載有劉禪的詔令,對諸葛亮“伐魏建議或請示”作出正式的回復,更指出具體的方略。

  如果說伐魏事急,諸葛亮等不及劉禪批準,這是不成立的。建興五年春諸葛亮出屯漢中,第二年春才向魏國用兵,這中間有一年的時間來反復磋商。諸葛亮就算在漢中,主動出兵前也有足夠的時間向劉禪請示,更何況他本來就在成都,先上表再去漢中。顯然,“軍情緊急”的說法不成立。

  第二個破綻是離題。

  《出師表》不計標點總共623字,真正與北伐有關的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49字,只占總篇幅的8%,如果扣除不痛不癢的“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15字,比例就更難看了,“北定中原”起的20個字是出兵的目的,也無足輕重。這表通篇大談劉禪應聽臣子建議,算不算離題?就算劉禪應“親賢臣、遠小人”,大可另寫一篇文章來規勸的。有人參加高考時,敢如此寫作文嗎?

  第三個破綻是缺乏起碼的用兵分析。

  公文貴在簡潔。如果《出師表》中與出師相關的寥寥49字能把對魏用兵的事項分析透徹,讓人明白北伐勢在必行,也還過得去。然而,諸葛亮只說了“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這只是出兵的若干前提之一之二,尚不足夠。

  漢魏綜合實力對比如何?這個決定雙方勝負,沒有講。

  能否打贏魏國?沒有講。

  總共需要多少兵力?沒有講。

  對魏戰爭需要多長時間?沒有講。

  就算能把魏國打垮,如果魏吳連和,蜀漢能否對付?還是沒有講。

  以上問題是開戰必須研究的,諸葛亮半個字都不提。證明北伐是很不成熟的舉動。

  作為對比,可以看看載于房玄齡撰《晉書》卷二司馬昭伐蜀前的分析。

  帝將伐蜀,乃謀眾曰:“自定壽春已來,息役六年,治兵繕甲,以擬二虜。略計取吳,作戰船,通水道,當用千余萬功,此十萬人百數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濕,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順流之勢,水陸并進,此滅虞定虢,吞韓并魏之勢也。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余眾不過五萬。今絆姜維于沓中,使不得東顧,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漢中。彼若嬰城守險,兵勢必散,首尾離絕。舉大眾以屠城,散銳卒以略野,劍閣不暇守險,關頭不能自存。以劉禪之暗,而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其亡可知也。”

  司馬昭將敵我兵力對比、有利因素(劉禪之暗)、進兵方略說得明明白白,符合《孫子兵法》“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的原則。

  《孫子兵法》還提出:“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既然劉禪還需要諸葛亮叮嚀教誨“親賢臣遠小人”,“主孰有道”的回答不言自明。從事后的馬謖敗于街亭來看,在“將孰有能”上,諸葛亮一方也沒有優勢。

  因此可以說,諸葛亮的《出師表》雖然有名,還表露“忠心”,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不及格。

  

諸葛亮的真實功績

  作為千古賢臣的諸葛亮到底有哪些功績?

  《隆中對》為劉備指明方略,大概算得上一件。

  諸葛亮為劉備籌劃的方略確實有效,但也算不上出類拔萃。因為類似的戰略在三國之前數不勝數,如秦國司馬錯的伐蜀策,諸葛亮的策略跟它最相似,也是避強擊弱、廣地富民。又如漢高祖劉邦以關中為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再如中興的光武帝劉秀,占據黃河北邊富饒的一塊作為基地,都取得天下。諸葛亮能借此立功,從另一個角度看,劉備的資質實在太差。從伐黃巾起,劉備四方奔走多年,名望不低,卻不得不依托劉表,可見還是缺乏做領袖的氣質。

  諸葛亮的實實在在拿得出手的勞績應是赤壁戰前當了一回說客?!度龂尽穼Υ擞忻鞔_的記載。

  能聯吳抗曹,當然是功勞一件,但若說是天大的功勞則未必。孫權執掌東吳,周瑜即向他推薦魯肅,魯肅的建言是:“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后建號帝王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孫權表面上謙虛,卻對魯肅“益貴重之,賜肅母衣服幃帳,居處雜物,富擬其舊”。孫權尊重魯肅,還有個背景,就是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云肅年少粗疏,未可用”。孫策交待孫權的遺言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孫權卻“不以介意”,可見孫權內心很是認同魯肅,面上的謙虛不過是策略而已(曹操與司昭竊據朝柄都不稱帝,也是策略)。

