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宋韻半城水
千年古都“夢華錄”
清明上河圖
開封位于黃河下游,先后有夏,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所以,被稱為“八朝古都”。作為歷史上著名的北方水城,開封享有“一城宋韻半城水”和“一蘇二杭三汴州”的美譽。河流的興衰與古代開封城的歷史更迭相伴相隨。
開封的輝煌始于戰國時期。公元前 361年,魏國遷都至此,并開始營建大梁城。考慮人口眾多,水源不足,加上當時開封地勢低平,易積水成澇,不利于大梁城的進一步發展,故修建了治水引水工程——鴻溝。鴻溝與荻水、睢水、沙水、濟水等中原一帶淮河、黃河間的重要河流共同構成了重要的水陸交通網——鴻溝水系。鴻溝水系的建成使大梁城提高了分減洪水能力,緩和了長期積水低濕的局面,改善了農田水利條件。經過六代魏王的營建,大梁城成為當時著名的都會。開封迎來歷史上的第一個興盛期。
戰國末年,秦王為統一中國,開始了對魏國的戰爭。此時鴻溝又給秦滅魏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秦將王賁奉命攻打魏國,久攻不成,一怒之下,從黃河引水經鴻溝灌大梁城。灌城行動達三個月之久,大梁城慘遭破壞,開封城歷史上的第一個興盛期宣告結束。
直至隋唐大運河開鑿,漕運的發展給開封城再次帶來了盛世繁華。
隋唐大運河
北宋代周以后,看到了開封城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優勢和“天下之樞”的中心地位,定都開封,稱東京。當時,東京的人口在100萬人以上,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汴河、惠民河、金水河與廣濟河流貫城內,并與城外的河運系統相銜接,合稱“漕運四渠”。運河的功能被完全調動起來之后,便觸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深刻塑造了宋代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向,造就了古人對開封城猶如“夢游華胥之國”的美好向往。
北宋都城(東京)示意圖
河流興則開封興,河流衰則開封衰。如今,開封歷經千年風雨,古韻猶存,溝渠密如蛛網,湖泊星羅棋布。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下,開封正賡續著中華文明之美,踏上復興崛起之路。
主播丨張偉華
審核丨陳銳
監制丨樊弋滋
統籌丨羅景月 楊晶
文案丨齊京澤
責編丨孟京
美術設計丨楊樺 趙墨
音頻丨張玉峰
校對丨李莉
參考文獻丨《河流與古代開封城》
中國水利報社新媒體中心( 影視制播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