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公元前210年),齊人。秦朝著名大將。剛毅忠信,治軍嚴整。曾率重兵抗擊匈奴,威震邊關;又曾親督修筑
萬里長城,名播朝野。他克盡職守,為秦王朝的鞏固做出了重要貢獻。
蒙恬是將門之后。其祖父
蒙驁戰國后期自齊國投奔秦昭王,
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起,為秦將,功績累累;其父
蒙武,是秦朝的裨將軍,率部攻楚,擒過
楚王。蒙恬少時受家庭影響,酷愛兵法武藝、刑律文學。他曾學過獄法,并做過獄官。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贏政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開始實行中央集權統治,調整、任用一批文武官員。蒙恬正是在這種時候,由于顯赫的家世,而被選拔任用為秦將。率軍之后,蒙恬注重整頓軍紀,訓練士卒,研習兵法,提高了所率軍隊的戰斗能力。不久,他奉命率軍攻打齊國殘部,指揮果敢,士卒效命,結果大獲全勝。還朝后,蒙恬被拜為內史。他
卓越的軍事才能,不僅深受
秦始皇的贊譽,也在軍中贏得了赫赫盛名。
從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到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3年)的近12年間,是蒙恬才華橫溢,功業卓著,倍受恩遇的一段黃金時期。秦朝建立不久,贏政便派蒙恬率30萬大軍,出征北部邊域。這次征戰,使蒙恬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他謀略得當,敢出奇兵,率軍勇猛沖殺,擊退了匈奴貴族軍隊的進攻,收復了靈州、勝州等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一帶)。接著,受秦始皇之命,會同文武官員,在北部邊域修筑長城。蒙恬率部征集民工和原材物料,連年累月,突擊施工,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完成了從臨洮到遼東長達萬余里的長城工程。使這個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血汗的偉大建筑,從此巍然屹立在神州大地上。秦長城建成后,蒙恬率部鎮守邊關10余年,邊防整肅,邊境晏然,他的威名,也始終震懾匈奴。由于功勛卓著,蒙恬極受秦始皇尊寵。其弟
蒙毅,也深得秦始皇信任,位至上卿,出入常伴其左右。蒙氏一家,得始皇以“忠信”稱之,倍享殊榮。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3年),贏政病逝,
胡亥被立為太子,秦王朝的大權實際落入
胡亥和中東府令
趙高之手。他們得勢后,不僅除掉了皇
長子扶蘇及其勢力,而且加緊剪除忠于始皇的文武大臣。秦始皇在世之時,
趙高因收買公子胡亥,喻之決獄,險些被秉公執法的
蒙毅削去官籍。因此,蒙毅就成了他們最先要除掉的人之一。并且,為了將胡亥順利推上皇帝寶座,趙高還與胡亥策劃,要同時將忠于始皇而又握有重兵、威勢赫赫的蒙恬置于死地。不久,胡亥即位為
秦二世皇帝,馬上下詔、派使將蒙毅殺死。當時,蒙恬作為邊將正駐守陽周,胡亥、趙高擔心他起事,派使日夜兼馳盡速前往,令其自盡。蒙恬聞訊,悲憤交加。他開始仍想感化來使,向其力陳了蒙氏三代忠貞事秦,自己如今握有重兵30余萬卻仍不懷二志的忠信之情,并借古時
周成王對
哈哈"分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