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
一(俗)
公歷五月五日,今日立夏。
立夏是春的休止符號。(沒這么絕對,春夏的邊界是模糊的,且是可以移動的,是一種乳糜)歷書上說:“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在南方,麥子(現在已很少種麥)開始收割,油菜已開始舉鐮,稻田已灌滿水,秧已栽滿了有水的田。立夏是大禮,祈莊稼旺盛,到了秋日好五谷豐登。這一天最忌無雨,所以,午后天適時陰沉下來,晚上應該有一場討人喜歡的雨。
按照傳統習俗,立夏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主料還是最最平常的米飯、糯米飯,但要加進各種時令的料,變換不同的顏色,是為入住夏天的儀式,大概心意:好好吃飯,安度夏天。
這些時令的料,用得最廣的是豌豆,(家鄉有句話叫,夏前三天吃不得,夏后三天吃不掣。豌豆老得快)而且據說,女孩子這一天一定要吃豌豆糯米飯,因為豌豆莢形如眉目,立夏這天吃了,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二(食)
豌豆是我初夏碗碟里出鏡率最高的菜。喜歡買莢回來自己剝。剝豌豆算最后一點農事活了,是與泥土與季節的一場咬耳私語。如果說莢是美目,剝好的豌豆,便是七竅玲瓏心。(有人編成了童話《豌豆公主》,豆莢是公主得房子或被子。)我將這些翡翠般的豆子,再加幾粒鮮紅的火腿丁,做成一盤又一盤初夏的味道。(現在也不絕對了,大棚把季節搞亂了。)
或者立夏這天,將豌豆、咸肉丁、春筍丁和糯米,煮一鍋立夏飯。(四季燴,豌豆夏。筍春,米秋,咸肉冬,故名)這些食材家里都有,春筍是昨天回老家山上挖的,只是沒有品嘗的人,或者說沒有值得我化心思去做的人。很多事,得相配,就像看花宜對佳人,賞月宜對高人一樣。(難道沒有愛的人?豌豆不是愛情的定制菜,給親人做一碗,值得。)
杭州人立夏還作興吃烏米飯。(烏米飯原為中國民間節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蘇和安徽一帶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農歷四月初八,是中國傳統的烏飯節。民間傳說是因為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為了吃到飯,想辦法用南燭葉搗汁染米,煮成烏飯送去,餓鬼們不敢吃那烏飯。母親才終于得以飽腹,老百姓年年吃烏飯,紀念目連這位孝子。《本草新編》記載:南燭葉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的葉。南燭葉叫烏飯樹,又名南燭,古稱染菽。)上午特意去菜場轉了轉,沒發現有烏飯葉賣。就是有賣,也不一定買,但菜場必定要去轉,好像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過節吧。想起剛釋手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引用冷詩)古風尚存的臺南小鎮,他們吃七夕圓,純白米團,搓圓后,以食指按一個凹,用來盛織女的眼淚;( )他們過中元節,婆婆阿姨手持水酒,沿著冥紙焚化的金鼎外圈灑下,念:“沿著圓,才會大賺錢”——說說極過(啥意思?即過吧,說說就過去),卻又極認真。他們恭敬天地萬物,”四季節令,婚喪嫁娶,那是中國文化理想中的人倫社會和世俗生活,清明端莊——大概惟有這樣的寬闊世界,才養得出貞觀大信的清平之戀。(玄奧)
我是真喜歡看這些舊時風俗,因為它的背后是安詳守禮的古中國——已經消亡,再不復來。
三(花)
昨日回家,舊日彎彎山路,夾道楝樹(苦戀)落花紛紛如雨。
今日特意去塔山公園看楝花,可惜長得太高,拼命仰頭,也望不真切。(這不如我家鄉,搖落楝花如雨。《鐘山晚步》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槿籬竹屋江村路,時見宜城賣酒家。)
女貞開花了,雪白而稠密的穗花,老遠就聞到濃郁而凄清的香味。《本草綱目》:女貞木,凌冬青翠,有貞守之操,故以貞女狀之。
蘇軾詩句有“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任拙齋寫“一年春事到荼蘼”,這時節有荼蘼,遺憾的是至今還不曾看見過荼蘼花。(荼蘼(學名:Rubus rosifolius var. coronarius (Sims) Focke):(讀音:tú mí),又名酴醾、佛見笑、重瓣空心泡,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空心泡的變種)《花鏡》里說,荼蘼花又叫佛見笑、獨步青,蔓生多刺,綠葉青條,品字形的三片花瓣素面朝天,配上線條簡潔淡黃色的花蕊,優美純潔。
按古人的意思,開在楝花和荼蘼之后的,都要另說了。這前后樹木綠蔭初成,三春雜花生樹的熱鬧風光暫且謝幕了。再往后陸續新開花的樹,大體有合歡、梔子、石榴、木槿、紫薇,還有夾竹桃、凌霄、蜀葵……但那都是夏天里的事了。
人間再無春天的芬芳。(當年)
樹花果然稀了,但地上和墻頭的月季、薔薇開得無比新艷,許多野生雜草也在這里紛紛開花。廣場邊的東溪兩旁,薔薇紛披,想著也正是開到盛時,不意竟稀落幾朵,不知是開過了還是未到時候,倒不如超市入口處那一架薔薇,堆紅砌粉,爛漫開放,紅花粉白肉瓣或白花蜜黃蕊心,“小白長紅越女腮,嫁與東風不用媒”(古代赤足裸背的越人幾千年后出落成美人了,世事無常)
這種藤花的喜人和憐人,在于一年只開這一遍。
四(動物)
今年還沒好好聽過蛙鳴。昨天路過一村莊,這些民族歌手們正在大合唱,叫聲稠密而高亢,不由停車暫聽,發了好一陣子呆。
還有布谷鳥也在急促而鳴。
聽蛙鳴鳥聲和剝豌豆的感覺一樣,都讓人升起一股故園之情,黍離shǔli(彼黍離離,彼稷之苗。)之感。
五(人)
街頭不時見鄰縣蘭溪人擔著一籃籃大櫻桃,鮮艷無比,價也高得咋舌。只能看看走過。
一些女子迫不及待地穿上了超短吊帶無袖涼鞋,肌膚大片大片外露,看得我惋惜,這么著急干什么呢,春天是多么短暫而易逝啊,就像青春,如易碎品,輕輕一碰,就沒了。王菲的一句歌詞“時間是怎么樣爬過了我皮膚,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沒完沒了的夏天很長,長得讓我們足以懷念春天,懷念青春(古人把這個季節再劃分)-----那些早已呼嘯而過的、飛揚跋扈的、激烈的、慌張的、莽撞的日子,而走著走著,你不知道你已變成自己當年討厭的那種人。
不用急,無需煩,一切,都有失去的那一天。(這正是惆悵的心情,厭倦時光)
閉上雙眼,站在陽光里,輕柔的,淡淡草香……這就是初夏的味道。多想永遠停留在這樣不咸不淡的溫潤時光里,不走,不想,只呼吸和享受。
去夏天的路啊,請慢些兒走。每年都要在這節骨眼上喊上幾遍,似乎夏的腳程真的會慢下來。而能讓夏天慢下來的,也無非是接下來一場又一場的黃梅雨天——雨季是從不拒絕的一種傷感。(江南現在似乎沒有春秋,要么熱,要么寒,切變太突然,太猛烈)
一段時光被另一段時光咬走了,只剩下空巢。蘆花揚雪,別離在即。一種惆悵,無處寄言。(見到漫長的夏季陽光,內心總有時光空度的慵懶危機感,令人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