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悟空問答答主饕餮不碼字
慈禧太后27歲開始守寡,去世時73歲。據野史記載,她的緋聞對象多達六七個,甚至有傳言晚清大太監李蓮英并非真太監,而是慈禧的男寵。那么真相到底如何,我們先從李鴻章入手。
1880年,45歲的慈禧突然得了一種“怪病”,吃飯想吐,又困又乏。慈禧趕忙召見李鴻章進宮商量對策,結果接連2位太醫都認為是“喜脈”,結果被斬了頭。
眼瞅著事情不對,李鴻章靈機一動,想到自己曾經在江南巡查時,有一個民間神醫醫術高明,于是立馬安排他進宮為慈禧診斷。
他叫薛福辰,醫術古怪。在他給人看病的時候,不允許除病人以外的任何一個人在場。要知道,古代給貴族看病都是有侍衛陪同,且需要經過嚴格的檢查。但是,慈禧得知薛福辰的要求后,竟奇跡般地答應了。
薛福辰伸出右手為慈禧把脈,先是一驚,皺了皺眉頭后重新把脈。這一回,他心里有底了。慈禧并不是什么“喜脈”,而是操勞國事過多,腹部有積血。
薛福辰用袖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淡定地說:“太后您是為國事操勞,長期休息不好,導致心力交瘁,氣血凝結在腹中,所以會導致食欲不振,惡心犯困。現在只需要通氣血,鳳體便可無恙。”
慈禧聽后,便說:“那你給我開藥,讓太醫院協助治療吧。”
誰知薛福辰立馬撲通一聲跪下說道:“太后,您的這個病只能我親自給你煎藥,至于藥的成分也不能給任何人看,不然就不靈驗了。”
不得不說,薛福辰真的很膽大。在古代宮廷中,別說給大權在握的慈禧開藥,就算一般的官員,也需要逐步核實以防萬一。關鍵時刻,慈禧掀開了簾子,讓薛福辰抬頭與她對視。好一會兒,慈禧才說:“罷了罷了,就依你吧。”
開藥之前,薛福辰先給慈禧做了化療。他準備了一張小床,床上有一個圓圓的洞,洞下面又放了一個木桶來接住“淤血”。
一副中藥下肚,不到一個時辰,藥效就開始發作。慈禧躺在床上接受診治,“淤血全都從體內排出來。”
薛福辰自己將木桶蓋好帶了出去,這樣慈禧的“病情”就這樣好了。
回到家以后,薛福辰連夜叫人收拾細軟,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京城。
夫人在路上問:“老爺,您不是看好了太后老佛爺的病嗎?說不定明天我們就飛黃騰達了,為什么要現在離開京城呢?”
“夫人,你就別多問了,知道得越少越好,我們趕路要緊。”
這是野史《聞塵偶記》中記載的關于慈禧的奇聞逸事。史書上記載薛福辰確實是在1880年治了慈禧的病,但是他并沒有逃跑,后來來升為順天府尹,做過督查院左副都御史。
我們都知道,慈禧太后是晚清歷史上權利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人。
慈禧葉赫那拉氏,是咸豐帝的妃嬪,同治皇帝的生母,也是清朝晚期實際操控大權的人。
她1852年入宮,在4年后生下同治帝,晉封為懿妃 ,在咸豐帝駕崩之后,和慈安太后聯合發動政變,兩人一起垂簾聽政。
錢財、權利都擁有的慈禧,會不會耐不住深宮寂寞,與別人私通呢?
這些問題在正史中并沒有記載,不得不說這就是慈禧太后的高明之處。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后,找男寵的事情都被史官一一記錄在史冊。
但在慈禧太后這里,正史是一點記載也沒有的,不知是慈禧暗中操作,還是確實是沒有發生這些事呢?但是,民間對于慈禧是否守寡卻有不少傳說。
下面一一來盤點一下慈禧的那些“緋聞男友”。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
據說,安德海和李蓮英這兩人不是真正的太監,而是慈禧太后私底下的男寵。
那這件事可信嗎?
