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補中國人崇尚冬補,且認為“葷食”是最好的補品,無肉不成冬天。可是,不一定吃高熱量的肉食就是對身體好,吃得對才最重要啊!
手腳冰涼:吃羊肉、粟米、鱸魚
怕冷、手腳冰涼多與體內陽氣不足或氣血運行不暢有關。中醫認為,人體的正常機能主要靠氣血將養分運送到全身,一旦陽氣不足或者氣血運行受阻導致陽氣瘀滯,那么處于四肢末端的手和腳就會出現冰冷的情況。如果確定是這種原因導致的手腳冰涼,那么除了注意全身保暖外,還可以多吃些溫補食物。
羊肉:性溫熱,可以補虛勞、祛寒冷、溫補氣血,特別適合在秋冬季食用。涮羊肉和紅燜羊肉通氣血效果最好。
粟米:又稱谷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鱸魚:性平,味甘,既能補脾胃,又可補肝腎,益筋骨。《本草經疏》曾有記載:“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腎主骨,肝主筋,滋味屬陰,總歸于臟,益二臟之陰氣,故能益筋骨。”
補腎:吃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
根據中醫“五行養生”理論,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別以白、綠、黑、紅、黃五色代表,并各自關聯不同的器官。冬季五行屬水,而人體五臟中,腎屬水,因此,冬季養生就應該重視補腎。腎要“黑”補,也就是說吃黑色的東西補腎。
黑色的食物包括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海帶、紫菜等。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性溫平,適合在冬天吃。黑木耳、海帶、紫菜等稍寒涼,更適合夏天吃。黑色食物蛋白質豐富,脂肪含量不高,因此即使在戶外活動少,運動量不多的冬季食用,也不用擔心發胖。
兒童:吃高鈣、富含維生素食物
不要以為寶寶抵抗力較成人差,在寒冷的冬天更需要吃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御寒。在活動量小的冬季,一味胡吃海塞容易把孩子養成“小胖墩”。冬季,給寶寶合理安排膳食只需記住幾個關鍵詞:高鈣,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
高鈣食物:冬季戶外活動少,曬太陽的時間不夠,容易缺鈣。若有此困擾,除了按醫囑適量口服魚肝油補充維D,還應該適當多吃高鈣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魚蝦等。
富含維生素食物:寶寶在冬季容易患感冒等疾病,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蘋果、橘子、柚子、大白菜、馬鈴薯、紅薯、胡蘿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膳食纖維: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是為了防止活動量少而出現便秘。菠菜、芹菜、玉米、黃豆等都富含膳食纖維。
如果寶寶怕冷,還可以多吃一些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卜、土豆、山藥、紅薯、藕、大白菜、青菜等。
老人:3兩瘦肉+1個雞蛋+250毫升鮮奶或酸奶
老人在冬天最常出現的是營養問題,主要與活動量減少,尤其是戶外活動量減少有關。一是活動量減少,消化力降低,食欲差,總攝入量減少,肉蛋奶等優質蛋白質攝入不足,必需的氨基酸缺乏可直接影響呼吸系統對感染的抵抗力;二是曬太陽的時間減少,維生素D合成少,鈣攝入不足,血液中每日需要的游離鈣只能從骨骼中補充進血液,引起骨質疏松;三是活動量減少,喝水少,膳食纖維攝入不夠容易引起便秘等。
總的來說,老年人的冬季營養策略應該以攝入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為主,其中,肉蛋奶類的優質蛋白質不應該少于蛋白質總量的60%。具體來說,每天需要進食約3兩瘦肉,1個雞蛋,250毫升鮮奶或酸奶。
文章來源于固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