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蜀道(金牛)
userphoto

2023.02.19 江西

關注

      金牛道,又稱石牛道、五丁道、劍閣道、蜀棧、南棧,北起漢中南鄭,向西過勉縣金牛驛,南折五丁峽、五丁關到寧強縣后,轉西南,由牢固關、黃壩驛進入四川棋盤關,依次走神宣驛、龍門閣、明月峽、五里峽,在嘉陵江絕壁之上的飛閣棧道上沿朝天峽、飛仙關、千佛崖至廣元,再南渡嘉陵江到昭化,翻葭(音同嘉)萌關、牛頭山,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下,經梓潼大廟和涪城,先后過鹿頭關、白馬關、旌陽驛、金雁驛、兩女驛、天回驛,到達成都金牛壩,全程1200余里,大致與今天的國道108線重合。


金牛道,連接成都和漢中的古蜀道,全長一千二百里,大部分穿行于崇山峻嶺。金牛道又叫石牛道,得名源自"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故事,因說石牛能糞金,故稱為金牛。石牛糞金的故事,發生在周顯王扁和周慎靚王定這段時間,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將金牛贈送給蜀王,西蜀五丁引金牛成道,故名金牛道。自古為中原通往西南的孔道。元朝以來,又通稱蜀棧、南棧,由漢中西行過褒水,經勉縣入山區至金堆鋪交寧強界,經大安、烈金壩折南,過五丁關至寧強縣城,再轉西南,經牢固關、黃壩驛、七盤關入川界而達成都,約600公里。本縣境內共長85公里,多屬險峻山徑。《雍大記》記述五丁峽(或稱金牛峽、寬川峽)云:"連云疊嶂,壁立數百仞,幽邃逼窄,僅容一人一騎;亂石嵯峨,澗水湍激,為蜀道之最險。"金牛道另有一條線路,從本縣烈金壩西行經代家壩、陽平關、廣坪河至金山寺青巖子(界牌)入四川界,去白水(今名沙洲)至昭化而與經寧強縣城之路合。此道較坦緩,是南北朝以前秦蜀主要通道。

從公元前316年秦滅蜀之前,到汽車、火車、飛機出現之前的兩千多年里,它都是國家級的“高速公路”。商賈行人、江湖俠客、朝廷信使,乃至浩浩蕩蕩的軍隊和威風凜凜的戰車……都在這條道上演繹著各自的精彩。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在長安發出“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時,金牛道早己通達,蜀道己經不是太難了。李白所感嘆的“蜀道難”,說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詩作更多表達的是,四十一歲的李白在長安求仕不遇的感慨與傷懷。

走金牛古道,歷史天空中的星座,那些幾千年不朽的人和物——壯士五丁、詩仙李白、學霸李調元、智慧諸葛亮、梟雄劉邦、謀士簫何、將神韓信,以及白馬關、子云亭、劍門關、西城、明月峽、劍閣鈴聲、翠云廊、張飛柏、葭萌關、懸崖棧道、古漢臺、拜將壇、武侯祠、武侯墓、費祎墓、馬超墓、龐統墓、蔣琬墓,以及返程路上的秦關蜀門、閬中古城、張飛廟……可為指引。沿途有不少金牛道、金牛大道、金牛山莊、金牛雕塑,還有現代化的川陜高速路或108國道,與金牛古道時而平行、時而重疊。古棧道對岸,“和諧號”高鐵正從接連不斷的隧洞中飛馳而過;劍門關下、江油關前等路段,都是柏油路面的108國道。

位于綿陽涪江畔西山上的子云亭,是西漢司馬相如之后最大詞賦家揚雄(字子云)的讀書臺。揚雄和他的子云亭在歷代文人雅士心中都有很高地位。子云亭開始修建于隋朝,歷代時有修葺。年代久遠已敗朽。現存“子云亭”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綿陽西山上重建的。這是一座依山傍水的精致庭院,主體建筑“子云亭”巍然聳立,底層有128根柱子,閣上重亭,飛檐凌空。因位于鳳凰嘴頂端,三面凌空,下臨絕壁,地勢十分險峻雄奇。揚雄故里在成都郫縣友愛村,四十歲的揚雄離家赴京,滯留涪縣,綿陽西山便有了這座留芬百代的“子云亭”。

與揚雄故里相反,綿陽江油青蓮鎮,花巨資打造出了“李白故里”文化名片。江油重金打造“李白故里”,意在作實江油是李白出生地.

