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實力不俗的冷空氣“接踵開工”,長輩叮囑穿秋褲的聲音,在短期內瞬間響徹了全國。以媽媽為代表的秋褲黨發言:“不穿秋褲,老了想得老寒腿嘛?!”而另一邊的年輕人則默默嘆氣,“有一種冷,叫你媽媽覺得你冷”!秋褲,真的有那么重要嗎?“老寒腿”難道真的是不穿秋褲導致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一、 到底啥是“老寒腿”?
首先,“老寒腿”是接地氣的叫法,在醫學上“老寒腿”的學名叫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病。具體表現是在天氣變涼、氣溫下降后,出現膝關節或小腿部疼痛不適,甚至還會出現小腿抽筋等癥狀。
簡單來說這是因為氣溫下降后,外部溫度對膝關節內的溫度感受器產生刺激,所以造成疼痛感。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天氣一冷,身體僵硬不愿動,久而久之靈活度下降,稍微運動一下關節摩擦力增大,就容易產生疼痛感。老寒腿雖然多見于老年人,也常因受寒而加重疼痛,但是,老寒腿還真不是凍出來的病,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現在也有不少年輕人深受其擾。
二、不穿秋褲,并不會直接引發“老寒腿”!
導致“老寒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是老年性的骨關節炎,再有就是類風濕關節炎,還有一些導致腿部的血管病變,比如動脈硬化,也可能會導致兩腿的遇冷酸痛不適,所以“老寒腿”并不是因為不穿秋褲引發的。
目前已知造成老寒腿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年齡、肥胖、勞損、創傷等方面的因素,與天氣寒冷、不穿秋褲并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天氣冷不穿秋褲會加重“老寒腿”的癥狀,卻是真的!
三、老寒腿不是凍出來的,但秋褲該穿還得穿
很多人認為“老寒腿”是凍出來的,但事實上,寒冷和骨關節炎發病并沒有直接因果關系,但有可能加重已有的骨關節炎癥狀,并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適當在膝關節處注意保暖,仍然是有必要的!所以還是要聽媽媽的話,秋褲該穿還是要穿起來。
另外很多人認為緊身款比寬松款更保暖,而且時尚度更高。其實緊身款秋褲緊緊包裹在身上,容易導致血液不流通,身體不但無法變暖,反而會更冷,嚴重時還會引發凍瘡、寒冷性脂膜炎等問題。建議大家在選擇秋褲時,仍要以寬松、有彈性,透氣性好為主,純棉秋褲往往是首選,而含有羊絨成分的秋褲則是保暖指數最高的。
四、生活中做好4點,降低老寒腿發病風險
1、控制體重,避免過度肥胖
肥胖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有一定的影響,除了肥胖而導致的機械性因素外,還與肥胖人群代謝能力有關。我們都知道,膝關節承受的應力及方向取決于肢體的力線、體形、肌肉力量及其相互作用,如果體重過大,則關節將不堪重負。因體重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近幾年在老寒腿患者群中占據了很大比例,因此,建議肥胖的“老寒腿”患者一定要控制體重。
2、順應季節,避免久居濕冷環境
陰霾濕冷的天氣,會使膝關節不適并出現酸痛、雙腿無力打軟的情況,這些都是“老寒腿”的表現。氣候異常變化和居住環境欠佳,是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的重要外因,尤其在秋冬季,一定要將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控制在人體的適宜范圍,溫度保持在18-23℃,濕度保持在45%到65%RH之間。
3、適當休息,減輕關節負擔
在老寒腿發病的急性期,常常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此時一定要適當休息,不做負重活動,同時采取一些能減輕關節負荷、限制關節過度活動的措施,如臥床、拄拐杖或使用支具等,從而減輕疼痛。需要注意的是,休息要“適量”,如果休息過度,會引起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因此在不引起關節明顯疼痛的前提下,也要酌情參加運動。
4、科學運動,增強肌肉力量
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急性期過后,要重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訓練。增強肌肉的力量,可以避免肌肉出現萎縮;同時肌力訓練還可以增加關節的活動能力,促進關節內滑液的循環, 減輕滑膜炎癥。在肌肉力量得到恢復后,可以參加一些有氧運動如打太極拳、游泳、散步、騎自行車等。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冷空氣大軍橫掃南北,越來越多的地區加入“降溫群聊”,而秋褲占領的“地盤”將繼續擴大。為了自身的健康,提醒廣大愛美愛時尚的朋友們,不可過分追求“美麗凍人”,秋褲對于腿部的保暖,對于緩解“老寒腿”的癥狀還是有一定效果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