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6直升機是一款雙發多用途重型運輸直升機,也是當今世界上仍在服役的最重、最大的直升機,蘇聯米爾莫斯科直升機工廠主持設計、研制的,北約代號為'光暈'(Halo)。這種直升機是蘇聯繼米-6和米-10以后發展的重型運輸直升機,也是當今世界上現役的最重的直升機。
該機的機艙內載和艙外外掛質量均可達20噸,與美國C-130運輸機載荷能力相當。該機于1970年代開始研制,1977年12月14日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81年6月在巴黎航展展出,1985年通過蘇聯國家鑒定,1985年實施量產,1986年出口外銷,售價1020萬美元。
'米-26'投產后,有多款改型機種,如:米-26A、米-26T、米-26P及米-26M等。目前,'米-26'系列機型的制造商為俄羅斯羅斯托夫直升機聯合股份公司。
'米-26'直升機除作為軍事用途之外,其民用功能也相當出色,如森林消防、自然災害救援等。2008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搶險中,就是頻繁使用該機調運大型工程設備到震區實施堰塞湖的挖掘、疏浚工程,在預防次生災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米-26'機身為全金屬鉚接,后艙門備有折疊式裝卸跳板。機身下部為不可收放前三點輪式起落架,每個起落架有兩個輪胎,前輪可操縱轉向,主起落架的高度還可作液壓調節。
'米-26'貨艙空間巨大,可裝運兩輛步兵裝甲車和20噸的標準集裝箱,如用于人員運輸可容納8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60張擔架床及4至5名醫護人員。貨艙頂部裝有導軌并配有兩個電動絞車,起吊質量為5噸。'米-26'飛行設備齊全,能滿足全天候飛行需要,如:氣象雷達、多普勒系統、地圖顯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自動懸停系統、通信導航系統等。
最大起飛重量: 56,噸、最高速度: 295 km/h 、實用升限: 5,500 米、貨艙:長12米,寬3.2米,高2.95~3.17米,容積121立方米、發動機: 2×2 渦軸發動機,每個 8,500 千瓦(11,399 馬力)
為傳統的鉸接式旋翼,槳轂是鈦合金制成的,有揮舞鉸和擺振鉸,帶有阻尼器,沒有彈性軸承或軸向鉸。這種旋翼由8片等弦長槳葉組成,是世界采用槳葉片數最多的單旋翼。每片槳葉由一根管狀鋼質槳葉大梁和26個玻璃鋼翼型段件組成。段件內部用翼肋和加強構件加固,中間填以蜂窩填料,前緣有不可拆卸的鈦合金防蝕條。
飛機的發動機為渦輪軸構造,安裝在駕駛艙上方,由烏克蘭扎波羅日'進步'機器制造設計局研發制造。發動機采用電加熱和熱空氣兼備的雙防冰裝置,以適應嚴寒地區飛行。
為防止單一發動機發生故障,飛機裝備了保持旋翼轉速的恒定系統,當一臺發動機出現故障時,另一臺則會輸出更大的功率,以保持飛機仍可正常飛行。出于防火需要,飛機的發動機艙采用鈦合金制造。機內共裝有10個油箱,最大載油量為1.2萬升,還可外掛4個副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