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堂
廳堂是園林中的主體建筑《園治》上說;“堂者,當也,謂當正向陽之屋,以取堂之高顯之義”,在江南園林中,廳堂是園主人進行會客,治事,禮儀等活動的主要場所,它們的位置一般位于園林中最主要的地位,即與生活起居部分之間有便捷的聯(lián)系,又有良好的觀景條件和朝向,集中的體型也較高大,常成為園林建筑的主體與構圖的中心,南方傳統(tǒng)的廳堂較高而深,正中明間較大,次間較小,前部有敞軒或回廊,在主要觀景方向的柱間,安裝著連續(xù)的槅扇.一般在明間的中部都有一個寬敞的室內(nèi)空間,有利于人的活動與家具的布置.
按使用功能和性質,對廳堂一般分為:一般廳堂,花廳,荷花廳等.
江南園林中廳堂一般布置于居住與園林之間的交界部位,并與兩者都有緊密的聯(lián)系.朝向好,觀賞條件也佳.廳堂一般對著園林中的主要景物:經(jīng)常采取廳堂一水池一山亭的格局,景象開闊,并設置寬敞的平臺作為室內(nèi)外空間的過度.
還有的廳堂布置干附屬的小庭院中,位置多接近住宅,庭院中點綴山石花木形成有特色的園林氣氛,構成幽靜,幽深的環(huán)境,供生活起居兼作會客之用,也稱之為花廳.
當廳堂完全融會在在園林中時,就產(chǎn)生了一種四面開敞的建筑形式——四面廳,坐于廳中,可觀賞的四周360度范圍的景色,是全景畫面的效果.
一般把廳堂臨水建造,使其一面臨水或前后兩面或三面臨水.廳堂的臨水一側一般作的特別開敞,有時還可以挑向水面的平臺.作為建筑與水面的過度。
嶺南庭園中喜歡設“船廳”它兼具廳堂,樓閣的多種功能。
在北方的皇家園林中,作為園主的封建帝王所使用的建筑稱作“殿”“堂”。要與一定的禮制,排場相適應,園林中的“殿”是宮式作法中最高等級的建筑物,布局上一般主殿居中,配殿分列兩旁,嚴格對稱的形式,并與寬闊的庭院及廣場相襯托,完全反應出一種宮廷氣氛,但布置在園林內(nèi)仍要考慮與地形,山石,綠化等自然環(huán)境的結合,創(chuàng)造出既堂皇又變化的園林氣氛。
皇家園林中的“堂”是帝后園內(nèi)生活起居,游賞,休憩性的建筑物,形式比“殿”靈活,它的布局方式大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廳堂居中,兩旁配以次要用房組成較封閉的院落,供帝后園內(nèi)起居之用;另一種是以開敞的方式進行布局,廳堂居于中心地位,周圍配置著亭廊,山石,花木組成對稱的構圖,廳堂內(nèi)有良好的觀景條件,供帝后游園時休憩使用。
館、軒、齋、室
館軒也屬于廳堂類型,但只度較小布置于次要地位,齋室房等。則一般是附屬于廳堂的輔助性用房。布置上與主體建筑相配合。
館、軒、齋、室是園林數(shù)量最多的建筑物。一般要比廳堂靈活。
館:從食從官,原為官人的游宴處和客舍。
江南園林中的“館”并不是客舍性質的建筑。一般是一種休憩會客的場所,建筑尺度一般不大,布置方式多樣,并常與居住部分與主要廳堂有一定聯(lián)系,而北方皇家園林中“館”常作為一種建筑群的稱呼。
軒:用于建筑一般指廳堂前廊卷棚頂?shù)牟糠帧@林中軒一般指地處高曠、環(huán)境幽靜的建筑物。許多軒式建筑采取小庭院形式,形成清幽恬靜的環(huán)境氣氛。這也是中國園林中很有特色的一個組成部分。這里的小庭院都是一個軒館式建筑為主體周圍環(huán)境游廊與花墻、庭院空間一般不大,比較小巧精致,以靜觀近賞為主。庭院內(nèi)花木的不同品種和山石的特征常形成庭院的主要特色。
北方皇家園林中的軒一般都布置于高曠幽靜的地方。本身就是一處獨立的有特色的小園林。
齋:
是齋戒的意思。在宗教上指和尚,道士的齋室。
園林中的“齋”一般處于靜謐,較封閉的小庭院中。
北方皇家園林中以“齋”命名的園林建筑,一般已是一個小園林建筑群。里面建筑的內(nèi)容形式比較多樣。
“室”與“房”多為輔助性用房,配置于邊沿。
樓閣:
樓閣是園林內(nèi)的高層建筑物。不僅體量大,而且造型豐富,變化多種多樣,有廣泛的使用功能。是園林內(nèi)重要點景建筑。