首先,清朝對于太監的檢查是非常嚴格的。
內務府會專門派人每年對太監進行檢查,如果發現假太監,也會立馬把他變成真的。
其次,就算安德海和李蓮英沒有變成真太監,但是只要經歷過痛苦,正常的生理功能肯定受限制,更何況這兩人的顏值很一般,慈禧這種心高氣傲的女人,估計看不上他們。
再者,安德海和李蓮英都是從小就進宮的,當時那個年代,家里窮,養不起孩子,就把他們送進宮里。
據說安德海大概是八九歲凈身,李蓮英則是六七歲凈身的。由此看來,這兩個太監和慈禧應該只是單純的主仆關系。
至于為什么會有這些傳言,估計是不喜歡慈禧的人特意捏造出來惡心她的吧。
恭親王奕?是咸豐皇帝的弟弟,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小叔子。
當年奕?也是皇位競爭人之一,其時屬于皇長子。根據清朝的規矩,一般情況下,要么立長子為儲君,要么立嫡子為儲君,況且論才能奕?一點也不輸咸豐。
那為什么奕?沒有當上皇帝呢?
其實,他輸就輸在沒有遇到一位好老師。
咸豐的老師教導他,要贏得父親的喜愛,只有文武雙全是不夠的,他還需要讓父親從心眼里喜歡他,最好的辦法就是投其所好。
咸豐的老爸最喜歡仁義孝順之人,所以在一次出游狩獵時,咸豐略施計謀,以“仁孝”拿捏住了老爸,后來就獲得了最終升級的機會。
那么,現在咸豐病逝,這江山以后是誰做了算,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
雖然咸豐在之前給兒子安排了8位顧命大臣,并且讓慈禧、慈安兩位太后共同輔佐年幼的同治皇帝。
表面上這樣看很好,大臣和后宮的權利互相制約,誰也不會僭越。但是,這時候慈禧不甘心,她想獲取真正的權利,那么為了壓制不服從的人,只能用軍隊。
這時候,慈禧太后想到了自己的小叔子奕?。此時的奕?雖然沒坐上皇位,但是已經被封為恭親王。
只是輔佐同治皇帝這事,竟然沒有恭親王的份兒。奕?心里很是不爽,自己的弟弟去世了,完了還不讓自己幫助大侄子,看來奕?這恭親王有名無實呀!
為了重新贏回自己在朝廷的話事權,奕?和慈禧太后一拍即合,奕?帶領自己的親信部隊全力出動,明確態度要擁護慈禧太后,與她站在統一戰線。
所以,慈禧太后能夠掌握大權離不開奕?的助攻。
后來奕?一如既往地擁護慈禧太后,在政策主張上,兩個人的意見也極度相似。
慢慢地,有些人就開始傳起來:奕?和慈禧有不軌之事。
那么,事實真相真的如此嗎?
在筆者看來,慈禧太后和奕?應該只是單純的利益關系。
咸豐帝剛登基,奕?就搖身一變,成了位高權重的恭親王。
本來奕?的才能就擺在那里,加上和咸豐尚有手足之情,所以奕?在咸豐在世的時候風光無限。
但是,咸豐一離世,奕?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為了自保,他才會抓住慈禧太后這根救命稻草。
果然,慈禧太后沒有虧待他。新皇登基之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職位就給了奕?,這樣子決定肯定是慈禧在背后下達的旨意。
所以,奕?和慈禧太后只能算是合作人的關系,根本談不上什么私情。
侍衛那爾蘇比慈禧小20多歲,但是從輩分上來看,他卻是慈禧的孫子輩。
據傳這兩人的相遇要從1888年說起。
這時候20歲的那爾蘇文武雙全,已經做到乾清門的一等侍衛。
某一天,慈禧的鑾駕路過西直門的時候,那爾蘇騎的馬突然受驚,沖撞了慈禧的鑾駕。還好那爾蘇及時制止,但是慈禧太后驚魂未定,震怒不已,嚇得那爾蘇跪在地上不敢抬頭。
“這是哪里來的野馬竟敢沖撞哀家?”慈禧問道。
“回太后,是一等侍衛博爾濟吉特.那爾蘇。”
“一個小小侍衛,抬起頭來讓哀家瞧瞧。”
按照慈禧以前的性子,肯定要讓這個侍衛的人頭立馬落地。但是看到那爾蘇之后,慈禧驚呆了。
這么一個年輕的小伙子,面貌俊秀,五官端正,眉宇之間透露著一股英氣。
慈禧一眼就相中了他。“起來吧,罷了,哀家不罰你,以后仔細一些便是了。”那爾蘇以為是太后大發善心,誰知道是對自己“見色起意”才保住一命。