  諸葛亮出山前說東吳國險民附,孫權又有效法漢高祖的野心,諸葛亮聯吳是很自然的事情,根本不需多費力。所以,《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游說孫權時,孫權說了句“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潛臺詞是他根本就不想向曹操投降。再說,曹操勢大,孫權聯合劉備也是必然的,多個朋友肯定比多個敵人為優。諸葛亮出使東吳前,魯肅就已經提出完整的聯劉策略,孫權也是認同的,才派遣他到荊州探聽虛實。

  《三國志》“魯肅傳”中有如下記載:

  權知肅意,乃執肅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肅曰:“恰才眾人所言,深誤將軍。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睓嘣唬骸昂我匝灾??”肅曰:“如肅等降操,當以肅還鄉黨,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眾人之意,各自為己,不可聽也。將軍宜早定大計?!睓鄧@曰:“諸人議論,大失孤望。子敬開說大計,正與吾見相同。此天以子敬賜我也!但操新得袁紹之眾,近又得荊州之兵,恐勢大難以抵敵?!?/span>

  魯肅對孫權分析各色人降曹的利害,如果在諸葛亮見孫權之前,則諸葛亮對孫權的一番說辭不過是錦上添花??上В度龂尽肺唇淮齼烧叩臅r間先后。按常理推測,魯肅的說辭應在先,因為魯肅必須先向孫權復命,介紹劉備方面的意向,才會向孫權引見諸葛亮。

  諸葛亮的第三件功勞應屬平定南方的叛亂。這是沒得說的。

  陳壽對于諸葛亮的第四件功勞沒有實指,只是評價性質的概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說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肖之亞匹矣。”這些嚴格地說算不上功勞,是治國大臣的基本要求。

  從陳壽的記載來看,諸葛亮的功績實在很有限。

  

錯誤的北伐

  有人以諸葛亮“鞠躬盡瘁”北伐來贊許他“忠誠”。如果稍對戰爭的細節有所有了解,斷然不會有人說諸葛亮的北伐正確。

  前面說了,諸葛亮對于魏漢的實力對比沒有分析。當時的中國經濟重心在黃河兩岸,次及淮河流域,魏國土地面積比蜀漢大得多,有數倍優勢,人口也多得多,朝綱也還算好,遠未到天怒人怨的地步,“人心思漢”的現象恐怕不多,因為諸葛亮北伐時,魏國內部并沒有人響應。諸葛亮明顯是以弱擊強。這是時間上的錯誤。

  蜀道天險固然是四川盆地自保的有利因素,對外用兵時也是很不利的因素。能否克服這個地理因素,都基于雙方的實力對比外加內部是否人和。歷史上幾次平蜀,都不怎么困難,一則攻略的一方有明顯的優勢,二則蜀中上下離心,蜀漢后期也是如此。韓信助劉邦暗渡陳倉,襲取關中,首先是采取了突然襲擊的策略,其次是劉邦有較高的名望也有較大的實力,而關中力量分散,易于各個擊破。諸葛亮既不具備實力上的優勢,俄延一年才用兵,未能實施突然襲擊,北伐無功就是注定的。

  正因為諸葛亮沒有取勝的機會,就有人拿“以攻為守”說事。

  “以攻為守”是有前提的,就是雙方本就在接觸,主動進攻可打亂對方的攻擊部署,如果對方沒準備好,取得勝利是有可能的。但是,即使雙方處于接觸狀態,也不能墨守陳規地“以攻為守”,必須考慮雙方的實際情況,否則打仗就太簡單了,只要進攻就能消滅對方。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相信這句話人所共知。進行戰爭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糧食供應要足夠。諸葛亮北伐,有兩次是糧盡退兵。由此可見,遠距離攻勢作戰的一方存在供糧困難的因素?!耙怨槭亍睉紤]距離因素。

  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關于軍事供糧的分析,指出三個后勤人員供應一名作戰人員的糧食,已經到了極限,出動十萬大軍得附加動員三十萬人進行后勤支援。沈括用數學分析證明《孫子兵法》中應取糧于敵主張的合理性。

  蜀漢的漢中距離魏國的寶雞一帶,直線距離不下150公里,考慮地形起伏,實際路程絕對不下200公里。這對運糧是個極大的考驗,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如果吃了敗仗,喪失大量兵員,物資損失就會巨大。

