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版圖11
——清史札記之二十八
我楚狂人
六、清代的藩屬國3
3越南1
越南與中央政權的關系更加緊密,秦漢時期長期置郡縣管理,例同內陸。這樣的格局一直延續到中國南北朝時期,一直是中國直屬領地。宋代之后越南漸成藩屬國。
越南,位于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云南接壤,西與老撾、柬埔寨交界。越南國名來源于中國清代嘉慶皇帝。歷史上,越南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后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并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19世紀中葉后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
越南境內在遠古時代已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古代越南北部屬于百越中的雒越之地(又作駱越,是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祖先)。根據越南的神話傳說,越南最早的王朝是鴻龐氏。鴻龐氏首位君主祿續,是神農氏的后代,獲封為“涇陽王”,治理南方,號“赤鬼國”。涇陽王娶洞庭君龍王之女,生下貉龍君(名崇纜)。越南人稱貉龍君為“百越之祖”,而其長子則稱為“雄王”(又作駱王、雒王),繼承王位,建立“文郎國”,歷18代,共2000多年。因此越南人自稱是“雄王子孫”或“仙龍后代”。
公元前257年,蜀國末代王子蜀泮率領其族民,滅文郎國,建立甌雒國,并自稱為安陽王。傳說中的文郎國和甌雒國是越南古代國家的雛形。
有學者認為神話傳說中的文郎國和甌雒國可能只是初具政權組織的部落聯盟,而非階級社會的國家。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占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于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后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中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后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東漢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占據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林邑國(后稱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隋朝時被隋煬帝派兵滅國,置三郡,唐朝時復國,與中國以橫山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占領,后復國。
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擺脫了中國的控制。
938年的“白藤江之戰”吳權擊敗中國南漢,939年稱王,史稱前吳王,建立吳朝,是越南脫離中國之始。但吳權只有稱王沒有建立國號,而且未能有效統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正式獨立。北屬時期之后的歷史,越南成為中國的藩屬國,并且仍未脫離中華文化影響,使用漢字,采用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個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