綿陽梓潼七曲山大廟,是中華文昌文化發祥之地,道教全真派圣地。文昌,即張亞子,似人似仙,掌管功名祿位,香火特別旺盛。文昌即文星、魁星、文曲星。現如今,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學、甚至考研之前,各州縣學校組織學生來燒香許愿。考試前夕,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學生,浩浩蕩蕩乘大巴車而來,穿戴類似道家的服裝、頭帽,旌旗獵獵,誓詞朗朗,表情亢奮,儀式莊重。大廟內除了文昌鑄像之外,竟然還有張獻忠的塑像。張獻忠在四川殺人如麻,以殺人為樂,血債累累,惡名昭昭。怎么可以躲在這里享受香火呢?一打探,原來那一天張獻忠一路殺來,老百姓躲進廟內,張獻忠殺入廟中,見供奉的文昌帝君張亞子,心中頓時大悅,說道——“你姓張、俺也姓張,你是帝君,俺也是帝君。今天俺就不殺人了!哈哈哈哈……”

諸葛亮,三國時蜀國丞相,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傳奇故事流傳于民間。短短六十年的三國,經他演義便成為中華民族祖祖輩輩最熟悉、最津津樂道的“歷史”。廣元朝天區,嘉陵江上游由此南下而東去,此處兩山高聳、水急浪涌,夾出一座“明月峽”。李白《蜀道難》中所說的——“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約就是這里。    這里又是諸葛亮北伐曹魏的必經之道,他要率領蜀國大軍依靠他設計的“木牛流馬”六出祁山。于是,便不斷在前人棧道上加固加寬加長。棧道與長城、運河被后世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五十三歲的諸葛亮活活累死在北伐的路上。蜀.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他病逝于五丈原,秘不發喪悄悄退兵,遵囑葬于今陜西勉縣定軍山下。

全國有七座武侯祠,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成都武侯祠。但陜西勉縣武侯祠始建最早,且是由劉禪下旨為其相父建造的。加之幾公里外定軍山下諸葛墓,兩處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圍繞勉縣武侯祠,新修起一座規模壯觀的“諸葛小鎮”。鎮上情景再現了諸葛亮的傳奇故事——上演空城計的西城樓、草船借箭的艦船、三顧茅廬、七擒孟獲、隆中對、連弩弓箭、木牛流馬……以及實景演出、各種陜味小吃和旅游小商品。

翠云廊是金牛道上保存得最完好的一段。五尺大道兩旁的柏樹,經歷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刀光劍影和風雪雷電,依然屹立在那里,依然郁郁蔥蔥。漢家馬跡留于荒臺,驢背詩聲蕩于林中。據說是張飛當年帶兵從此走過,邊走邊植松柏樹于大道兩旁,留下了三百里千年古樹,風里雨里、烈日炎炎,都送你一路翠綠的云彩——張飛柏、隆中對柏、龐統柏、阿斗柏、夫妻柏……樹高數十米,樹冠成蔭。淹留了鳥跡猿蹤,造就了翠云長廊。這一段金牛道全是用石頭鋪成,石頭上可見明顯車轍和馬蹄印跡。

梓潼縣鄉村公路上的上亭鋪的小山村。一座金龜托著的石碑,豎寫著“唐明皇幸蜀聞鈴處”一行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次年,唐玄宗(即唐明皇)沿金牛蜀道逃往西蜀。敗軍到馬嵬坡,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兵諫,逼唐玄宗賜死了禍國秧民的楊國忠和楊貴妃。七月十七日,唐玄宗來到梓潼郎當驛(即上亭鋪)。是夜,細雨紛飛,天剛拂曉,山風刮得驛站檐鈴“叮當,叮當”直響,玄宗悵然而起,問內侍黃幡綽作何語,黃曰:似謂三郎郎當。玄宗善音律,曾與楊貴妃一起作《霓裳羽衣曲》,頓生傷感,作《雨霖鈴曲》。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到:“蜀江水碧蜀山青,圣方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這荒郊野嶺,正是唐明皇“劍閣聞鈴”腸斷之處。漢中新建了一座“拜將壇”,一進大門便是一座數十米高的大理石群雕。劉邦居中,左韓信、右蕭何,君臣和睦,其樂融融。然而,當掃平了天下之后,韓信功高震主又手握重兵,劉邦很不放心,蕭何便設計將韓信騙進長樂宮由呂后殺害,并且殘忍地誅殺了韓信三族。韓信仰天長嘯——“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 ”

