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中醫稱之為鼻鼽,表現出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尤其在季節交替時,過敏性鼻炎發作頻繁,困擾很多人。小編整理了關于過敏性鼻炎的一些治療方法~
過敏性鼻炎的中醫分型
肺脾氣虛
肺脾氣虛的人,容易流清涕,疲倦,出虛汗、怕風、大便不成形、面色淡白、舌淡、苔白滑、脈細弱。治療上用健脾益肺,通竅止涕的方法。用四君子湯合玉屏風散加減,其中重用黃芪,來益氣固表,經常用到的中藥有黃芪、黨參、白術、防風、茯苓、黃精、蒼耳子、辛夷、通草等。
肝氣郁結
容易肝氣郁結的人,經常在情緒波動后出現鼻塞、流涕的癥狀,常有情志抑郁,胸脅悶脹,唉聲嘆氣,咽部異物感,舌淡,苔薄白,脈弦,治療上以疏肝解郁,宣通肺氣為主。常用柴胡疏肝散加減,常用藥物有柴胡、當歸、枳殼、白芍、陳皮、香附、川芎等。
腎陽虛
腎陽虛的人,經常有腰酸、四肢冰冷、疲倦、怕冷、小便頻繁、夜尿多、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的癥狀。治療上用溫腎助陽,宣肺開竅的方法。常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常用藥物有麻黃、淡附片、細辛、黃芪、防風、仙茅、淫羊藿、補骨脂、干姜等。
治療要點
扶正氣
有時過敏性鼻炎表現出的癥狀較輕,容易被患者和醫生忽略,針對表現出的癥候,用一點抗過敏的藥,收到效果后,便不再深究原因。如果只治其標,那么容易反復發作,治療過敏性鼻炎,要以肺、脾、腎三臟為主,其中腎又是先天之本,是免疫系統是否建立和強大的根本,所以患過敏性疾病的人群,多數有腎氣不足。在治療上,一般加用培補腎氣的藥物,例如黃精、仙茅、淫羊藿等。
通肺氣
肺開竅于鼻,過敏性鼻炎與肺氣的宣降直接相關,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肺氣被郁,出現咳嗽、胸滿悶、鼻塞不通氣等癥狀,所以鼻炎的治療,一般要加上宣肺的中藥,如麻黃、杏仁、蘇子、桔梗、枳殼等。
引經藥
一些醫家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時,加入蒼耳子、辛夷兩味藥。其中蒼耳子走督脈,升陽氣,透氣于腦,宣通鼻竅。辛夷花氣味芳香,向頭面散發,開通孔竅,《名醫別錄》里提到辛夷花:'溫中解肌,利九竅,通鼻塞、涕出...'因此加這兩味藥,效果明顯。
非藥物治療
針灸
大多鼻炎患者在發病之初通過鼻周穴位的針刺治療,往往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代表性的“鼻三針”,為靳三針療法中一組針灸穴位。“鼻三針”由迎香、鼻通和印堂組成,專為治鼻疾而設。
艾灸
各大醫家經過多年實踐發現,過敏性鼻炎的高敏點多位于大椎、印堂、風池、肺俞等區域。再如雷火灸,其除了具有溫熱穴位、改善局部循環的作用,還因其具有特殊的藥物配方而起的藥理作用比其他艾灸滲透力更強。
關于過敏性鼻炎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很多,除了小編舉例的針灸和艾灸,幾乎所有的中醫外治法里都有針對鼻炎的治療方法,如三伏灸、刮痧、拔罐、刺絡放血、埋線等等,可根據病情特點,擇優來選取運用。
病例一則
患者,男,18歲,高考在即,每日復習到深夜,近半年時常感冒。3天前因天氣氣溫驟降出現鼻癢、噴嚏,現伴有鼻塞、目癢、咽啞,鼻涕量不多,惡風,自汗,面色萎白,乏力,心煩寐差,無發熱,無身痛,無咳嗽。二便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沉弦。開中藥:人參6g(先煎),白術9g, 防風9g,墨旱蓮9g,徐長卿9g,升麻6g,葛根9g, 荊芥9g,杏仁9g, 蒼耳子6g, 辛夷9g(包煎),生姜3片。服用5劑后鼻癢、眼癢及咽啞明顯緩解,再服3劑,癥狀皆除。
分析:患者長期熬夜,體質虛弱,外感風寒后出現鼻癢、噴嚏,并伴有鼻塞和目癢的癥狀。治療上以益氣固表,宣通肺氣為主,選用玉屏風散加減。升麻、葛根升提中氣,荊芥助防風解表散風,生姜溫肺散寒,杏仁疏利開通,蒼耳子、辛夷作為引經藥,通鼻竅,除鼻塞。墨旱蓮與徐長卿,有免疫調節作用,可作為脫敏所用。整方以解表散寒溫肺為主,驅邪兼扶正,效果較好。
三九協定方推薦:
【過敏性鼻炎處方】
【處方一】 蒼耳子 10g 白芷 12g
干 姜 3g 烏梅 20g
花 椒 3g 辛夷 12g
人 參 10g 當歸 10g
黃 連 3g 黃柏 12g
甘 草 12g
【功 效】 益氣固表,散寒通竅止涕。
【適應癥】 鼻癢、噴嚏、涕清、鼻塞、遇風加重。
【處方二】 煅陽起石 5g 胡蘆巴 10g
藁 本 10g 小茴香 6g
補 骨 脂 10g 肉豆蔻 6g
辛 夷 6g 蒼耳子 10g
【功 效】 溫補腎陽,助陽通竅。
【適應癥】 過敏性鼻炎之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時作。
注:本文中所提中藥處方,請勿擅自服用,需要在中醫師辨證基礎上指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