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說:你不必非常出色,只要在很長、很長的時間保持比其他人聰明一點點就足夠了!
本文2350字,預計閱讀時間:4.5分鐘 文/藍瀾 今天本來想寫周復盤,但上午臨時決定去拍孕婦照,一天都在外面,回來已經下午五點多了。回來后,有點累,躺了一會兒,基本沒睡著,腦子里全部是今天沒有完成的學習。
做完閱讀和飲食知識分享,就已經到了晚飯時間,吃完晚飯,收拾一下就21:00了。按照往常周復盤的慣用時長(2-4小時),做完周復盤,今晚一定又會晚睡。最近,閱讀寫作分享和日更寫作這兩件事又出現了時間不固定的情況。關于“固定時間做固定事情”的反思,我已經多次在寫作和復盤中提到。我會羞于再在復盤中提及,我會對自己失去耐心,乃至于放棄進步,蒙混過關。過去我總認為,人的進步是一蹴而就的,沒有波折,沒有進一步退兩步,即便有,如果太多,也是不正常的。因此,當我學習一件事或者養成一個習慣,出現舊有模式的反復時,我就會產生挫敗感與自我批判,失去修正和前進的耐心。比如,我一直在尋求科研和業余寫作的平衡,至今仍然在摸索和迷茫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我雖早早發現這個問題,但嘗試解決卻難以短期解決時,我就漸漸放棄了。又比如,2個月前,我就意識到自己難以“固定時間做固定事情”,導致效率低下。但,我沒有足夠重視,反而想要在舊有模式的反復中,淡忘和忽略這件事。還比如,我發現自己拖延做事,沒有提前做事的習慣,經常趕在Deadline之前完成。每次都會痛定思痛和悔過,但過了一段時間,就好了傷疤忘了疼。這種認知和引發的行為,會讓我在很多事情上淺嘗輒止,短期內做不到,就得出“此路不通”或者“自己不行”的結論。這張圖片我其實很早就看到了,但是當初我并沒有什么感覺。而今天,因為閱讀寫作分享、日更寫作再度拖延,我腦子里過電影一樣,想起自己最近幾個月高頻復盤出現的問題。高頻復盤,讓我意識到,過去幾個月我想做到的任何事情,沒有一件事是一蹴而就的。無論是最終做到的事情,還是至今還沒做到的事情,它們都有一個曲折反復的達成過程。我從春節期間就開始掙扎了,但直到最近一個月,我才實現無痛早起(丟掉鬧鐘自然醒)。對于早起,我一直沒有放棄,一邊閱讀前輩經驗找方法(比如,《早起的奇跡》《認知覺醒》《4點起床》等),一邊實踐和改進。目前,雖然連續做到了4個多月,但在做的過程中,我仍然不斷覺察到自己的痛苦和不穩定。還比如,上面說到的“固定時間做固定事情”的習慣,我還處于一個屢戰屢敗的情況。但是,已有的成功經驗讓我更加有信心持續去努力,去優化,乃至做到這件事。時至今日,我發現這其中的“慢慢”不僅是緩慢,其實還會一波三折。它讓人覺得“山重水復疑無路”,但只要再多一點耐心,就能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候。“你不必非常出色,只要在很長、很長的時間內保持比其他人聰明一點點就夠了。”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不斷成長和進步,變得厲害,并不需要什么驚天動地的舉動,只需要細水長流,保持一點點聰明即可。保持復盤,持續覺知,不斷直面自己的問題,不給自己蒙混過關的計劃,不斷提醒自己去解決。
親身實踐的好處是產生一手經驗,因為人都傾向于相信自己。
任何道理都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只有自己親自實踐和驗證的經驗和道理,才會讓我們篤定行動。作者簡介:我是終身成長的藍瀾,985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專注自我提升,尋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融洽、專業與愛好的和諧共生。每日運動,每日復盤,每日閱讀寫作,希望通過持續輸出提升自己,也希望能夠給有緣的你提供價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