樓,《說文》云“樓,重屋也”,古代的樓房是許多單座的房子疊落起來的。
閣,是由干闌(即以樹干為欄的木閣樓,曰“干闌”。)。建筑演變而來的。一般是指底層空著或作次要用途,而上層作主要用途的單體建筑,供貯藏或觀覽的作用。
園林中樓在平面上一般呈狹長形。面闊三、五間不等,也可形體很長,曲折延伸。立面為二層或二層以上的建筑物。由于體量較大、形象突出,因此在建筑群中即可豐富立體輪廓,又可擴大觀賞視野。
園林中的閣與樓相似,也是多層建筑,造型比樓更完整,豐富輕盈,集中向上,平面上常做方形或正方形。一般屋頂形式是攢尖屋頂,四周開窗,每層設周圍廊。
我國歷史上著名閣樓。
江南三大名樓:湖南的岳陽樓,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1黃鶴樓,高三層,攢尖頂,在正方形平面的四邊各突出一開間的搶原,建筑造型比較瑣碎。
2岳陽樓,于湖南岳陽西門城樓上瀕臨洞庭湖,起于唐代為三層三硯的木結構,黃色琉璃瓦盔頂。
3滕王閣,位于南昌市贛江之擯,背城面水,建于唐初,有王勃寫的《滕王閣序》。
樓閣于園林中的布局。
一般樓閣在園林中的布局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獨立設置于園林內(nèi)的顯要位置,成為園林中的重要點景建筑。
位于建筑群體的中軸線上,成為園林藝術構圖的中心。
位于園林的邊側部位或后部,豐富園林景觀。
園林內(nèi)臨水的樓閣,一般造型較豐富,體量與水面大小相稱,避免呆滯死板的處理。
北方園林也常在臨水的建筑群中,順著湖岸的邊緣地帶建起一樓,突破低矮平房平淡的體型輪廓,來豐富水面上的景觀效果。
在園林山地上建樓,常就山勢起伏變化和地形上的高差組織交錯變化的體型,取得生動的藝術形象。
在園林建筑中,榭和舫與亭、軒等建筑類似,都是有著共同的特點:
除了滿足人們休息游覽的一般功能要求外,主要起到觀景和點景的作用,都是從屬與自然空間環(huán)境的。
而不同的特點是:榭與舫屬于臨水建筑,在選址平面及體型的設計上都要特別注重與水面和池岸的協(xié)調關系。《園冶》上說“榭者,籍也,籍景而成者也,或水邊或花胖,制亦隨態(tài)”,榭這種建筑是憑借周圍景色而構成的,他的結構依照自然環(huán)境的不同可以有各種形式。
一般在不同地域的園林中,由于其外外界環(huán)境不同,它的形式也不相同,在南方的園林中,由于私家園林面積較小,所以榭的尺度也不大。形體多取水平線條,建筑物一半或全部跨入水中,下部以石梁柱結構支承或用湖石砌筑,并讓水深入底部。
在北方園林中,一般尺度較大,風格比較渾厚持重,并增加了宮室建筑的色彩。
在嶺南園林中,由于氣候炎熱,水面較多,因此創(chuàng)造了一些以水景為主的“水庭”形式,多位于水旁或完全跨如水中。
解放后的水榭有所變化,一般為結構和體量的變化,
一方面由于廣大群眾游園活動的需要,人數(shù)多、活動方式多樣,新的內(nèi)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可利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的結構方式,為建筑空洞的穿插變化提供了可能性。
一般在園林中,水榭除了要自細安排好功能上的需要外還必須特別注意處理好兩個問題:
一是建筑與水面、岸池的關系
另一個是建筑與園林整體空間環(huán)境的關系
一、水榭與水面、池岸的關系
作為一種臨水建筑物,就一定要使建筑能與水面和池岸很好的結合,使它們之間配合得有機、自然、貼切,一般要掌握下面幾個設計要點:
1、水榭在可能范圍內(nèi)宜突出于池岸,造成三面或四面臨水的形式,如果建筑物不宜突出于池岸,也應以伸入水面上的平臺作為建筑與水面的過度,以便為人們提供身臨水面之上的寬廣視野。
2、水榭宜盡可能貼近水面宜低不宜高,一般在池岸低平離水面較高時,水榭建筑的低平?jīng)]有相應地下降高度,而是把地平與岸邊地平取齊,結果使水榭在水面上高高架起支撐水榭下部混凝粗糙骨架暴露過于明顯,并且要在設計水榭前要仔細了解清楚水位漲高的原因和規(guī)律,一般以稍高于最高水位的標高作為水榭的設計地平為宜,以免水淹。