五丁開路

     《蜀王本紀》等文獻記載,戰國后期,秦國欲吞滅巴蜀,苦于不識入蜀路徑,于是心生一計,言其有天降石牛一頭,晚上拉屎拉出的是金子,愿意送給蜀人,不過要自己搬運。蜀王大喜,便令五丁開路,運牛入蜀。五丁,或言為五個大力士,或言為五組分工合作的勞工。李白《蜀道難》中“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一句,道盡開路的艱辛。除此之外,蜀王還在都城西北辟地一塊,專門安置遠道而來的石牛,后人便喚此處為“金牛壩”。

      秦國吞并蜀國之心由來已久,為了解決蜀道難的問題,秦國也是煞費苦心。由于中原地區常年的征戰,對秦國的國力消耗比較大,沒有剩余精力修通道路,對蜀國也是想想而已。秦國的招賢令發布后,各國人才齊聚秦國都城,為秦王獻上一計。蜀王愛惜黃金,視金如命,希望據所有黃金為己有。秦王對外散布信息,自己養了五頭石牛,這五頭石牛最大的特點就是“便金”,所以秦國逐漸的富有,養兵爭天下。蜀王也不傻,派人打探虛實,石牛周圍遍布警衛,不讓外人接近,聽說還排人專門飼養石牛,蜀王想:幾個破石牛,如果不能便金,秦王也不會浪費如此多的人力和兵力照顧。所以對此事信以為真,派使者出使秦國,結交秦王,想辦法賄賂秦王周邊的大臣,說服秦王將石牛送給蜀國。秦王也是非常的不情愿,這么好的東西怎么可以隨便交給旁人呢。但是架不住蜀王一次一次的示好,周邊的臣子也建議:為了鞏固后方,要和蜀國搞好外交關系。秦王很不情愿的答應了蜀國的要求,將石牛贈給了蜀王,但是有個條件:需要蜀國派人將石牛自己運回蜀都。蜀王于是派出五位大力士,逢山開道、遇水搭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石牛運回了蜀都。這就是“五丁開路”的傳說,這條路也叫做“金牛道”。金牛道的修通為秦國派兵進蜀創造了條件。

金牛道途經五市

     金牛道西起成都,東至陜西漢中,全程約600公里,途經的四川境內的成都、德陽、綿陽、廣元。“作為金牛道的起點,成都目前正在進行蜀道申遺的片區規劃,前期已做了很多相關準備,基本確定了成都片區的七個點位,如王建墓,明蜀王陵,邛窯,武侯祠等。”金牛道西起成都后,途徑的第一個四川城市便是德陽。德陽境內有羅江白馬關景區、綿竹諸葛雙忠祠、廣漢張任墓等三處歷史遺存榜上有名。一路向北,廣元是蜀道金牛道途經的最后一個城市,同時它也是蜀道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提名地片區中資源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區域,境內分布有金牛道、米倉道、陰平道,共有47個遺產點被列入核心遺產地。“蜀道申遺金牛道廣元段遺產區為劍門關-翠云廊遺產區、昭化古城遺產區、明月峽遺產區、皇澤寺遺產區等4個片區,金牛道廣元段以劍門蜀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為主體,北起朝天區棋盤關,經利州區、昭化區、劍閣縣,至綿陽市梓潼縣,長約300公里,面積約497平方公里。沿線較為完整的保存了道路、鋪驛、棧閣、古橋、關隘、名人古墓、古柏、古鎮等驛道要素。

  

  

  

  

  

  

  

  

  

  

  