  其次,魏國被攻,有堅城保護,以逸待勞,糧食及其他物資供應肯定比流動的一方優越。

  事實證明,諸葛亮主動挑起的北伐,加上后來姜維屢次對魏國用兵,都沒有達到削弱魏國的目的。

  在蜀漢內部,因為遠距離用兵需要很多的人從事運輸工作,占用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力資源,對蜀漢的經濟有很不利的影響。后主劉禪投降時,治下人口才94萬,兵員10萬,吏4萬。如果投入5萬人對魏用兵,后勤人員至少得10萬,四境衛戍人員起碼5萬,加上不事生產的官吏4萬,占了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再撇開老弱病殘,真正參加生產的勞動力遠遠不夠。還有,得七八家才養得起一個士兵。就算戰爭無勝負,對經濟的影響也非常大。所以古人才說“兵兇戰?!保瑧鸲瞬荒茌p易開啟。

  諸葛亮自建興五年起,長期在外,又占據丞相之位,對于政事的處理就欠缺時間效率。現代電報、電話、電子郵件這么發達,很多時候還是需要人在一起商量事情,漢中離成都至少有300公里遠,就算馬快,也得4天跑個來回,他如何及時與朝廷商量政務?

  諸葛亮的北伐不能損魏之一毫,卻拖累了蜀漢的國力,很是失算。

  秦之后以丞相之尊親自帶兵的,除了諸葛亮外,恐怕沒幾個。諸葛亮帶兵北伐的有兩個好處,一是統兵,在那個時代重兵在手是最安全的,二是不用天天向劉禪叩頭——劉禪是老板,卻稱諸葛亮為“相父”,在金鑾殿上,是否該向劉禪下脆行禮?諸葛亮左右為難吧?不向皇帝下脆,忠臣就做不成,想做忠臣,老子拜兒,又不好看。

 ?。▌⒍U尊諸葛亮為相父,卻把女兒嫁給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匪夷所思。)


用人上的乖誤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諸葛亮用人方面的表現很差,因為現在能看到的各種記載只說他物色到了姜維,沒有其他的薦才記錄。諸葛亮身后三十年,蜀漢就被曹魏顛覆,是三國中最早收攤中的一個,蜀漢缺乏人才是根本原因。如果假定諸葛亮是不世出的名臣,這個責任他是逃脫不了的?!度龂尽分?,與諸葛亮同期或稍前的名人,如曹魏方的荀彧、孫吳方的周瑜,都有明確的推薦人才的記載。兩廂對比,諸葛亮的“忠”就遜色許多了。蜀漢方面不太出名的許靖,陳壽評為“靖雖年逾七十,愛樂人物,誘納后進,清談不倦。”如果諸葛亮有出彩的表現,陳壽不會不寫。

  諸葛亮不僅未盡到存才的責任,蜀漢精英凋零與他脫不了干系。

  劉備的義子劉封,“有武藝,氣力過人”,“所在戰克”,有能有功?!爸T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度龂尽返挠涊d明明白白。

  諸葛亮說廖立有才,卻因他批評劉備伐吳失利而貶斥。

  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有功有謀,因與諸葛亮的幕僚楊儀不和,中了諸葛亮的遺計而受害,蜀漢損失一個頂梁柱(劉備在漢中稱王,將漢中大任交給魏延而不是張飛,由此可見魏延的能力)。司馬昭伐蜀,也是看到蜀漢人才凋零,軍事上只有一個姜維,鄧艾和鐘會兩路進兵,便首尾難顧。

  僅說以上這些看得見的“事實”,便可知道諸葛亮于蜀漢的“忠誠”很有限。(有興趣者,可參閱田東江先生《蜀中緣何無大將》)

  

諸葛亮的其他失誤

  還有些事證明諸葛亮與“千古賢臣”不相干。

  劉備伐吳,這是一個很致命的失誤,陳壽的《三國志》中見不到諸葛亮勸諫的記載?!胺ㄕ齻鳌敝杏兄T葛亮的一句話:“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敝T葛亮承認法正能影響劉備,證明他在阻止伐吳上沒有盡到心。據陳壽的記載,秦宓為諫止劉備伐吳,被劉備投入監獄。以此推知,諸葛亮可能真的沒下功夫勸諫劉備。

  諸葛亮當時的威望并不高。劉備伐吳失利后,在成都西南數十里的黃元就反叛,證明蜀漢的行政有問題,用人失察是肯定的。再說,這樣不成氣候的人都敢反叛,在蜀漢的腹地不可能得到外援,只能證明諸葛亮等人不足以威服眾人,所以后來南邊三個地方的少數民族起來鬧事。

  諸葛亮另一個很不好的舉動是“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這是典型的權臣嘴臉。因為右將軍的品級并不高,將軍品級最高的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都開府視事,其次是衛將軍,待遇比前幾個也只差一點點,再次是前后左右將軍。諸葛亮以右將軍的身份履行丞相的職責,意味著蜀漢無人。如果真的無人,那他只好活一萬歲了,否則身死政息。這個跟“江山代有人才出”相矛盾,對不對?