在建筑物與水面之間高差較大時建筑物地平又不宜下降時應對建筑物下部支承部分作適當處理創(chuàng)造新的意境,為了創(chuàng)造水榭有凌空駕于水面的輕快感覺除了要把水榭地平貼近水面中還應該注意盡可能不要把建筑物的駁岸作為整齊的石砌岸邊,而宜將支撐的柱墩盡量向后退出,造成淺色平臺,下部一條深色的影,在光影的對比中增加平臺外挑的輕快感,
3造型上,榭與水面,池岸的結合,一般強調水平線條在建筑輪廓線條的方向上,榭與亭一般在造型上是不同的。
二,處理好水榭個體建筑與園林整體空間環(huán)境的關系。
造園就是造景,園林建筑在藝術方面的要求,要考慮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考慮本身比例良好造型美觀,而且還應該使建筑物在體量,風格,裝修等方面都要與周圍的園林環(huán)境相統(tǒng)一協(xié)調,無論有何不同,也要根據(jù)本地區(qū)的特色進行處理,不能隨意抄襲。
舫
舫是船的造型在園林湖泊中建造起來的一種船形建筑物。供人們在內(nèi)游玩飲宴、觀賞水景、身臨其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臨水,船首一側常設平橋與岸相連,通常在下部船體用石建造,上部船艙多為木構。
廊者長也,廊是亭的延伸,是聯(lián)系風景區(qū)建筑的紐帶,隨山就勢,曲折迂回,如果我們把整個園林當做“面”的話,亭寫榭及其他建筑在園林只可視作“點”,而廊,墻等建筑視作“線”
廊在園林中,既能引導視角多變的導游交通路線,又可劃分景區(qū)空間,豐富空間層次,這些功能我們在第二章的內(nèi)容中就提到過了,并且廊于現(xiàn)代建筑中,可產(chǎn)生一種過渡的作用,因為廊給人以半陰半晴,半室內(nèi)半室外的效果,在心理上給人一種空間過渡的感覺。
由于廊在造型和立地環(huán)境中都比某地建筑要靈活,所以它有自身的特點和形式。
·廊的形式
《園冶》中有句話“隨形而彎,依勢而曲,或蟠山腰,或穹水際,通花渡壑,蜿蜒無盡”
1 雙面空廊
有柱無墻,開敞通透,適用于景色層次豐富的環(huán)境,并使廊的兩面有景可觀,當廊隔水架起時,就形成了水廊。
2半廊(單面空廊)
特點是一面開敞面向主要景點,另一面靠墻或其他建筑物墻上有時設置各色漏窗門洞或者是設置宣傳柜窗。
3.復廊
4.雙層廊(又稱樓廊)復道閣廊
便于聯(lián)系不同高程上的建筑和景物,增加廊的氣勢和觀景
層次
·其他形式
爬山廊
廊順地勢起伏蜿蜒曲折。常見的有跌路爬山廊和豎曲線爬山廊。
曲廊(波折廊)
·廊的體量尺度
廊的開間不宜過大,一般在3米左右,拄距3米上下,而一般橫向凈度在1.2-1.5米。現(xiàn)代廊為滿足客流量一般為廊寬2.5-3.0米
廊頂:平頂.波頂.卷棚都可以。
廊柱.一般柱徑在150毫米左右標高為2.5-2.8米柱距3米,方柱一般截面在150毫米乘150毫米-250乘250毫米。長方形截面柱長邊不大于300mm。
·廊的立面設計
為開闊視野四面觀景,立面多選用開敞式造型。在功能上需要私密的部分,一般加大檐幾出挑,形成陰影。在細部處理上,下設置高1m左右欄桿或廊柱間0.5—0.8m高的矮墻,上覆水磨磚 板供游人休息,或者是水磨石橋面和美人靠脊與它相匹配。一般同樣大小的柱子,方形感覺要比圓形大出1/4,所以說當廊開間過于狹窄時,方柱柱群組成的空間產(chǎn)生過傷及行人,一般即便使用方柱,也應該方柱柱邊棱角做成圓角海棠柱,這樣即可避免傷到行人,又使線條渾厚,加寬人的視覺。
·廊的位置經(jīng)營
在園林的平地、水邊、山坡等各種不同的地段上建廊,由于不同地形和環(huán)境,作用和要求也不相同。
平池建廊
水上建廊
山地建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