  

  

  

  

  

米倉道

       攤開中國地圖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巴中位于中國版圖的中心,“蜀東北,巴之中,天元地,國之中。”“巴中地處四川東北部,但卻位居華夏中央,就像圍棋中的'天元’。從地理上看,米倉古道正處于中國的中心,是南北分野之地。“米倉道要做蜀道申遺中的”天元“。據史料記載,米倉道最早是由古巴人在夏末商初時開通,“歲數”可能算是最大的。自唐以后,巴中逐漸遠離政治中心,米倉道的部分功能被金牛道所取代,加上巴中屬經濟欠發達地區,所以米倉道關注度不太高。米倉道稱為最美蜀道。首先是文化美、自然美。”當屬李白的《蜀道》,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正是寫于南江縣的關壩。巴中南龕摩崖石刻是米倉道文化美的代表,正是由米倉道從北方傳到南方,其歷史比安岳和大足石刻還早。第二是山川自然之美,光霧山是米倉山脈的主峰,每年10月下旬,幅員面積800多平方公里的景區內層林盡染,是中國最佳的紅葉觀賞地。

鄧艾伐蜀的陰平道

     陰平道其實是一條以歷史事件聞名的山路。《三國志》記載:三國時,魏國大將鄧艾領兵伐蜀,被蜀漢大將姜維堵在劍門關以北,久攻不下。鄧艾回軍景谷道,到達陰平郡,走數百里險要小道,到達江油關,蜀漢守將馬邈開關投降。鄧艾軍長驅南下,攻克綿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劉禪投降,滅了蜀國。陰平古道的歷史遺跡,從此留下。陰平古道起于陰平郡,即今甘肅隴南文縣的鵠衣壩(文縣老城所在地),途徑文縣縣城,翻越青川縣境的摩天嶺,經唐家河、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到達平武縣的江油關(今南壩鄉)。據《三國志》里的記載,陰平古道長265公里。

荔枝道

     荔枝道萬源鷹背鄉路明代界碑,碑文明確提到:唐天寶年間。“貢果”荔枝曾在“竹筒溝”被劫,后來官兵剿滅土匪。荔枝道上的荔枝廟、荔枝橋以及攔馬墻、飲馬槽、荔枝驛等,也是特別珍貴的歷史古跡。荔枝道在萬源境內一共經過了7個鄉鎮,總里程近300公里,將紅色的革命老區串聯起來了。達州市范圍內納入蜀道荔枝道申遺的文化遺產8處,分別是:《紫蕓坪植茗靈園記》巖刻、太平坎村民居群、嘉祐寺、三官場民居群、仁齋公—化米梁古道、浪洋寺摩崖造像、羅家壩遺址、開江牌坊。

千佛崖蓮花洞    

千佛崖蓮花洞

進入廣元千佛崖,一腳跨進古道與佛兩扇歷史大門。大云寺前面,便是重建天日的金牛道遺址,石欄橋、青石板,密密麻麻的棧孔一直延伸到嘉陵江。浪濤拍岸,江水在那些棧孔間蕩漾。這就是金牛道上著名的石柜閣遺址。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廣元-寧強大安鎮之間的管橋、欄閣共15316間,其中石柜閣、龍門閣均為著名棧閣。“千佛崖南首,石壁峭削,秦漢架為棧道,唐韋抗乃鑿石成道,立閣如柜。”民國《重修廣元縣志稿》明確記錄了石柜閣的得名。

759年,杜甫攜妻小入蜀,從雄險的龍門閣、明月峽來到平緩開闊的利州城時,已臨近傍晚,見石柜閣凌空飛架直逼江面的盛景,疲憊的杜甫精神為之一振,留下了杜詩中難得的曠逸之句:“石柜曾波上,臨虛蕩高壁。清暉回群鷗,暝色帶遠客……”

