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人們的眼中,“口袋里插一支鋼筆是中學生,插兩支筆是大學生,插三支筆是研究生”,曾經,人們會將鋼筆的多少跟學問的多少聯系起來。
而現在,鋼筆似乎逐漸從人們生活中淡出。無論是上班一族還是學生,都沒有隨身攜帶鋼筆的習慣。
不過小編我個人還是很喜歡鋼筆的書寫感覺的。盡管攜帶墨水很麻煩,鋼筆不出水的時候,甩鋼筆時會把墨水濺得滿地都是的。要是此時旁邊有個人的站著話,那簡直都不敢想,墨水把被人衣服濺了一身,空拉了一身仇恨,哎。
但是每次看著墨色漸漸在紙上渲染開來,嗅著筆尖慢慢散發出的墨香,相信不管是誰,內心都會被這種古樸感所俘獲的吧。
鋼筆早期也稱自來水筆,18、19世紀的時候,西方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鋼筆,但是這些鋼筆都有一個壞毛病,即容易把一攤墨水落在紙上。
那時候的鋼筆還不叫鋼筆,我們暫且把它叫做自來水筆吧。發明鋼筆的是一個叫沃特曼的保險員。
1880年,這位保險員在爭取一次業務活動中,好不容易在同行的競爭壓力之下談妥了一筆生意,就在簽合同的關鍵時期,那只羽毛筆的墨水灘了一地,竟然把合同弄臟了。沃特曼只好去爭取新的合同,可是就在這時,競爭對手趁機而入,簽成了這筆生意。
這個教訓太深刻了,沃特曼決定研制出一種能夠自動控制墨水的自來水筆。1884年的一天,他偶然拿了一根細玻璃棒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發現了毛細現象,即管中的水比玻璃杯里的水還要高,他若有所思,“如果在鋼筆身上設計一系列的毛細槽,在筆尖上也弄上細縫,不久能把墨水慢慢輸送到鼻尖上了嗎?”
他立即動手設計,在鋼筆的筆囊中加入一個細細的通道,在筆尖中加上一個小小的筆舌,使墨水和空氣可以同時逆方向移動。這樣書寫的時候,筆尖一碰到紙張,墨水就會附在紙張上,就會在紙上留下清晰的字跡,由于大氣壓強的作用,墨水再也不會輕易地遺落在紙上了。這就是后來人們普遍使用的鋼筆了。
然而,除此之外,同學們在平時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自己的墨水不夠而借別人的墨水用時,鋼筆寫出的字的顏色和原來不一樣,甚至有時還會寫不出字來。
原來,墨水是一種膠狀液體,為了使細微的膠粒穩定,廠家在制造墨水時就讓它帶電。 不同廠家或同一廠家在不同時期制造出來的墨水,其膠粒所帶的電荷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當帶不同電荷的墨水膠粒混合時,電荷就可能因中和而消失,膠粒就會變得不穩定而產生沉淀,以致堵塞鋼筆。
知道了墨水的特性,我們在使用時就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我們每次用筆之前應把墨水灌足,盡量不與別人的墨水混用。
在換用別的牌子的墨水時,應先用清水把鋼筆洗干凈,再灌進新的墨水。
其次,加完墨水后,要把瓶蓋蓋好。 因為隨著水分的蒸發,墨水會變濃,其色素膠粒易擠在一起。 由于它們之間的水層變薄了,膠粒就會結合變大而產生沉淀。
再次,墨水的保存要注意防熱、防凍。 因為過熱、過冷都會使墨水中的膠體溶液受到破壞,從而產生沉淀。 所以,我們在平時不要將墨水放在高溫的地方,冬天也要注意防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