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訪(260年-320年),字士達,晉朝名將,本籍汝南安城,因祖輩于漢末避亂江南,于是在吳亡時改為廬江尋陽(今江西省九江縣)人。曾討平江州刺史華軼及作亂荊州的杜曾叛亂,又協助平定杜弢的流民叛亂,對東晉能于南方建立甚有功勞。官至安南將軍、梁州刺史。
早年生活
周訪年輕時就沉著剛毅,謙虛禮讓,性格果斷而且慷慨施予,于是家無余財。周訪最初任安陽縣功曹,在那時就遇上當時任廬江郡散吏的陶侃,結成朋友并得他推薦為郡主簿。后被華譚察舉為孝廉,曾獲授任郎中、上甲縣縣令,但都不上任。
討伐華軼
瑯琊王司馬睿于永嘉元年(307年)南鎮建業后,更于永嘉五年(311年)升鎮東大將軍,并命周訪參鎮東軍事。不久司馬睿以江州刺史華軼不受自己任命,以周訪為揚烈將軍,領一千二百兵進駐彭澤防備華軼。但周訪欣賞華軼憂天下的熱誠,不愿因這項軍事行動挑起華軼與司馬睿的嫌隙,于是改屯尋陽鄂陵。不久發生永嘉之亂,司空荀藩于滎陽建行臺,承制以司馬睿為盟主,當時司馬睿亦承制,改易江州長吏,但華軼不服復,周訪因而奉命與甘卓及趙誘等人討伐華軼。周訪先擊敗前來進攻的武昌太守馮逸,后更與獲得華軼增援的馮逸于湓口大戰,又敗對手,及后更于彭澤打敗華軼柱屯的水軍。當時前江州刺史衛展與豫章太守周廣背叛并偷襲華軼,華軼因而潰敗,逃到安城,周訪追擊并殺死華軼,為司馬睿取江州。[3-4]
杜弢之亂
戰后,司馬睿以周訪為振武將軍、尋陽太守,加鼓吹及曲蓋。后又命周訪與王敦所率領的諸軍討平杜弢叛亂。當時杜弢的部眾以桔槔去擊打周訪的船,而周訪就用分叉的木棒去阻止對方桔槔破壞己方的船。后于建興三年(315年)擊殺杜弢部將張彥,周訪更在戰中被流矢射斷兩只牙齒。周訪在當日黃昏又與叛軍隔水對峙,然而因為叛軍人數是周訪軍隊的幾倍,周訪認為不能力敵,于是暗中命部分兵士裝成樵夫離開,然后結成兵陣,鳴著戰鼓回來,更大叫:“左軍(左將軍王敦)至!”士兵都大叫萬歲。及至夜晚周訪又特意命軍人多點火堆去煮食,令對岸的叛軍以為大軍已經到來,于是乘夜退走。周訪則沒有松懈,對諸將稱叛軍不久必定知道周訪沒有援軍,于是定會回來,決心盡快渡水北歸。周訪在完成渡水及斷橋后叛軍果然回來,但因不能渡水而撤回湘州。后來周訪又率水軍進攻湘城,并擊潰杜弢將杜弘。因以上種種戰功協助平定叛亂,周訪獲進為龍驤將軍。王敦又表周訪為豫章太守。周訪又獲加征討都督,爵尋陽縣侯。
消滅杜曾
同年,晉愍帝派侍中第五猗為安南將軍,監荊梁益寧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但當第五猗于建武元年(317年)自武關南下時就遇上當時于荊州叛亂的杜曾等人前來迎接,更奉他為主,聚眾數萬,與第五猗分據漢、沔。當時他們更進攻平南將軍荀嵩駐守的宛城,周訪得到荀嵩求救的書信后才領兵為荀嵩解圍,然而杜曾仍舊盤據荊州。不久陶侃舊將鄭攀等因不滿王敦將立了平定杜弢大功的陶侃調任到廣州為廣州刺史,竟然與杜曾聯合抵抗新任荊州刺史王廙。因王廙試圖入荊州卻被杜曾擊敗,王敦所派的趙誘、朱軌等人更在與杜曾的作戰中戰死,令杜曾威震當地。司馬睿于是命周訪進攻杜曾。周訪當時領兵八千,先打算先聲奪人,分軍隊置左右翼而自領中軍,行軍時更高揚旗幟,果然令杜曾畏懼,先行派兵攻并非周訪所親率的左右翼。因為杜曾驍勇聞名,周訪于是于陣后射殺雉雞以安定兵眾之心,又命其部眾一旦一翼戰敗就鳴三下戰鼓,兩翼皆敗就鳴六下。最終兩翼皆敗,周訪聽到鼓聲后就選出精兵八百人,親為他們行酒,勒令他們不得輕舉罔動。周訪及后在代表兩翼皆敗的鼓聲響起后率精兵進攻杜曾,快接近時周訪更親自鳴鼓進攻,將士于是直攻杜曾,大敗杜曾部眾并殺了一千多人。周訪隨后乘勝進擊,決定乘杜曾此敗而一舉滅亡杜曾,于是原本由杜曾控制的漢、沔一帶都被周訪平定,更令杜曾退守武當。周訪在大敗杜曾后獲南中郎將、督梁州諸軍事、梁州刺史,駐屯襄陽。王廙亦得以入荊州。