可惜,這樣的美景80年前修川陜路時毀了,不但棧閣毀了,連同這里的巖壁、龕窟一并毀于隆隆炮聲。幸好有損毀之前的老照片,博物館據此做了復原模型,聊補遺憾。

唐窟彩繪

武則天與大云寺

仰望這面長300米,高60米的佛國,我在想,石崖原本是那么普通,長相并不規范嚴整,而今卻因泱泱法相格外莊嚴,這得歸功于金牛道,南北朝時期,金牛道從這面絕壁之下延伸過來時,崖壁就成為天造地設的留言墻。位于崖底的大佛洞(726號)和三圣堂窟(226號)就是千佛崖最早的兩個龕窟,開鑿于北魏。長頸削肩,身肢修長,秀骨清像,頗具馬背上的精悍。從藝術上看,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有印度特色,到隋唐已深深打上中國烙印,北魏的秀骨清像正是一個中間狀態。公元508年,北魏于廣元置西益州。大將傅豎眼、皇室元法僧在廣元先后擔任益州刺史三十年。是他們帶來了北魏皇室在云岡、龍門開鑿石窟的傳統和崇佛的風氣。千佛崖的第一座寺院柏堂寺(現在的大云寺)也在這一時期建成。廣元鮮有他們開窟的詳細記載,當年兩位刺史面對這面偌大的“留言墻”,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也無從推測。

多寶窟 

把千佛崖造像推入高峰的,無疑是從這里走出去的武則天。蓮花洞(535號)就是明證。蓮花洞氣勢磅礴,窟頂浮雕雙層蓮花精美無二,彌勒佛居中,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位于兩側。一般來說,居中的應該是釋迦牟尼,這龕佛的排序為什么卻一反常態?

當年,武則天和她的擁護者們發現《大云經》中“有一天女,名曰凈光。……當王國土,得轉輪王”的說法,于是以薛懷義為首的僧侶集團便偽造了《大云經疏》來解釋大云經,將其附會為“佛”對武則天當女皇的“授記”,認為武則天是彌勒下生。于是武則天把《大云經》頒于天下,令兩京與諸州各置大云寺,寺藏《大云經》,由僧升高座講解,使天下咸知武則天當皇帝理所當然。

蓮花洞開鑿于武則天當政時期,彌勒佛居中顯然是當時官員為獻媚女皇的政治獻禮工程。柏堂寺也在這一時期更名為大云寺。

現存龕窟中,大多為唐代遺跡,主要集中在武周、中宗、睿宗和玄宗時期,這一時期濃縮了千佛崖石窟藝術的精華與靈魂。

緊挨蓮花洞的牟尼閣(744號),睡佛龕(746號),位于其上的彌勒窟(365號)和菩提瑞像窟(366號),都屬唐代開鑿,鏤空、透雕、圓雕……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藝,無不透出大唐氣流。

道光十九年,四川總督覺羅寶興途經千佛崖時,舍不得讓大唐灰暗,憫法相剝落,捐薪資修葺妝飾,彩繪工程持續了兩月有余。

多寶窟全景

千佛崖持蓮觀音菩薩 

多寶窟持蓮觀音

持蓮觀音比蒙娜麗莎誕生早700年,達芬奇是否受唐代藝術的熏陶?畢加索就曾承認他曾受中國木刻畫的影響。

1921年的千佛崖

歷代入蜀官員的杰作

大云古洞位于整個崖面中心,是千佛崖最大一尊龕窟,為韋抗在開元三年開鑿。從此龕可以看出,韋抗從長安帶來了新的佛像樣式組合,周圍有好幾個龕窟均受此影響。進入這一佛龕,感覺最為空靈,佛多而不顯擁擠。主佛一尊居中,大到極致,136尊小佛兒排列四周,小到極致。密密麻麻的小佛兒姿勢形態絕不重復。“韋抗窟”居其右,想必為韋抗私人出錢開鑿。韋抗入蜀出任劍南道按察使,途徑千佛崖時整修道路,開鑿佛像。在他的帶動下,果州、劍州、邛州、彭州等地的刺史、屬官爭相贊助。蘇颋在開元初年,與宋璟同為玄宗朝宰相,曾于721年春、723年夏兩次入蜀。第一次巡行經過千佛崖時,見千佛崖一派熱火朝天的開窟景象,于是捐資開鑿了蘇颋窟(211號)。當他第二次入蜀時,石窟已經完工,欣喜之余情不自禁作詩一首:“重巖載清美,分塔起層標。蜀守經途處,巴人做禮朝。”千佛崖精美的唐窟眾多,比如千佛窟、供養人窟、北大佛窟、中心柱窟、盧舍那龕,以及眾多小龕,雖歷經千年風侵雨蝕,仍保雍容華貴、健壯豐腴的時代精神風貌。

