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區二十三帶名詞解釋:“七區二十三帶”是“十二五”規劃內容中有關優勢農業發展格局的戰略思想,指包括7大農業主產區和小麥、玉米、棉花等總計23個農產品名稱。七區二十三帶戰略思想旨在構建以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華南和甘肅新疆等農產品主產區為主體,以基本農田為基礎,以其他農業地區為重要組成的農業戰略格局。具體內容是1.東北平原主產區,建設以優質粳稻為主的水稻產業帶,以籽粒與青貯兼用型玉米為主的專用玉米產業帶,以高油大豆為主的大豆產業帶,以肉牛、奶牛、生豬為主的畜產品產業帶。2.黃淮海平原主產區,建設以優質強筋、中強筋和中筋小麥為主的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帶,優質棉花產業帶,以籽粒與青貯兼用和專用玉米為主的專用玉米產業帶,以高蛋白大豆為主的大豆產業帶,以肉牛、肉羊、奶牛、生豬、家禽為主的畜產品產業帶。3.長江流域主產區,建設以雙季稻為主的優質水稻產業帶,以優質弱筋和中筋小麥為主的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帶,優質棉花產業帶,“雙低”優質油菜產業帶,以生豬、家禽為主的畜產品產業帶,以淡水魚類、河蟹為主的水產品產業帶。4.汾渭平原主產區,建設以優質強筋、中筋小麥為主的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帶,以籽粒與青貯兼用型玉米為主的專用玉米產業帶。5.河套灌區主產區,建設以優質強筋、中筋小麥為主的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帶。6.華南主產區,建設以優質高檔秈稻為主的優質水稻產業帶,甘蔗產業帶,以對蝦、羅非魚、鰻鱺為主的水產品產業帶。7.甘肅新疆主產區,建設以優質強筋、中筋小麥為主的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帶,優質棉花產業帶。七區二十三帶是中國防范糧食危機的基本屏障,新的戰略規劃為農業科學化、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產業格局提供指導。新規劃取得成效的關鍵在于戰略協同,跨區域的戰略合作有助于合理配置農業資源,促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各區域政府的配合態度與因地制宜的經濟發展方針決定該戰略的實施效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