當天晚上,慈禧回去之后對那爾蘇久久不能忘懷,便叫人把那爾蘇叫到了寢宮。
“你們都下去吧,我和那爾蘇有要事相商。”慈禧一句話打發了宮里的下人,現在只剩下兩人。
慈禧對那爾蘇語氣溫柔,談起來昨天相遇的事情。然后,又對他噓寒問暖起來。機智的那爾蘇立刻體會到了慈禧的意思。
雖說慈禧比自己大20多歲,但是保養的還算可以,如果不聽她的話,自己下場也好不到哪里去。為了能夠活命,也為了自己的前程。那爾蘇就做了慈禧太后的地下情人。
但是,那爾蘇畢竟是個男人,不像太監一樣可以自由出入后宮,怎么把他弄進來伺候自己就成了一件難事。
沒關系,慈禧把這件棘手的事情交給大太監李蓮英去辦。
李蓮英三天三夜沒睡好覺,終于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他對外宣稱太后身體不好,需要每天喝玉泉山的泉水。所以,命令人特意做了兩個大桶,一個就是用來藏那爾蘇的。
此后,每天那爾蘇都進宮與慈禧親熱。
但是,終究紙包不住火。
那爾蘇的父親發現了端倪,最后父子兩人促膝長談,兒子說:“我不讓父親為難,我也不想牽連整個家族,我會以死謝罪。”
果然,1890年的清明節,那爾蘇在老祖宗的面前,當場吞劍自盡,結束了35歲的生命。
那么慈禧和那爾蘇兩人到底有沒有關系呢?從史料上我們無從考察,但是那爾蘇吞金確有其事。
至于一個年紀輕輕的侍衛,放著大好前程不要,卻吞劍自盡,這是為何?后人只能自己推測了。
榮祿是滿洲正白旗,地位很高,屬于“上三旗”,而且榮祿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親外公。
榮祿在官場混的相當得意,還不是因為自己有個好老爸和好爺爺。當年他們和太平軍作戰的時候,不幸為國犧牲。所以朝廷給榮祿的待遇極高,他仗著父親和爺爺的軍功在官場馳騁。
不過,真正揚眉吐氣還是在“辛酉政;變”以后。
咸豐死后,慈禧太后帶著兒子從避暑山莊回北京的路上遭到了刺殺,主謀便是八大顧命大臣之一的肅順。關鍵時刻,榮祿快馬加鞭趕到,救了慈禧和小皇帝.此后,榮祿就是慈禧親信的大臣,一路升官發財,位置坐到內務府大臣、工部尚書。
傳說,榮祿和慈禧是青梅竹馬,之前就認識,還有傳言榮祿經常在晚上以商議國事為由,溜進太后的寢宮。此時是否屬實,也不好判斷。
不過,慈禧和榮祿是青梅竹馬這一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兩個人地位懸殊.榮祿家是上三旗,慈禧家是下五旗,她的父親是八品小官,門不當戶不對,何來從小玩到大呢?
至于榮祿升官以后和慈禧私通,更是沒有的事。根據正史記載,榮祿救慈禧的事也是子虛烏有,那會兒榮祿無權無官職,正在家養鳥斗蛐蛐呢。所以,這些事可信度太低了。
這個老外就有些意思了,不是別人說的,是他自己在《太后與我》的書里說,自己與太后有長達6年的感情。
但是巴格斯來到中國的時候,慈禧太后已經70多歲高齡了,同時還有經常性的哮喘疾病。慈禧是個非常惜命的人,怎么會不顧身體和一個老外交好呢?
而且這個老外在書里提到過自己曾與多個國家的掌權重要人物有親密關系,這就有些夸大其詞,說不定他為了書的銷量杜撰了不少。
總的來說,慈禧一生,極盡奢華,就連墓葬也斥巨資打造。死后穿的衣服上都鑲滿了奇珍異寶。所以去世后也不得安生,被盜墓者孫殿英惦記上了。
這么一個風光的女人,在死后卻連一件衣服都沒留住,被盜墓者全都搶光,真是令人慨嘆。
那么在咸豐死后,27歲的慈禧一直守身如玉,直到終老嗎?綜上所述,慈禧的性格偏愛權勢更多一些,相比之下,兒女情長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更何況,慈禧的身體一向不好,大行男女之事只會拖累自己的身體,她是個一心想長壽的人,估計不會這么不愛惜自己。
所以,筆者認為慈禧或許真的為咸豐守寡40多年也不是沒有可能。
參考文獻:《聞塵偶記》《愛戀紫禁城》《慈禧全傳》《我與太后》《清宮二年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