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種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呈現井噴趨勢,而騙子們正是利用人性貪婪的弱點,開出各種空頭支票來誘人上當。警方提醒廣大市民朋友要保持平常心,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切忌出現“貪、懼、稚、急”4種心理狀態。
1、天上不會掉餡餅,切忌貪婪作怪。某廠工人小楊接到一個錄音電話,稱其有1200元的保險返利,若想領取就回撥電話。小楊回撥電話后,對方便讓小楊提供卡號,按照指示去ATM機上操作。小楊得錢心切,直奔廠門口的ATM機,按對方要求操作,卡上好不容易攢下的工資瞬間不翼而飛。
警方提示:通過ATM機轉賬是騙子們的慣用伎倆,這樣既可以避開銀行柜員的監督,又能利用當事人對ATM機的生疏達到詐騙成功的目的。騙子通常會使用電話指導操作,當事人很容易就會被騙子的指示分心,無法留意自己的操作,也不會記住轉賬賬戶的信息。因此,在報案的時候常常因為說不清楚,導致調查難以迅速展開。
2、莫要害怕惹麻煩,切忌心慌意亂。一些騙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打電話,以涉嫌洗錢、販毒、信用卡詐騙等名目嚇唬受害人。當事人一旦被唬住,騙子的詭計也就得逞了。
警方提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種種“高大上”的權威機構發出的“通緝令”、“逮捕令”,讓人看得心驚肉跳。一旦被唬住,騙子就會趁機開口讓你“輸入賬號密碼做財產清查”、“轉移資金到安全賬戶”等實施詐騙。實際上,這種偽造的“逮捕令”乍一看逼真,仔細閱讀內容就會發現,公文文號、批準機關、涉嫌罪名等根本就是胡編亂造,制作技術也十分拙劣。此類騙局之所以能夠屢屢得逞,就是利用人們的恐懼心理。
3、柿子都撿軟的捏,切忌稚嫩惹禍。騙子們時刻謹記“柿子都撿軟的捏”這句話,不斷把魔掌伸向社會經驗不足的在校學生及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設置一些諸如“兼職網店刷信譽”、“兼職手工藝品加工”、“高回報網絡理財”的圈套。
警方提示:大學生、90后群體初入社會,戒備意識較差,信息獲取渠道單一,過分相信網絡使得他們成為網絡詐騙的高危人群。無論是網上找兼職還是參與網絡理財,一定要通過專業網站和機構,千萬不要被高收益、低投入所迷惑,更不可被暫時的甜頭蒙蔽雙眼。一旦失去判斷能力,最后只能“咬進”騙子事先設下的餌鉤。
4、慌里慌張出亂子,切忌急功近利。慌里慌張最容易出亂子,騙子也瞅準了部分人急于求成、賺錢快的心理下手,一騙一個準兒。年初,小李收到一條飛機改簽的信息,要收取改簽費用200元。想到自己當日下午就要乘飛機回四川老家結婚,小李信以為真,按照電話里的指示在ATM機上進行操作,隨后卡里5.6萬元結婚禮不翼而飛。婚不能不結,當日下午的飛機也不能誤,小李心一橫就飛回了四川。直到過完春節返回常熟的時候,小李才到派出所報案。
警方提示:此類案件多因當事人急于登機,大部分都是等到了目的地才報案,甚至等到出差結束才報案。這段空白時段給騙子轉移贓款留下了充足的時間,卻給辦案民警出了一個大難題。遇到此類情況一定要第一時間報案,第一時間向警方提供能力范圍內所有詳細信息,說得越清楚,警方幫你挽回損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南京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