太興二年(319年),周訪出其不意,攻打杜曾所據守的武當,杜曾不敵逃走但被捕,周訪斬杜曾并將第五猗等人押送給王敦。戰后進位安南將軍,持節。
抗衡王敦
昔日,王敦擔憂杜曾勢力增長,于是向周訪允諾,一旦周訪摛獲杜曾就會讓他任荊州刺史。但周訪殺杜曾后,王敦仍然自任荊州刺史,沒有實現承諾,故周訪仍任梁州刺史,未得荊州。周訪知道王敦失信后大怒,王敦寫信試圖解釋但不果,更令周訪打算謀害他。
周訪在襄陽時推動務農和練兵,用心去聽群眾意見,而且又自選地方-,任命后才上表朝廷。周訪的行動和強大的軍事力量令王敦十分忌憚,于是雖然他早已有不臣之心,但仍不敢有異動。而周訪雖然屢立戰功,且被王敦所懼,但仍謙虛而不言功勛,更將功績都歸于朝廷,于是得士人尊重;而且周訪擅長安撫人心和招納群眾,令士眾都愿為他效死。周訪練兵之余亦與李矩和郭默等仍在河南一帶的東晉將領合作,打算北伐。而周訪知道王敦有不臣之心更恨得咬牙切齒,王敦見此,知道周訪肯定不會支持自己,故此王敦亦未敢作亂。
太興三年(320年),周訪去世,享年六十一歲。當時晉元帝十分傷心,下詔追贈周訪征西將軍,謚號為壯,更在尋陽郡立碑紀念。而隨著鎮西將軍祖逖于次年去世,周訪和祖逖兩個令王敦不敢作亂的鎮將都已死亡,王敦亦無顧忌,于是在永昌元年(322年)舉兵,爆發王敦之亂。
在明代黃道周所著的《廣名將傳》中,周訪位列其中。
歷史評價
陳訓:二君皆位至方岳,功名略同,但陶得上壽,周當下壽,優劣更由年耳。
房玄齡:① 周訪器兼文武,任在折沖,戡定湘、羅,克清江、漢,謀孫翼子,杖節擁旄,西蜀仰其威風,中興推為名將,功成名立,不亦美乎!孟威陷跡虜廷,抗辭偽主,雖圖史所載,何以加焉! ②尋陽緯武,擁旄持斧。曰子曰孫,重規疊矩。孟威抗烈,心存舊主。
張預:孫子曰:“形之,敵必從之。”訪揚言左軍至而走杜弢。又曰:“餌兵勿食。”訪軍競拾寶物而杜弘得出。又曰:“以佚待勞。”訪縱杜曾破其兩甄而后出。又曰:“善戰者,其節短。”訪擊敵于三十步是也。
酉陽野史:不怒而威羨訪公,設奇誅軼冠威聲。一軍才起擒張彥,半緘書來救老崧。射雉慰群平杜劇,樵蘇返旆克狂兇。訓兵終世防敦亂,東晉堪書第一功。
黃道周:周訪受命,船征杜弢。弢欲打船,作為桔槔。防設岐棖,架以相招。船不為害,別遣焚燒。招訪往救,共擊賊豪。及暮遇賊,賊眾而驍。知寡不敵,散人如樵。聚結成陣,鳴鼓呼號。張揚救至,賊驚而逃。恐賊復至,渡水斷橋。杜曾賊帥,王敦之招。訪設兩甄,中軍自操。兩甄敗后,自鋒方交。按之共法,以逸待勞。一戰再戰,直擒曾梟。許為刺史,環椀代消。雖怒不受,絕不嘵嘵。歸功將士,所以為高。
李慈銘:若羊祜之厚重,杜預之練習,劉毅之勁直,王濬之武銳,劉弘之識量,江統之志操,周處之忠挺,周訪之勇果,卞壸之風檢,陶侃之干局,溫嶠之智節,祖逖之伉慨,郭璞之博奧,賀循之儒素,劉超之貞烈,蔡謨之檢正,謝安之器度,王坦之之風格,孔愉之清正,王羲之之高簡,皆庸中佼佼,足稱晉世第一流者,蓋二十人盡之矣。
蔡東藩:夫當時義勇卓著,如祖逖周訪陶侃諸人,皆可分任,乃專用一殘忍無親之王敦,雖欲不亂,得乎?
[以上內容由"波濤"分享。]
同年(公元260年)出生的名人:
劉輿 (260~307) 金谷二十四友 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
賈午 (260~300) 山西省臨汾襄汾
賀循 (260~319) 浙江省紹興
同年(公元320年)去世的名人:
段文鴦 (?~320) 遼寧省
張寔 (271~320) 十六國時期前涼政權的建立者,前涼昭王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