  

陳壽對諸葛亮的態度

  陳壽著《三國志》,為諸葛亮立傳,有不少溢美之辭。國人著史有個秘密工具,叫做“春秋筆法”,陳壽也深好此道。如果細心一點,完全可看出陳壽對諸葛亮的輕視態度。

  在“魏書”和“吳書”中,陳壽把反面人物都排在靠后的位置,也可以說是最后的。

  曹魏的“亂臣賊子”王陵、毌丘儉、諸葛誕、鄧艾、鐘會排在《魏書》倒數第三,最后兩篇是不關痛癢的《方技傳》及記載少數民族的《烏丸鮮卑東夷傳》。

  東吳的“壞人”諸葛恪、孫峻等人排在倒數第二,最后一篇記載一些在歷史上并不知名的小人物。

  《蜀書》共15篇,蜀漢方面的反面人物劉封、李嚴、魏延等人排在蜀書的第十位,諸葛亮的繼任人蔣琬、費祎、姜維卻排在第十四位,排第十五位的是鄧芝、張翼、廖化幾個。這樣的排位,顯示出陳壽對劉封、李嚴、魏延等人的同情,也就是對諸葛亮行事的不滿。

  陳壽還怕后人不懂自己的心思,在“諸葛亮傳”中特意寫道:“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領中書監濟北侯臣荀勖、中書令關內侯臣和嶠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國,負阻不賓,然猶存錄其言,恥善有遺,誠是大晉光明至德,澤被無疆,自古以來,未之有倫也。輒刪除復重,隨類相從,凡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

  如果陳壽當真推崇諸葛亮,斷然不會這樣寫。中書監和中書令是掌管皇帝核心機密的干將,顯然,推崇諸葛亮是晉帝司馬炎的主意。如果老板不肯正面評價敵國丞相,臣子斷然不敢交待陳壽去為諸葛亮做佳傳,否則是經不起皇帝老兒聯想的。

  司馬炎推崇諸葛亮是理由的。曹家得了漢家大半天下,他司馬家又篡奪魏家天下,不讓后人有樣學樣是一定的,就想找個道德模范。魏家能臣除了司馬懿,數不出一個德能雙全的(如果有,司馬家就沒篡奪的機會),東吳的大臣沒一個得善終的,唯一的看得上眼的就只剩下諸葛亮了。盡管諸葛亮名聲大,作為道德楷模勉強還行,起碼還沒到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的地步,事實也只是九十里與百里的區別。

  諸葛亮到底是不是賢臣能臣,從劉禪的態度也可看出。直到蜀漢景耀六年春(公元263年),后主才下詔在漢中為諸葛亮立廟,此時諸葛亮已經身死29年。后主拖到這個時候才大張旗鼓旌表諸葛亮,最大的原因是朝政已經敗壞,上下離心,也找個道德模范來讓大家來學,延長蜀漢的壽命??上б呀涍t了,那年秋天司馬昭就向他動了手。陳壽是當時歷史的見證人,時人對諸葛亮的態度,肯定比后人清楚。

 

  我們這個民族做帽子生意最在行,喜歡批發高帽。諸葛亮是否“忠勇智”,現在并不一定要爭個高下。千百年來,用人一直是個結,有人解得開,就有盛世,還有這“治”那“治”的,有人解不開,王朝掙扎十幾二十年就收攤的也很普遍。中國歷史其實只有四個字:“利害”與“用人”。從諸葛亮的行跡中研究用人的客觀標準和方略,也許能收“畫虎不成可似貓”之效。

  (2016.04.09)


  :諸葛亮《出師表》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讬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讬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作者:謝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子午谷奇謀蜀漢的挽歌 (一)
三國(中):劉備白帝托孤,諸葛亮無奈“北伐”,趙云為何棄用?
魏延子午谷奇襲之計是否真的可行?
曹魏出兵伐蜀為何蜀漢短短兩個月就滅亡了?
諸葛亮其實是個“賭徒”?
史說三國:二〇〇 北伐中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化县| 乌兰察布市| 白山市| 中超| 长宁区| 友谊县| 仁怀市| 临朐县| 云南省| 正定县| 青田县| 南宁市| 甘德县| 濮阳市| 西城区| 高淳县| 鲁山县| 怀化市| 都匀市| 同仁县| 应用必备| 柳林县| 溧水县| 根河市| 寻乌县| 长垣县| 南汇区| 文安县| 寻甸| 静海县| 涞源县| 富宁县| 广南县| 张家界市| 扶沟县| 嘉定区| 成安县| 聂荣县| 丰顺县| 都昌县| 盘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