千佛崖蘇颋龕

唐代韋抗、蘇颋是千佛崖造像的代表性人物。其實整個千佛崖造像,就是古道與歷代入蜀官員的杰作。學術界曾認為石窟藝術“唐盛宋衰”,千佛崖卻不盡然。自北魏后代有開鑿。道光二十二年開鑿的藏佛洞,依然精美,是千佛崖晚期龕窟代表作,為漢地佛窟中唯一藏佛。主佛為藏傳佛教的創始人蓮花生大師,為四世章嘉活佛開鑿。為千佛崖最晚開鑿的一尊佛像。“疊疊山峰朝彩閣,迢迢江水遠清波。雕剜剮斫工奇巧,望像如生世不磨。”千佛崖摩崖造像歷經千年,成為劍門古蜀道上一顆閃亮明珠。咸豐四年碑文記述“全崖共造像一萬七千有奇”。川陜公路鑿崖開路,給千佛崖造成極大破壞,現存佛像7000余尊,13層之多。龕窟體量雖小,但內容頗豐,題材多樣。

現在的千佛崖

劉備像

蜀漢皇帝——劉備

漢昭烈帝劉備,生于161年,距今1860年,31個甲子,剛好是屬牛的皇帝。根據武侯祠博物館官微的介紹,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23歲的劉備得關羽張飛等人,投入鎮壓叛軍的行列,先后依附于公孫瓚、曹操、袁紹等手下,初露頭角。公元207年,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后,劉備勢力得到迅速發展。公元211年,他率軍入蜀,兩年后攻取成都,自領益州牧。公元219年,劉備奪得漢中,稱漢中王。公元221年4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由于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稱帝后3月即率大軍伐吳,在夷陵大敗。劉備敗退至白帝城,一病不起,于公元223年4月病逝,享年63歲。他一生弘毅寬厚,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托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像極了埋頭苦干、不求回報的老黃牛。在成都武侯祠,還有惠陵、昭烈廟、劉備雕塑供后人拜謁。

石犀


金牛道

西漢儒學大師揚雄著作的《蜀王本紀》、西晉方志鼻祖常璩的《華陽國志》記載了五丁開山的傳說。相傳是在古蜀開明帝時期,大力士五丁力大無比,可以移山。秦王想攻打蜀國,放出風聲,他有五頭石牛,吃的是草、拉的是金。蜀王想獲得這些奇珍異寶,就派五丁去迎接。于是,蜀人自掘墳墓,盡管石牛到了成都就成了金牛,盡管金牛道開辟了通往北方的通道,但這也為秦國攻打蜀國埋下伏筆。這條金牛道讓“石牛便金”和“美女入蜀”都沿著蜀道來到西南。這條長約千里的秦蜀通道,已經沿用了千年,直到今天,寶成鐵路和108國道依然以金牛道為基礎來建設。唐代詩人李同甫在詩中歌頌了五丁:“千里煙霞錦水頭,五丁開得也風流”。

牛王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廣元:皇澤寺、千佛崖、金牛古道
金牛道、米倉道,秦軍從漢中入川走哪條?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蜀道在哪里?
廣元對四川有多重要?
四川游(51)|廣元
廣元緬懷:漫步千佛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庄市| 文安县| 扎赉特旗| 龙门县| 宜丰县| 专栏| 平顶山市| 吉林市| 儋州市| 潞城市| 莱芜市| 正宁县| 抚州市| 洪江市| 海晏县| 仪征市| 靖西县| 肃南| 扬中市| 章丘市| 石渠县| 天镇县| 建昌县| 清流县| 托里县| 平谷区| 额尔古纳市| 鸡西市| 莱州市| 田阳县| 上思县| 富源县| 赤水市| 张掖市| 汽车| 西盟| 灵石县| 银川市| 侯马市| 秦皇岛市| 佛学|