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子布,三國魏彭城人。少時好學,曾從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進而博覽群書。擅長隸書。20歲時被舉為孝廉,推辭不受。刺史
陶謙舉他為茂才,仍不受。
陶謙認為張昭輕視自己,便將其逮捕入獄。后經友人
趙昱全力營救,方得脫免。
漢季,張昭避亂至
江南。當時
孫策正割據江東,創立基業,廣羅天下人才。
孫策對張昭極為賞識,比其為
管仲,遂任為長史、撫軍中郎將,文武大事,悉委張昭;并同去登堂拜見母親,視同密友。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病危時,將其弟孫
孫權托付給張昭。張昭克盡職守,以事
孫權。孫策新亡,張昭便勸孫權節哀理政;孫權喜獵,張昭則勸其收斂。每每諫爭,常使孫權不快。
魏
黃初二年(221年),文帝派使者邢貞授孫權為吳王。邢貞進入宮門時不肯下車,張昭對邢貞說:“行大禮是不可不恭敬的,法也是決不可不施行的。而您竟敢妄自尊大,難道是認為我們
江南弱小,沒有刺進你心臟的刀劍嗎?”邢貞聽后立即下車,并拜張昭為綏遠將軍、由拳侯。
公元222年,孫權稱帝。張昭因年老多病,辭去官位。后被拜輔吳將軍,封婁侯,食邑萬戶。閑居無事,遂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張昭每逢朝拜,神情嚴肅,義形于色,曾多次因直言違逆孫權旨意,宮廷不讓進見。
后來,魏國
公孫淵忽然向吳上表稱臣。孫權打算派張彌、許宴到遼東,封
公孫淵為“燕王”。張昭聞訊后進諫說:“公孫淵背叛魏國,害怕
曹丕討伐他,才采取這種策略遠來求援,稱臣并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孫淵改變主意,想向魏表明忠誠,我們派出的兩位使者卻不能返回吳國,豈不取笑于天下嗎?”孫權與他反復辯解,張昭卻執意勸阻,言辭更加激烈,孫權忍受不住,便握刀大怒道:“吳國士人入宮拜我,出宮就拜你,我對你的尊敬也算到極點了。然而你卻屢次在眾人面前頂撞我,這是很不聰明的!”張昭聽了,注視孫權好久才說:“臣雖知所說不會被采納,但還要竭盡愚忠,只是因為太后臨崩時,把老臣喚到床下囑咐,她的遺言至今還在耳邊回響啊!”說罷,涕淚橫流。孫權亦深受感動,把刀扔到地上,與張昭相對而泣。不過,孫權到底還是派張彌、許宴往遼東去了。張昭氣忿孫權不聽勸阻,從此稱病不朝。孫權非常惱火,就派人用土堵塞張昭的大門;張昭自己也在門內用土封上。不久,公孫淵果然把張、許殺了。孫權深感慚悔,多次向張昭道歉,張昭堅持不起身。于是孫權親自出宮到張昭家,張昭以病重堅持不見。孫權放火燒張昭大門,意欲拿火嚇他出來,而張昭更緊閉門戶。孫權令人撲滅了火,久久佇立門口。張昭的幾個兒子方扶張昭起身。孫權用車把張昭接進宮中,深刻地作了檢討。張昭不得已,這才重又上朝。
嘉禾五年(236年)張昭去世。臨死時留下遺言,讓只給他用一幅布巾、一具白木棺材下葬,裝殮時只穿普通服裝。孫權身著孝服親往吊唁,并謚封其為“文侯”。
[以上內容由"佩霆"分享。]
人物關系:
兒子:
張休 東吳四友
同名人物:
張昭 (
1907~
1969)
山西省臨汾襄汾 [
當代]
張昭 [
五代十國]
張昭 (
893~
972)
河南省濮陽市范縣 [
唐]
張昭 (
1921~
1978)
安徽省阜陽太和 [
當代]
張昭 (
1911~
2000)
遼寧省鐵嶺昌圖 [
當代]
同年(公元156年)出生的名人:
韓當 (
156~
223) 三國時期吳國名將
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劉繇 (
156~
197) 東漢末年官員、漢室宗親
山東省煙臺牟平區漢靈帝劉宏 (
156~
189) 漢朝皇帝
陜西省西安朱治 (
156~
224)
浙江省湖州安吉董昭 (
156~
236) 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謀士
山東省菏澤定陶區+ 更多公元156年出生的名人》同年(公元236年)去世的名人:
徐宣 (?~
236) 三國時曹魏大臣
江蘇省連云港灌南縣董昭 (
156~
236) 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謀士
山東省菏澤定陶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